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一句國人都熟悉古訓。
這句古訓透露出一種意外之喜,也透露出一無奈。人世間的事物總是有兩個方面。
你用心栽的花,土地的整裡,苗木的選擇,種下去時的技術講究,種好後的管理,如施肥、灌溉、鬆土、捉蟲殺蟲等,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哪一道環節都沒缺少,希望得到的結果,當然是要種的花開出鮮豔的花朵來。可左等右等,這花不是遲遲不花,壓根它就是沒有開花的意思。隨著季節輪換,你種的花,或是花的草本枯萎了,或是花木的綠葉變黃,隨風飄落。種花的經歷年年相同,遭遇年年相似。
然而你,你哪年春天,隨手摺一根柳枝,只是在種期間休息的是候一個無意的動作,也許還是無聊時的動作,插在花園的傍邊,也許還是草叢裡,插下後你不管不問。幾年之後這根柳枝長成了柳樹,你在盛夏時節,炎炎烈日之下,柳樹成為你遮蔭的地方。
你當然有兩種心情混合在一起,對花不發的無奈,對柳條成蔭的意外。這也充分體現了世界的兩個方面。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對某此事情,我們有著很高的期望值,也因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果並沒能如願。而不經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的得到好結果。
用道家的話說,道法自然,要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釋家說,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釋家又說,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一切皆自然,規則在自然之手,在你看不見的人間無形之手。規則是人家制定,是人家說了算,所以你就無法把握事情的發展方向,也就很難預測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花是嬌貴的,越是嬌貴的東西,人們就越想得到,可又越不能輕易得到,種花是你的是,開不開花是花草木的事;柳樹雖不卑賤,但也不嬌貴,由於它的生命力強,不管你怎麼栽培它,最終都會有成蔭的結果,柳能成蔭是柳村的本質決定的。
儒家提倡的是中庸之道,凡事不偏不倚,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