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這裡是毛毛說電影,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經典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很多人聽到電影名字可能會覺得這又是一部美國式戰爭大片,充斥著子彈橫飛、彈片四濺,各式黑科技武器輪番登場的畫面讓人目不暇接,與其說它是一部戰爭片更不如說他是上帝之手在挽救戰爭中不屈的生命。
故事發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作為邪惡軸心重要成員的日本,其囂張態勢已成強弩之末。是年,決定戰局走向的衝繩島戰役拉開序幕,成千上萬鬥志昂揚的美國大兵被派往衝繩,等待他們的則是敵軍重兵防守、兇險異常的鋼鋸嶺。在這群人中間,卻有一個不願拿起武器的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為此道斯受盡了戰友的百般嘲諷,稱他不配為軍人。道斯則稱自己為「良心拒服兵役者」,意思就是上戰場不拿武器只救人的士兵,然而他的理念並未被戰友和上級所肯定,上級領導甚至以他不肯拿起武器訓練便是拒服兵役的罪名將其送上了軍事法庭,面對千篇一律的指證道斯在法庭上啞口無言但是仍然堅定自己的信念,他相信不拿武器一樣可以參與這場戰爭,在最後的宣判之際是道斯的父親趕來救場,他帶來了自己昔日長官的親筆信,面對著來自最高領導的壓力,法官不得已宣判道斯無罪,允許他不帶槍上戰場。
故事講到這裡,電影解釋了為什麼道斯始終不願意拿起槍,因為在道斯的成長曆程中,他的父親酗酒,正好那個時期美國經濟大蕭條,整個家庭瀰漫著恐怖。終於有一天道斯的爸爸和道斯的小舅舅(道斯母親的弟弟)都喝大發了。於是道斯的爸爸拿槍差點殺了道斯的小舅舅,而這時道斯的母親上前去阻止了,之後道斯的母親報了警,道斯這時候才回到家看到了後階段發生的事情,他的爸爸被警察銬走。於是道斯決定從此不碰武器。
電影的前半段敘事情節較多,也恰恰是這些隻言片語的文字塑造了後半段道斯的偉岸形象,戰爭隨著第一聲槍響拉開了帷幕,道斯所在的小隊登上了衝繩群島的海岸線,對壘的日本人在這些懸崖峭壁的島上挖出來錯綜複雜盤絲洞,躲在這樣的堡壘裡以機槍和暗堡組成了嚴密的火力網,美國人剛上島的時候,對這些懸崖峭壁很是頭疼,一次次的衝鋒裡終於打開了突破口,但是緊跟著又遭到了日軍的瘋狂反撲,日軍士兵像一個個絕地死士,即使是倒在地上的屍體也要捅上幾刀,小隊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海裡的軍艦要向著陣地開炮了,上級在整理隊伍時卻發現道斯不見了,就在這時,高能的時刻來了,懸崖邊有一名傷員被繩子吊著緩緩的降下來,每個下來的傷員都在嘴裡說著「是道斯,是他拯救了我們的命」,眾人無不驚嘆這是怎樣的勇氣,緊接著傷員越來越多的被救下來,一個、兩個、.........一百多個(劇情需要加以渲染,實際上道斯救了75個人),還在戰場上殘喘的人視他為上帝,他的手讓傷員們看到了活著的希望,甚至到最後道斯看的一個日本傷員也救了他一命,這種白求恩式救死扶傷的精神和殘酷的戰爭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人不由得對道斯肅然起敬。
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歷史往往比真實戰爭還要殘酷,觀影結束很多人被這部電影背後所展現的戰爭價值觀所打動,就電影而言,影片部分依舊採用了美式戰爭電影的大場面,強調真實的視覺衝擊,但是這部電影又不像《細細的紅線》那種戰爭片,樹立了一個敵我分明的戰爭觀,電影裡沒有正義,也沒有家國情懷,英雄不像英雄,狗熊也不像狗熊,所有的鋪墊,都是指向死和不死,或者說,不死即正義。
今天的毛毛講電影就到這裡啦,如果有想聽想看的其他電影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