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持續第三年的「黃蒙拉和朋友們」冬季音樂會將在上海音樂廳如期舉行。今年12月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此次音樂會也將圍繞這一主題上演兩部重磅作品,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A大調第九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克魯採」,兩部作品都是貝多芬為小提琴而寫下的不朽名篇。正是在我國疫情防控有保障的情況下,音樂愛好者們才有機會安心地坐在現場,聆聽音樂家演奏大師作品。同樣,也因為疫情,各種藝術形式紛紛上「雲」,今年,東方明珠百視通將再次讓科技與音樂結合,讓黃蒙拉和朋友們,與更多的老朋友、新朋友交流。這一次,百視通IPTV、OTT,BesTV app將全程直播這一暖冬音樂盛宴,錯過的朋友還可以在OTT大屏 VR專區點播觀看,在「第一排」感受音樂的溫暖力量。
今年的音樂會也將會有很多驚喜。
抗疫之年,限定版「貝多芬」演繹愛的主題
黃蒙拉說:「選擇貝多芬,不僅是因為今年是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誕辰250周年,更是因為在2020年這一特殊的年份,我們珍惜這樣的音樂聚會,我們以貝多芬之名聚在一起,演繹愛的主題。」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題獻給維也納的小提琴名家弗朗茨·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不僅在篇幅上創造了同類體裁的紀錄,也在樂思上兼備寬廣的視野和深邃的情感。後來,在約瑟夫·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的詮釋下,作品終於獲得巨大成功,並被認為是所有小提琴協奏曲中最富挑戰性,藝術價值最高的作品。
而在貝多芬的十首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的奏鳴曲中,能夠在作品規制和藝術深度上和D大調協奏曲並駕齊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當屬第九「克魯採」奏鳴曲了。作品題獻給對貝多芬創作風格帶來影響的小提琴家魯道夫·克魯採(Rudolphe Kreutzer),樂曲中鋼琴與小提琴的部分勢均力敵,產生了強大的戲劇性和音樂張力,即便只用兩件樂器,依然可以讓聽者心潮澎湃。
「一般一場室內樂都只會選擇一首代表作。我們演奏這兩首重頭戲,克服了許多困難,我和我的朋友們下了很大的決心」,黃蒙拉表示。
創新演繹,「克魯採」弦樂合奏版中國首演
黃蒙拉在音樂上注重形式的新穎和一貫性,擅長從經典中汲取養分和力量,運用符合時代審美的表現形式,讓古典音樂的魅力被更多人所感知。之前,黃蒙拉就在國內首度開創了用「弦樂四重奏」替代傳統的「交響樂團」來合作小提琴協奏曲的全新形式後,一種新的審美理念就此孕育而生:探索交響作品中隱含的室內樂因素,以及運用交響化的思維來演繹室內樂作品。
音樂會上的兩部重磅作品都將以小提琴獨奏與弦樂協奏搭配的改編版亮相,不僅在滬上前所未聞,「克魯採」的弦樂合奏版更是中國首演。
這種演出方式,需要音樂家之間的緊密配合才能完成,也突出了黃蒙拉和他的好友們之間的親密合作關係。今年,也將在現場呈現藝術家們創造的音樂整體性和突破性。
一票難求,百視通VR全程錄製打造沉浸視界
百視通在12月24日攜手黃蒙拉團隊共同打造《黃蒙拉和朋友們》音樂會,為大家獻上冬日溫暖,已經是第三年了。這一音樂IP經過多年打造,影響力如今越來越大。雖然當前還處於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但音樂會的規模卻較前兩年更大,在上交,音樂會從「小」廳搬到了「大」廳,開票僅三天就已全部售罄。但再大的場地,能來到現場的幸運樂迷還是少數,百視通不僅將全程直播該場音樂會,還將利用VR技術全程錄製,讓樂迷朋友們在家中客廳,感受音樂會「第一排」甚至「零排」的沉浸式聽覺和視覺雙重體驗。
其實,今年以來,百視通已參與製作多場高規格雲音樂會,其中包括剛剛完成的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與經典947合作的「上海辰山植物園櫻花大道雲直播音樂會」,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辰山雲時刻」,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的由余隆擔任指揮的2019-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等。作為具備技術水平和播出製作能力的新媒體全平臺,百視通希望能夠用硬科技打破屏障,讓高雅音樂和大師作品能夠更有溫度和傳播力。
黃蒙拉和朋友們的音樂會每年都在冬季,但是,音樂是會帶來溫暖的。2020年的特殊性,讓我們感嘆,也讓我們變得更為堅定。而音樂,就像信念一樣,始終都在。
本文來源:東方資訊 作者: 責任編輯:視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