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不見得是美味的
也有可能是致命的毒藥
清炒蘑菇、蘑菇燴肉……歹歹的一頓蘑菇飯,把李銘(化名)一家三口送進了自治區人民醫院急救中心。灌胃、洗腸,終於讓李銘一家人病情好轉。提起在郊外挖食的野蘑菇,李銘不無感慨:「野味,也不一定都是好東西。」
「李銘一家三口入院後,均出現了嘔吐、噁心、乏力等症狀。」該院急救中心主任薛克棟表示,由於食用較多,患者入院時,情況十分危急,通過催吐、灌胃等急救措施,患者才脫離生命危險。由於無法掌握具體誤食的是哪種有毒蘑菇,後續轉入普通病房繼續觀察,以確認患者體內毒素被徹底清除。目前,李銘一家三口已離開醫院。
7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中醫醫院等各大醫院獲悉,雨水頻降後致氣溫攀升,使得不少市民選擇在空閒時間去郊區踏青或野遊,近期,各醫院都收到了因誤食野蘑菇、野菜中毒的患者,所幸搶救及時,患者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從7月1日至今,我們已收治了十餘名因誤食野蘑菇而中毒的患者。」自治區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新軍表示,中毒者多以家庭為單位,如一家三口等,其中年齡最大的90歲。
「如今都在倡導綠色生態,生長在山野間的野蘑菇、野菜,因其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自然成了人們青睞的美食。」烏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負責人楊浩峰說,野生蘑菇資源十分豐富,可食的蘑菇種類達1000餘種,常見的食用後可致人死亡的野生蘑菇有30多種,「比如較常見的毒蘑菇有白毒鵝膏菌、白黃粘蓋牛肝菌、白毒傘等。」
楊浩峰說,在常見的毒蘑菇中毒事件中,因中毒者表現不同,沒有特效治療方法,毒蘑菇中毒的病死率為毒物中毒中最高,極有可能導致死亡事件的發生。
「此外,蘑菇中毒還存在一個假愈期,即在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緩解後,如果沒有繼續治療,會在一兩天後出現病情急劇惡化,發生不可逆轉的肝腎損害而導致的中毒死亡事件。」楊浩峰強調。
「不購買、不製作、不食用不明野生菌類和野菜,就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楊浩峰說。
(晨報記者 夏莉涓 通訊員 馬瑩 李新鳳)
(編輯/大嘴)
猜你喜歡:
烏魯木齊鴨爪爪哪兒去了?集體開店後扎堆轉讓
家有豆漿機,一周早飲不重樣
今日推薦 | 豌豆雞丁 為雨天準備的美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