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啦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開展的
高校黨組織戰「疫」示範微黨課日前開講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忠欽
帶來主題微黨課
——「堅持正確導向 強化典禮育人」
「以文化人,以史育人」
讓高校典禮彰顯文化價值與大學精神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林忠欽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全國高校新生即將步入一個求知、求學的新階段,開啟人生新的旅程。作為校長,我向大家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也向培養你們的父母和師長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跨越三個世紀的上海交通大學底蘊深厚、文脈永續,是一所特別重視文化育人的大學。每年開學季,學校都會為新同學精心準備豐盛的「開學文化大餐」,包括「開學典禮」和「新生第一課」,一系列內容生動、形式多樣的入學教育活動。同樣,每逢畢業季、校慶日等特別值得銘記的「大日子」,學校也會為同學們展開精心策劃、精彩紛呈的典禮,讓同學們在感動與震撼之餘,收穫心靈的洗禮。
在上海交大,典禮是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涵養家國情懷的重要載體,也是承繼學校優良傳統、弘揚交大精神文化的重要平臺。我們在典禮的策劃、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文化人,以史育人」,讓每一場「典禮」都成為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堂生動思政課,成為落實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育人理念的重要舉措。讓同學們在「典禮」中強化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矢志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服務國家和民族、貢獻社會和人類的棟梁之才。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上海交大典禮中那些絢麗的色彩:
首先,是赤誠愛國的本色。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上海交大的校訓是「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因此,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是交大典禮永恆的主旋律。
再過幾天,就到了開學的日子。楊振斌書記將為交大新生帶來「新生第一課」。由黨委書記給新生上第一課,是交大從2005年起就形成的良好傳統。第一課所播撒的「種子」,已在歷屆交大學子心中生根發芽、伴隨一生。無論是馬德秀書記的「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還是姜斯憲書記的「思源致遠、天地交通」,或是楊振斌書記即將帶來的這堂課,交大的黨委書記都用翔實生動的校史校情向大家詮釋:交大的發展始終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與民族振興交相輝映。他們將愛國奉獻的崇高追求,沉澱在每個交大人的心中,融入每個交大人的血液;將惜時、好奇、樂學的為學之道,將友善、誠信、篤實的為人之本,將肩負責任的為業之志深深地鐫刻在屬於交大人的集體名片上,讓同學們在成為交大人的那刻起,就烙下家國情懷的深厚印記。
同樣,每年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歷任校長的演講也都鼓勵同學們志存高遠、勇擔重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奉獻自己的光與熱。去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中,我們特別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快閃」活動。7位交大老師共同唱響歌曲《我愛你中國》,拉開了開學典禮的序幕。43名師生代表或從觀眾席中走出,或從體育館門口進入,揮舞著國旗,唱出了心中對祖國最深的熱愛。他們在表達愛國之情的同時也為新生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愛國思政課體驗,在社會上引發廣泛反響。
書記新生第一課和校長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演講,根植於120餘年來交通大學的文化積澱,是大學精神的詮釋弘揚。我們充分發揮它們在價值引領、人格塑造和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學子心中牢牢紮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使之成為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載體,彰顯出最鮮活的「交大紅」。
其二,是擔當奮鬥的底色。
近年來,上海交大畢業生赴國家重要行業關鍵領域、中西部和基層就業比例不斷提高。每到畢業季,上海交大都在校、院兩級開展「遠航教育」,以「祖國強盛,我的責任」為主題的畢業生「遠航教育」已走過了十幾個年頭,已成了每個交大學子畢業季的重要記憶。通過最後一堂黨課、組織生活、專題班會、主題報告會以及優秀畢業生座談會,引領即將揚帆遠航的學子們滿懷壯志豪情,向著理想的遠方進發。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英雄航天員費俊龍、翟志剛,「80後」大學生軍官黃亮的生前戰友,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專家羅援少將,都曾來校參與「遠航教育」,為學生講課。每年的畢業典禮,我們還特別設立相關環節,對赴中西部地區國家關鍵領域重點單位和基層單位就業、自主創業、參加西部計劃畢業生、國防生和強軍計劃畢業生進行表彰。多年來,上海交大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構建「以價值引領為核心、以就業引導為牽引、校院兩級聯動」的育人工作體系,不斷激發學生的報國志向、學術志趣和行業情懷。越來越多的交大學子到中西部、基層和國家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建功立業。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交大用典禮教育大家揚起風帆,向著廣袤的理想起航。這正是交大「四位一體」育人理念中強化價值引領、使命擔當的生動詮釋。
最後,讓我們看看以文化人的亮色。
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0周年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學1949屆造船系校友黃旭華作為校友代表發言,他深情地說道,「若有人問我們如何評價這一生,我們會說,此生沒有虛度,我們的這一生都奉獻給國家、給核潛艇事業,我們僅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就實現了毛主席『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的誓言,我們此生無悔!」時年92歲的老學長在演講時,毅然推開了為他準備的椅子,堅持站立演講,他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聽眾,也深深鼓舞著每一位交大人。
一場具有感染力的典禮,也是典型人物引領示範作用發揮的舞臺。從黃旭華,到「船舶設計大師」、我國新型驅逐艦首艦總設計師、1982屆校友徐青;從商湯科技執行長、2007屆校友徐立,到就職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宜賓站的2013屆校友任光輝,他們都曾登上過上海交通大學的演講臺,用親身經歷向師生們講述自身求學過程和成長之路。學校的典禮活動在情景教育中有效構建「學校-學生-校友」的多重互動場景,通過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在樹立高遠志向、明確價值追求、成就一等事業等方面薪火相傳、接續奮鬥。
新冠肺炎疫情使今年成為尤為不平凡的一年。因疫情防控需要,上海交通大學今年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召開了前所未有、別開生面的典禮。典禮上,我們著重宣傳和弘揚了交大白衣戰士、教師、學生志願者們的抗疫事跡。正如在馳援武漢的誓師大會上,瑞金醫院的一位白衣戰士說,「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健康所系,性命相託,這是我們的醫學生誓言,碰到疫情,我們義不容辭」,令人動容。通過戰疫中那些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的故事,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的大國擔當與民族精神,也對制度優勢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更加充滿自信,也是一次精神和信念的升華。
一場典禮就是一次教育,對學生的言傳身教既在於日常的點點滴滴,也在於充分把握和利用重要的場合契機,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生命影響生命,用心靈感化心靈。這正是上海交大希望通過典禮形成的文化影響力。
老師們,同學們,高校精彩的典禮不僅對青年學子們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對於社會而言,也是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集中展現,是大學向社會發出呼籲倡導、傳遞正能量的重要渠道,而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對大學精神文化的關注和傳播也推動和引領了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完善和進步。衷心希望我們能夠一同營造典禮育人的良好氛圍,傳承和創新典禮文化,也希望廣大師生、校友在每一次典禮中都能夠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編輯:江倩倩 杜欣 秋水 李欣慧
責任編輯:金雪、祁潔
推薦閱讀
1、
2、
3、
4、
5、
典禮育人,銘記於心。
原標題:《林忠欽校長"拍了拍"你:這堂課,全體交大人一起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