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15晚會視頻
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裡,家住長春的董女士就背負了50多萬元的債務,她每天都生活在焦慮和恐懼之中。
受害人 董女士:活的心思都沒有了,我自己開著車漫無目的地往前走,我一下撞死,我就解脫了。
這50多萬元的債務來自董女士當初僅僅7000元的借款,她借遍了親朋好友,每天都想盡辦法去償還這些永遠都填不滿的窟窿。
受害人 董女士:這臉皮都厚成這樣,就為了堵這窟窿,但是最後還是堵不上。
究竟是什麼讓董女士陷入了如此境地呢?三個月前,董女士的店鋪周轉出現問題。正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接到了一個推銷貸款的電話。對方稱,在他們的APP平臺貸款,利率只有每個月0.6%,董女士動心了。按照要求,她填寫了自己的各種信息,令人奇怪的是還要驗證手機運營商。
受害人 董女士:他說的沒事,你填吧,就是看看這個手機是不是你實名制的。
按照對方的要求,董女士上傳了自己的個人信息,借了1500元錢,讓董女士詫異的是,到帳只有1050元。少了的450元被當做綜合費用扣除了,而借款必須在第7天還上,實際借款周期只有6天。
就在借款成功的當天,董女士又陸續接到了其他推銷貸款的電話,一天之內,她一共借了7000元錢。借款時,這些APP都以各種名目扣除了借款金額的30%,業內俗稱「砍頭息」。7天時間很快過去了,到了還款那天,董女士才發現,她借的7000元錢還不上了,只得從其他的貸款APP去申請新的貸款還舊帳。沒想到這就是她噩夢的開始。
受害人 董女士:我就尋思寧可自己多花點錢,也別上親朋好友那兒去倒去,去借去,怕讓人瞧不起。
要還7000元,6天後,要借10000元,要還10000元,6天後要借14000元,一個月下來,最初的7000元的債務就滾到了40000元。
可怕的並不只是砍頭息,董女士發現,那些還不上的貸款產生的逾期費用也接二連三冒了出來,每一天的額度竟高達本金的5%到10%。
受害人 董女士:砍頭息是壞在明處,但是這種逾期的費用,申請的時候根本沒有體現出來,它是壞在暗處的。
僅在這款「甜兔」APP上,董女士申請貸款8000元,逾期18天,逾期罰金達到14400元,遠遠超過了貸款本金。就這樣,董女士不斷地去尋找新的APP去借款,拆東牆補西牆。起初7000元的債務短短三個月就滾到了50多萬元。
受害人 董女士:所有借款的平臺大約50個左右,每天逾期費用就達一萬多元。
三個月來,在董女士每天不斷還款的同時,她和她的親友還不斷地接到各種侮辱性的催收電話。
受害人 董女士:催收員就跟我說了,你知道認證你的手機運營商是幹什麼用的嗎?就是讀取你們的通話記錄詳單,包括你的通訊錄。
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侮辱性的催收電話變本加厲地不停騷擾,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董女士徹底絕望了,她甚至給丈夫寫好了遺書。
遺書內容: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實在受不了了,我上當了,越陷越深,我都要崩潰了,是我害了這個家。
家住徐州的小穎有著相似的遭遇。為了償還信用卡,她被「任性貸」軟體中標註的「低息」貸款產品所吸引,2000元借款,兩個月後,滾成了20萬元。
受害人 小穎:你還兩個借三個,你再還三個借四個,就是這樣循環的。到後來你借的就全部是補窟窿了。
小穎和家人同時承受著催收電話的騷擾和侮辱。
催收電話:你去想辦法知道嗎,晚上去兼職,對不對,你長得漂不漂亮,乾脆出賣自己,然後把錢還清了之後就從良了,我給你推薦推薦,我先當你第一個客人。
家住杭州的小方,也因為從這類小貸平臺借款,短短兩個月間,欠款就從幾千元滾到了15萬元。
受害人 小方:每天都有平臺要還款,多的時候一天有十二三個平臺要還款,恐怖到這種程度。
這類小額網貸被網友稱作「714高炮」,「714」是指貸款周期一般為7天或者14天,「高炮」是指其高額的「砍頭息」及「逾期費用」。
2018年5月發布的《關於規範民間借貸行為 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活動。嚴厲打擊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嚇、威脅、騷擾等非法手段催收貸款。
那麼,這些「714高炮」為什麼可以明目張胆活動?到底是些什麼人在運營呢?記者試著進行聯繫。
記者:你們公司在哪個位置?
金葫蘆APP客服人員:這邊不能說的,這是公司規定就是不能說。
快易借APP客服人員:公司在哪個地方你知道了也沒用,這跟你借款沒有什麼關係啊。
現金樹APP客服人員:很抱歉,這個無法給您透露。
米來來APP客服人員:具體地址我還不太清楚。
看來,這些公司也知道他們做的事情見不得光。幾經周折,記者找到了安徽紫蘭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就在經營著「714高炮」軟體。
安徽紫蘭科技有限公司 石經理:說白了,我們現在只是做那種「714高炮」類型的,但是我們不希望其他人知道。在市面上所有行業,這樣的APP應該至少有幾十萬個。
雖然這類公司為數眾多,但它們都像紫蘭科技一樣,潛在水下,悶聲發大財。而且,這樣的公司幾乎都沒有從業資質。
安徽紫蘭科技有限公司 石經理:我們都沒有,就是那種網際網路小額的放貸牌照。
記者:那做「714」的這些企業裡面有嗎?
安徽紫蘭科技有限公司 石經理:都沒有。
石經理承認,由於高額的砍頭息,「714高炮」來錢極其容易。
安徽紫蘭科技有限公司 石經理:說白了,我一個用戶進來,我就只賺他一個月錢就已經夠了,一個月1500元,名義上我們只是七天,只有六天,六天一個月可以做五期,打個比方,一個月如果按照1500元的話,30%砍頭息,第一期你賺450元,第二期你給他2000元的話,你賺600元,然後第三期2500元的話,你賺750元。那麼你說你可以掙多少錢?三期回本。
如此高的收益,照理風險也會很大,但這家公司從不擔心客戶會借錢不還,因為他們手上有一個殺手鐧。客戶借款時,必須授權軟體訪問手機通訊錄和驗證運營商,在公司軟體的後臺,記者果然看到了客戶身份證照片、手機通訊錄、手機通話記錄等各種詳盡信息赫然在列,之前幾位女受害人就是中了這個招數。
安徽紫蘭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員:借款人最怕的就是曝他通訊錄,他身邊的朋友就知道他借錢沒還,他最怕這個。
國家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嚴,這些公司應對的手段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所以每隔幾個月,他們就會更換APP。
安徽紫蘭科技有限公司 石經理:玩三個月,三個月玩完之後,再換另外一個APP,再搞個一千萬元,再玩三個月。
「714高炮」軟體有人運營,還有人在不遺餘力地推廣。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推銷電話,在信貸導航、給你花、任性貸等貸款超市中,都能找到「714高炮」軟體的身影。
融360自稱是「中國領先的移動金融智選平臺」,也入駐著大量的小額貸款商戶,其中包括董女士貸過款的「酷卡」和「貸上錢」等。融360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為商戶推薦客戶,每成功放出一筆貸款,他們就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融360工作人員:我們平臺只是給你推送一個客戶,客戶你是花了25元錢買的,系統就扣你25元錢。
記者在融360上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貸款產品都標註著需要購買商品才能放貸。既然是貸款,為什麼還要購買商品呢?
融360工作人員:你們這邊貸1000元錢得需要購買200元錢的產品,問他能不能接受,這個東西不就相當於你們這邊談利息嘛。
在這位王先生的辦公室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都是他在融360上貸款時必須購買的,這些商品的價格都遠遠超出市場價。
受害人 王先生:變相的砍頭息。20%的利息,不管你要不要,必須買了我這個東西才能放款。
王先生通過融360以及其他「714高炮」欠下了十多萬元的債務,瘋狂的催收電話甚至打到了孩子班主任那裡。
受害人 王先生:孩子回來告訴我,他說爸爸,他說你是不是外面欠了錢,我班主任問我了。我很難過。我根本就沒有想到過他們會用這種手段。太噁心,太卑鄙了,確實想到過很極端的那些東西。一點都不誇張,都會想到死。
陷入這種悲慘境地的受害者遠不止記者調查到的。2018年8月,深圳男子鍾某疑因網貸服毒自殺身亡,事後家人仍不斷收到催債簡訊;2018年12月,27歲的山西女子樊某,因被「714」平臺群發PS的裸照催款,不堪壓力投河身亡。
這些從事「714高炮」的企業,都知道自己幹的實際上是樁非法的買賣,但他們抓住了人們的心理弱點,缺錢不好意思找熟人借,欠錢更不敢張揚,就用各種手段下了一個個連環套,讓受害者越陷越深。
「714高炮」這類新型侵權方式,實際上包含了消費環境的很多難點,它涉及灰色地帶的軟體、被洩露的個人信息、惡意的催款電話、消費者的疏忽,以及獲取正規金融服務的不便。它的出現考驗著我們治理消費環境的綜合能力,需要用全新的網際網路思維,調動各方力量,建立共治共享的普惠格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關注3·15 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進入3·15專區
進行投訴舉報
↓↓↓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覺得好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