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小可
五一假期小編看了《綠皮書》這部今年獲得奧斯卡5項大獎提名的影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感慨也頗多。
電影講述的是唐·謝利這位黑人鋼琴家和白人司機託尼之間兩個月巡遊演出的人在囧途,由開始互慫到後來相知,展現出超越種族和階級的溫暖友情。
其實,電影《綠皮書》中美國五十年代種族歧視這個話題很有看點。
電影中託尼與妻子的相處細節,所傳達的夫妻相處之道也耐人尋味。
一、最美的溫情,是努力解決家庭危機
《綠皮書》影片開頭託尼的夜總會停業兩個月,急需要錢來養家。當時碰巧遇上黑人音樂家唐.謝利在招聘司機。
雖然妻子的德洛麗絲不願意丈夫給黑人當司機。但看在錢多的份上,託尼表示可以接受無所謂。
中年婦女德洛麗絲雖然是一名家庭主婦,卻給人的感覺非常優雅和溫柔,她深愛著丈夫和家庭。
很多時候,家庭如果出現經濟危機,需要夫妻雙方都承擔起責任,哪怕過程中要受一些委屈。
都說,人到中年不如狗。的確,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夫婦而言,生活讓他們並沒有太多選擇權。
既然現實擺在面前,就一起去努力解決危機,面對生活的暴擊。
二、最深的溫情,是對你有求必應
白人司機託尼拿著黑人指南「綠皮書」,一路送著唐.謝利去南部巡遊演出。有個細節很暖心,託尼家在入住旅店的時候,將妻子的照片放在床頭。
他一有時間就給妻子寫信,回報自己的狀況,每一封信的最後一句話都是「代我親吻孩子們」。
託尼的文筆不佳,內容瑣碎,但是每一句都是真情實意。
雖然託尼受教育程度並不高,甚至舉止粗俗,但在老婆面前就是一枚暖男。
在唐.謝利博士的幫助下,託尼給妻子的信辭藻優美動人,讓妻子看到後感動落淚。
幸福的婚姻裡,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讓人銘記在心。
你可以痞氣十足,可以粗俗無禮,但在老婆面前,每一件承諾過的小事都會有求必應。這一點託尼做得很完美。
三、最暖的溫情,是永遠背後有你
張小嫻曾說:「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外人,把最差的脾氣給了最親近的人。」
給妻子寫信,是託尼的儀式感和習慣。即使在快完成兩個月的工作之後,託尼依然在不停地寫信。
唐.謝利說:你這封信還沒到家,你人都應該在家了。
託尼卻回答:只要我先下還沒到家,就還要給她寫信。
終於影片中聖誕夜的當夜,疲憊的託尼回到家,迎接他的是妻子的笑臉和孩子的歡笑聲。
而雖然鋼琴家唐.謝利功成名就,但他的豪宅卻冷冷清清,生活一致都是孤獨相隨。
在託尼的邀約下,唐加入了大家庭,一起感受過節的氛圍。
這個時代,最高級的炫富,從來不是地位財富,而是家庭合睦,夫妻和美。
你身處高位,攬僅人間繁華,最後卻依然渴望家的溫情和牽掛。
你再地位低微,生活拮据,但家的溫馨總會讓你卸下一身疲憊。
或許,《綠皮書》這部講述種族歧視和尊嚴的電影,除了著墨在反應一個人對尊嚴的渴求意外,託尼的這一條線也非常具有煙火氣。
畢竟,無論身份尊貴與否,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生活,才是最富足的日子,愛的富養才是心靈最後的歸宿。
作者:一個嫁到臺灣的媽媽,寫在臺灣的一切,執迷於各類影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