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龜茲英雄血
長槍孤守大唐魂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幾句熱血澎湃的文字不足與表現古代將領的英雄氣節,作為華夏子孫歷史不應被遺忘,自古以來在外族屢犯邊境之際湧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而今天所寫的就是其中一支展現漢人氣節及脊梁的軍隊--安西都護府
貞觀十三年(639年),由於高昌王麴文泰斷絕西域與中原的商業往來,於是李世民徵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稱病不去,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為蔥山道副大總管。率領大軍前往討伐。於公元640年滅了高昌而後為針對西突厥設立安西都護府,從此成為大唐帝國威震西陲的利刃。
而巔峰時期的大都護府,遠徵西亞,轄地不斷擴大。自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十一月,蘇定方在碎葉水平定阿史那賀魯的反叛從而平定了西突厥, 將安西都護府治所遷回高昌故地。 顯慶三年(658年)五月,安西都護府又遷到龜茲(今庫車), 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唐高宗改變太宗時只重軍事而輕行政管理的做法,在突厥故地分設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西境直抵波斯,都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 使這一帶都置於唐朝的直接統治之下。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設置的安西都護府治所西(今新疆吐魯番東高昌故城),統安西四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託克馬克市),轄境相當今新疆及哈薩克東部、吉爾吉斯北部楚河流域。自顯慶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這期間,是武則天為皇后輔佐高宗到垂簾聽政階段。顯慶、龍朔年間(661-663年),唐軍平定西突厥,轄區擴大到如今阿爾泰山西至鹹海及蔥嶺的東西各部直至阿姆河兩岸城的諸城邦國,包括今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大體相當於如今新疆與中亞五國、阿富汗的總和。
所謂"盛極必衰」,終是曇花一現。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唐肅宗至德年間(756年-758年),唐政府在河西、隴右徵兵, 安西兵(安西都護府全盛時代所統率的精銳騎兵又稱"安西兵")組成"安西行營"奉詔平叛, 幫助收復了兩京。但由於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吐蕃乘機陸續佔領隴右、河西,因此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通道中斷,僅剩郭昕帶領數萬人於西域堅守。
直到781年,倖存使者到達長安,人們才知道西域仍有人在堅守,朝野皆為之震動,但此時的唐王朝已經沒有餘力在去支援安西了,也就等同於放棄安西的控制權。僅剩的數千參軍只得獨自面對吐蕃的無情進攻,安西四鎮接連陷落,直到808年最後一個據點龜茲被攻破時郭昕眾人已堅守西域近五十年,所以將士都已滿頭白髮,但卻無一人投降,皆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