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復旦大學幹部師生第一時間收聽收看大會,表示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
這是復旦英雄兒女的故事
「哪裡需要,我們就去哪裡!」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許多復旦英雄兒女的身影
近日登上央視大型電視紀錄片
《英雄兒女》和《為了和平》
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
《英雄兒女》第一集《祖國召喚》
1950年的深秋
在老校長陳望道的鼓勵和支持下
復旦學子們愛國熱情高漲、踴躍報名
紛紛投身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熱潮中去
100多名學生最後經過批准
報名參加了人民解放軍
而實際報名人數
大約有兩到三倍
「我們化學系也成立了一個戰鬥隊
名字叫居裡戰鬥隊」
化學系的陳冀勝和8名同學
響應國家號召報名
參加了新中國第一批防化學兵
「哪裡需要我們就去哪裡」
新聞系朱甘泉和同學們
毅然加入了抗美援朝的行列
臨行前
陳望道老校長
在他們的參軍紀念冊扉頁上
親筆留下
「和平砥柱」
這四字箴言
……
播出信息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從10月2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
《為了和平》第五集《萬眾一心》
1950年12月
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吳蘊初之女
正在復旦大學新聞系讀書的吳志蓮
得知全國招收青年學生
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消息
「為什麼要當兵呢
那就是對國家有好處」
「我想要參軍,我就要去」
那一年,吳志蓮18歲,正值青春芳華
報名參軍的決定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1951年1月
吳志蓮臨行前,父女合影
不忍送愛女遠行的吳蘊初留下信箋
稱當天「不來送行了」
然而那天
一向言出必行的吳蘊初食言了
偷偷站在站臺抹眼淚
被女兒的同學發現
吳志蓮第一次發現
原來,父親也會流淚
......
播出信息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從2020年10月18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
這是復旦師生的聲音
中國語言文學系2018級本科生鄒嘉然:
我的姥爺是一名抗美援朝的戰士,也是黨員。他總是寡言,卻格外自律和嚴厲。他將自己作戰的勳章和證件鄭重地收在抽屜裡,直到他去世後,我們晚輩才得以一見——那是最為神聖的精神象徵。
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骨血當中,我相信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也永遠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數學科學學院2017級信息計算科學本科生張志遠:
作為今年剛退役的士兵,我在看完今天的70周年紀念活動之後,內心感慨萬千。我想說,當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一定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面,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若有戰,召必回!
管理學院低年級本科生聯合黨支部預備黨員王志誠:
我們青年要向先烈學習,弘揚抗美援朝偉大精神,銘記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不怕苦,不畏難,走對路,走好路,熱愛偉大祖國,學好知識本領,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大有作為,彰顯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
抗美援朝最大的遺產,就是抗美援朝精神。同時,抗美援朝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對部隊精神與軍魂也是一次升華和重塑,為中華兒女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援鄂醫療隊隊員、中山醫院護理部 鄭吉莉: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在國家需要我們站起來,行動起來的時候,我們必須體現出應對風險挑戰的決斷力和行動力,體現一名黨員的勇挑重擔。
來 源
中央電視臺
學校辦公室
編 輯
嚴奕晨 曹盈
▼更多復旦新聞,敬請留意復旦大學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