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臺是日本本州東北地區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宮城縣的首府。初中課文中的這篇《藤野先生》使仙臺成為我們最早知曉的日本城市之一,18年10月的一個周末終於有機會來到魯迅先生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城市。
仙臺站對面就是最繁華的商店街
仙臺博物館建立在江戶時代(1603~1868)仙臺城三之丸的遺址之上,現在是青葉山公園的一部分。
仙臺博物館安靜的一角,有1961年日本友人建造的魯迅紀念碑,題字是郭沫若先生;
1967年盧溝橋事變30周年日本友人種樹並立下「日中不再戰」的石碑;8月15日正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日,希望這塊「日中不再戰」的石碑可以成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見證。
紹興政府贈送的魯迅誕辰120周年塑像
仙臺城是伊達政宗公在天然險要的青葉山所築就的城池。本丸(主城)部分雖沒有建築物保留下來,但鐫刻悠久歷史的石牆和城內的角樓可令人想見仙臺城往日的雄姿。
天守臺上,立有伊達政宗公的騎馬像,從那裡俯視仙臺,城市街道一覽無餘。
很喜歡仙臺這座城市,新城的現代繁華與古城遺蹟的寧靜古樸和諧共存,街道寬敞潔淨,初秋時節街道兩旁的樹木披上彩妝,更為這座魯迅生活過的城市增添了一抹色彩。
這裡還是羽生結弦的故鄉,仙臺人心中的偶像和英雄。我們去的時候仙臺地鐵東西線國際中心站正在舉辦羽生的寫真展。
遠看以為是博物館吧,其實就是地鐵國際中心站前廣場
松島是位於宮城縣松島灣上的260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島嶼群的總稱,位於仙臺市東北方向20多公裡處,被譽為日本著名三景之一。這塊風雅之地因在任何時代都令風流雅士著迷而享有盛譽。日本著名俳句大師松尾芭蕉在《奧之細道》中曾如此讚嘆松島∶「扶桑第一絕景,可與洞庭、西湖媲美」。
我感覺更像是浙江的千島湖,坐著遊船在海上盆景間逡巡。
奇特的仁王島
這座紅色大橋名為福浦橋,311大地震海嘯中毀壞嚴重,是臺灣捐款重建的,被稱為日本臺灣友誼之橋。
走過福浦橋來到這個小島,view很不錯
松島八大景之瑞嚴寺晚鐘
松島八大景之雄島夕照,今天天氣很好,正好觀賞金燦燦的夕陽灑在海面上,海水的顏色隨著天光變幻,讓人著迷
旅行的記憶真是很奇妙,下面這張照片是一對年輕的日本夫婦為我們拍的,我們也幫他們拍了合影,雖然沒有他們的照片,但看到這張照片時仍能想起他們彬彬有禮和略顯羞澀的樣子
圓通院是松島觀光名所,所屬臨濟宗妙心寺派,並且是伊達家第二代忠宗公的次子、光宗公的菩提寺。圓通院的枯山水就是松島七福神島的造型,很寫實。
青翠的竹林
幽靜的青苔之所
再晚一點來的話圓通院的紅葉會更加繽紛
在本堂中安置的「三慧殿」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財產。三慧殿極其豪華精美,右側門上畫有日本最古老的西洋玫瑰,圓通院又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玫瑰寺」。
禪意
美食永遠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牡蠣是松島的名物,生烤炸煮各種做法都嘗一嘗
牛舌是仙臺名物,類似烤鴨之於北京。據說源於二戰時期,駐紮在仙臺的美軍對牛肉的需求量激增,但美國人卻沒有吃牛舌和牛尾的習慣,於是將其丟棄。這對於當時各種物資匱乏的仙臺人來說,深感可惜與浪費,於是將多餘的牛舌與牛尾要來,開始紛紛研究其吃法,後來便有了著名的烤牛舌與牛尾湯,自然而然地成了當地的招牌美食。
仙臺站內的牛たん一條街!真是牛たん愛好者的天堂啊!
每家牛舌名店前都排著長隊
烤、燉、紅燴牛舌和牛尾清湯,都品嘗一下確實名不虛傳
從東京站坐新幹線1小時38分就可直達仙臺站,所以仙臺真是一個可以說走就走的目的地。祈禱疫情儘快過去,再去仙臺吃牛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