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賀新郎·綠樹聽鵜鴂 辛棄疾 張筠英王波朗誦

2021-02-28 踐離古典詩詞朗誦

29 賀新郎·綠樹聽鵜鴂 辛棄疾 張筠英王波朗誦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譯文

聽著綠樹蔭裡鵜鴂叫得悽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國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百戰,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裡,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茂嘉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注釋

①題下自註:「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註》」。鵜鴂,指伯勞。

②鷓鴣:鳴聲悽切,如說「行不得也哥哥」。

③杜鵑:其聲哀婉,如說「不如歸去」。

④未抵:比不上。

⑤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⑥「更長門」句:用陳皇后失寵事。

⑦將軍:引用漢武帝時李陵。

⑧「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別蘇武事。

⑨「易水」句:引用《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王事。

⑩如許恨:像上面的許多恨。

賞析

      這首詞的內容和作法與一般的詞不同,其內容方面幾乎完全與對茂嘉的送行無關,而專門羅列古代的「別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層的常規,事例連貫上下片,不在分片處分層。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時胸中鬱積事多,有觸而發,非特定題目所能限制,故同類事件紛至湧集,而不為普通的詩文格式所束縛。

      詞的開頭幾句:「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採用了興與賦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說它是「賦」,因為它寫送別茂嘉,是在春去夏來的時候,可以同時聽到三種鳥聲,是寫實。鵜鴂,一說是杜鵑,一說是伯勞,辛棄疾取伯勞之說;說它是「興」,因為它借聞鳥聲以興起良時喪失、美人遲暮之感。伯勞在夏至前後出鳴,故暗用《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意,以興下文「苦恨」句。鷓鴣鳴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鵑傳說為蜀王望帝失國後魂魄所化,常悲鳴出血,聲像「不如歸去」。詞同時用這三種悲鳴的鳥聲起興,形成強烈的悲感氣氛,並寄託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著「算未抵、人間離別」一句,是上下文轉接的關鍵。

      它把「離別」和啼鳥的悲鳴作一比較,以抑揚的手法承上啟下,為下文出的「別恨」作了鋪墊。「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兩句,有人認為寫的是兩事:其一指漢元帝宮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韓邪單于離開漢宮的事;其二指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時辭別「漢闕」,幽閉長門宮。也有認為只寫一事的,謂王昭君自冷宮出而辭別漢闕。今從多數注釋本作兩件事看,「看燕燕,送歸妾」,寫的是春秋時衛莊公之妻莊姜,「美而無子」,莊公妾戴媯生子完,莊公死後,完繼立為君。州籲作亂,完被殺,戴媯離開衛國。《詩經·邶風》的《燕燕》詩,相傳即為莊姜送別戴媯而作。「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引用了漢代另一個典故。漢李陵抗擊匈奴,力戰援絕,勢窮投降,敗其家聲;他的友人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節不屈。後來蘇武得到歸漢機會,李陵送他有「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之語;又世傳李陵《與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長當從此別」等句。「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寫戰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傳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荊軻臨行歌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上這些事都和遠適異國、不得生還,以及身受幽禁或國破家亡之事有關,都是極悲痛的「別恨」。這些故事,寫在與堂弟的一首送別詞中,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當時沉重、悲壯之情。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這又是承上啟下的兩句。句中說啼鳥只解春歸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間的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隨啼聲眼中滴出的不是淚而是血了。為下句轉入送別正題作了省力的鋪墊。「誰共我,醉明月?」承上面兩句轉接機勢,迅速地歸結到送別茂嘉的事,點破題目,結束全詞,把上面大片凌空馳騁的想像和描寫,一下子收攏到題中來,有此兩句,詞便沒有脫離本題,只是顯得善於大處落墨、別開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棄疾不愧為宋代一代文豪!

      辛棄疾的這首詞,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氣氛強烈外,還得力於它的音節。它押入聲的曷、黠、屑、葉等韻,在「切響」與「促節」中有很強的摩擦力量,聲如裂帛,聲情並至。古人對此詞推崇備至。

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他是一個蓋世英雄,自始至終將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追求,從沒動搖,就算在臨死之時都高喊:殺賊!殺賊!;他是文學大家,詞中之龍,寫成了一首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令人讚不絕口。假如要用兩個字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偉大」二字恰到好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雨後筍、伊揚、聞道、高尚坤、何代禎、若筠、張青龍、碎神……
    ——若筠【五律】 謝海棠長風化棠雪,穀雨一來收,金蕊孤殘謝,青搖樹碧遊。花魂昔塵別,此季不香流,白醉曾朝夜,空望綠意猶。——秦妙水【七律】桃花島海上移來一小舟,刀弓幻影枕長流。內家笈裡多豪傑,外史林中幾武侯。路過江湖情更放,煙消人事景難收。
  • 辛棄疾:人中之虎 詞中之龍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一聽之下,完顏亮就深深迷醉於江南的美景。「三秋桂子,十裡荷花」,這該是怎樣的景色!有生之年,若能一睹此景,死亦無憾!於是完顏亮召集大軍,準備一舉覆滅南宋,將杭州納入金國的版圖。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殘酷。不熟水性的金軍,被名將虞允文帶水軍攔截在江邊,屢戰屢敗,不得寸進。
  • 辛棄疾的劍和稼軒居士的詞,南宋的一曲悲歌!
    來源 | 宋詞(ID:songciba)辛棄疾的劍
  • 辛棄疾送別友人,才高八鬥卻只能佳人多薄命,只好夜半狂歌悲風起
    南宋的愛國詩人詞人無數,有才情的也有很多,辛棄疾無疑是其中的一個,而辛棄疾的朋友如陳亮等人,也都和他志趣相投,辛棄疾的另一位朋友杜叔高也是其中之一。杜叔高有才氣,作詩非常好,而他和辛棄疾相同的地方,都是力主抗金,但是卻一直受到主和派的猜忌,因此得不到重用。
  • 吃水果的貪吃鳥 《蛇鵜鳥》將登陸移動平臺
    吃水果的貪吃鳥 《蛇鵜鳥》將登陸移動平臺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南山頑石 時間:2016-06-05 分享到:
  • 辛棄疾最有名的25首詩詞,見證「詞中之龍」的豪情與柔情
    他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與蘇軾合稱「蘇辛」,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他致力於收復故土,恢復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棄疾作為豪放派詞人的辛棄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驕龍,滿懷壯志,一心為國。豪放之外,亦能婉約,柔腸相思,不輸花間派。今天,我們分享25首辛棄疾最著名的詩詞,一起體會他詩中的快意與柔情吧!
  • 九月的故事-筠園追思
  • 10個帶筠字才貌雙全的女孩名字,讓人魂牽夢縈
    名字是伴隨一個人一生的標籤,一個好的名字,不但聽起來悅耳,而且還能給人帶來很多方便。好聽一詞的意思是動聽悅耳、使人舒服,這樣的名字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起名字要講究字義,字形,字音。今天為大家帶來了一些帶「筠」字的好名字,可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