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親愛的自己》有一個情節代入感特別強。闞清子飾演的張芝芝面臨著婆婆催生二胎的巨大壓力,除此之外,還發現婆婆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經常把「二胎一定要生兒子」掛在嘴邊。
無奈之下,她只好讓閨蜜來給婆婆做思想工作,但是閨蜜前腳一走,婆婆後腳就開始強迫她喝中藥生兒子。婆婆一次次的逼她最後只能攤牌,張芝芝跟婆婆一筆一筆的算帳,發現不是不想生,而是根本就養不起二胎,但是婆婆重男輕女的觀念已經在腦子裡根深蒂固了,是不可能放棄的。到了第二天早上,婆婆跟張芝芝兩口子說要把孫女接回鄉下讀書,這樣就有錢生二胎了,後來被自己的兒子否定後,甚至提出改孫女的名字,因為跟孫子犯衝。
劇播出後,扮演張芝芝的闞清子深夜發文來反對重男輕女的觀念。
其實,藝術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重男輕女的觀念依舊存在,每一個重男輕女的背後,都有著一個血淋淋的悲劇。
記得在有一期的《今日說法》中,記者前往永嘉縣隨機找幾位村裡的村民接受採訪,記者提出一個問題是孫子好還是孫女好?答案無一例外,都是孫子好,很多年輕人也是在老一輩的耳濡目染的環境下也有了重男輕女的觀念,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有一些接受過科學教育的人,也有生兒子比生女兒好的想法。
甚至在某些落後的地區,只有生了兒子才能領證結婚。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論壇和母嬰app裡,一旦有生了男寶寶的媽媽發帖子,後面就會出現很多準媽媽在評論區回復接男寶,其實這跟轉發錦鯉是一個意思,為的就是沾沾生了男寶寶媽媽的福氣,希望這一胎或者下一胎是個兒子,還有一些通過b超知道肚子裡的是女寶寶,可還是寄希望於祈福,期待可以讓肚子裡的女寶寶變成男寶寶。
古有送子觀音,現有轉發錦鯉求男寶,以前可以認為是科技的不發達而使觀念過於局限,現今的她們,寧願相信祈福求子這樣荒謬的唯心主義,也不相信高精度的科技器材,這根本就是想兒子想瘋了。這恰好又從側面反映了畸形的生育觀,無論是寄血驗子還是轉發錦鯉求男寶,如果沒有如願的生出兒子,可能這輩子都在生兒子的這條路上落的個悲慘下場。網上有這樣一個紀錄片《生門》,有一位孕婦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外加流產兩次,這是她第五次懷孕,因為懷孕次數過多,此時她的子宮壁跟紙一樣薄,一不小心就又會流產。這位孕婦不惜用自己的命來賭,為的就是生個兒子。她和她的丈夫都不想生,但最終抵不過一句「按照農村的習俗必須要個男孩」,當周圍的環境把生兒子變成了每個家庭都必須完成的任務時,那些拿命去生的孕婦,其實本身也是個受害者,因為她們根本想不出除了繼續生之外的第二條路。
所有的媽媽明明自己也是女性,為何也會輕視女兒呢?在寄血驗子的那一期裡有位孕婦給出了答案:媽媽沒生出兒子一直被婆婆嫌棄,她不想跟媽媽一樣。
絕大多數的媽媽都是這樣的: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只能順從,因為只有這樣,在以後的婚姻裡她才能過的幸福和輕鬆,母憑子貴才能提升自己在婆婆家的地位。
其實還有一種現象也是很常見的:很多女孩在談戀愛的時候,女朋友一定會問男朋友這樣的問題,你是喜歡男孩還是女孩啊,你想生幾個孩子啊,她們的男朋友一般都會中肯的說:男孩女孩我都喜歡啊,生一個兩個沒什麼所謂。可是結了婚,懷了孕,生了女兒後完全,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微博上有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自己第一胎是個女兒,那時國家又實行二胎政策,然後全家都逼著她生二胎,孕前老公再三保證生男孩女孩都可以,只要兩個孩子,但是當她懷孕四個月的時候,婆婆家發現是個女孩時,全家又逼著她墮胎。墮完胎又要接著懷,直到生出兒子為止,當時她給了丈夫兩個選擇要麼生要麼離,那位985碩士的丈夫選擇了後者。
發現沒,其實整個事情下來,丈夫才是最關鍵的人物,只不過他從骨子裡早就和自己的父母統一了戰線,只是大部分時候公婆充當了壞人,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千千萬萬個丈夫的默許,哪會有重男輕女的事呢?
要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無非就是讓更多的女孩子接受教育,摒棄落後的思想,讓更多的丈夫站在自己老婆的處境下來思考問題,讓更多的丈夫在遇到這樣的事後能夠站出來。
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底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