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騰訊娛樂」並關注,在這裡讀懂娛樂圈
來源:騰訊《一線》
唐德、燦星、浙江衛視三方終就《中國好聲音》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糾紛達成和解,這檔曾引發現象級關注的綜藝有望在今夏以《中國好聲音》的名稱回歸。燦星製作表示非常高興此次能夠達成和解,且浙江衛視和燦星製作已經正式向國家廣電總局提交報告:申請將已經確定於今年7月13日回歸的《中國新歌聲》更名為《中國好聲音》。目前浙江與燦星正在耐心等待總局批覆,形勢比較樂觀,更名只是時間問題。
6月25日,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北京唐德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世紀麗亮(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藍巨星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和解協議書》,各方就與「中國好聲音」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糾紛達成和解,各方承諾在協議籤署後及時遞交撤銷法律程序的申請。各方同意並承諾,全部爭議撤訴後,各方均不得再就既往爭議案件向協議其他各方追究任何責任或提出任何起訴、仲裁、控告以及索賠要求。
據唐德、燦星雙方發布的信息透露,有關《中國好聲音》的糾紛最終能達成和解,是談判各方以極大的誠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令各方都感到滿意的局面。浙江衛視也表示:非常樂於看到三方能夠達成和解,也期待未來與本次和解的各方有深層次的合作。同時也很欣喜《中國好聲音》這一受到觀眾廣泛喜愛的節目回歸,並且對中國電視綜藝行業未來規則、有序、良性的發展前景更具信心。
唐德影視方面表示,有關《中國好聲音》的糾紛最終能達成和解是談判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各方都體現出了極大的誠意,我們很高興看到能達成和解。「唐德影視作為打造文化影視精品的上市公司,將一如既往繼續深耕精品影視劇創作、綜藝節目內容生產,電影院線等各領域,未來將更多地攜手各行業楚翹採用各種合作方式,通過創新作品,開發爆款影視精品,為廣大觀眾提供更多打動人心、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影視產品。」
燦星製作也表示,非常高興此次能夠達成和解,且浙江衛視和燦星製作已經正式向國家廣電總局提交報告:申請將已經確定於今年7月13日回歸的《中國新歌聲》更名為《中國好聲音》。目前浙江與燦星正在耐心等待總局批覆,形勢比較樂觀,更名只是時間問題。
事件回顧:
2012年,燦星製作與浙江衛視從荷蘭Talpa公司引入《TheVoice Of…》節目模式,打造的《中國好聲音》成為綜藝爆款。
2016年1月28日,唐德影視宣布與Talpa籤署了《「……好聲音」協議》,以6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98億元)的價格獲得「好聲音」節目模式在中國的獨家授權,包括製作、改編、轉播、發行、商品化、遊戲開發等多項權利。
就在《中國好聲音》第五季啟動之時,Talpa宣布與唐德影視達成版權合作,禁止燦星製作第五季《中國好聲音》。對於版權終止事宜,燦星方面指責Talpa違背國際慣例、索要天價模式費,繼而單方面撕毀合同,不顧合約中承諾給予燦星的獨家續約權。同時,燦星方面啟動了針對Talpa的國際訴訟,擬在荷蘭、英國和美國同步提起國際訴訟,狀告Talpa單方面毀約。此外,燦星方面也向唐德影視發出律師函,指其與Talpa公司達成的合作協議,嚴重侵犯燦星的合法權益。
2016年7月4日,北京知產法院最終裁定,責令燦星停止使用「中國好聲音」節目名稱,該漢字最終歸屬仍等待法院裁決。儘管燦星無法使用「中國好聲音」作為節目名稱,但這一裁決也並不意味著唐德影視就可以擁有「中國好聲音」的名稱。
2016年7月6日,浙江衛視宣布將《2016中國好聲音》節目暫時更名為《中國新歌聲》的聲明。與此同時,浙江衛視聲明,「中國好聲音」這一中文節目名稱由浙江衛視獨立自主創意、創作完成,經浙江衛視逐級上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部門並獲批准後,進行合法使用至今。任何個人或機構對「中國好聲音」這一中文節目名稱主張權益,均是對浙江衛視合法權益的嚴重侵犯。
2017年12月6日,「好聲音」節目模式創始人荷蘭Talpa在其官方網站發布聲明,稱「唐德公司無權再於大中華地區內製作『The voice of China』節目」,同時將放棄對中文「中國好聲音」的使用及商標主張和索賠,並不再就「The voice of」的節目模式再尋求授權合作。
唐德影視(300426)13日早間發布公告稱,其收到《中國好聲音》版權方荷蘭Talpa傳媒發來的關於要求終止協議的函件。協議終止後,唐德影視仍應向Talpa支付剩餘41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許可費。
6月25日,各方就與「中國好聲音」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糾紛達成和解。
↓↓↓戳閱讀原文,看更多娛樂八卦、毒舌辣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