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8日晚,趙薇應邀參加湖南經濟電視臺舉辦的6周年臺慶《情深深雨濛濛新年演唱會》,進行表演時遭一名男子突襲 。當該男子走近趙薇時,突然用力推撞趙薇,趙薇實時倒地,該男子更拉扯趙薇的頭髮,並將預先用塑料瓶裝的稀釋大便潑向趙薇背部,起因是軍旗裝事件。
備註:2001年,趙薇為《時裝》雜誌拍攝了一組照片,有張照片的服裝圖案酷似日本軍旗,所以引起了很大爭議,很多人認為趙薇不愛國。
彼時趙薇還沒有從還珠格格一夜成名的紅利中享受完,隨後她參演的作品因為大多是文藝品,和商業片相比 票房慘澹,趙薇因此被冠上「票房毒藥」的名頭,「軍旗裝」事件 在觀眾中積累的好印象也蕩然無存。
事隔多年之後,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曾經被潑糞的女孩一躍成為中國最知名的女導演之一,處女導演代表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橫掃各大獎項。如今和63歲的香港毒舌導演爾冬陞以及68歲的古典美導演陳凱歌平起平坐。
44歲的她不僅44歲的趙薇一點都不露怯,一點都不心虛。面對臺下一群從B 級到S 級的演員,她也能憑藉專業的點評贏得陣陣喝彩。
有人說:「趙薇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瘋瘋癲癲的小燕子了」。是的,如今的趙薇,寬闊豁達,雲淡風輕,幽默風趣。
那麼趙薇如何從那段痛苦的日子走出來的呢?也許楊瀾的一段訪談可以從中略知一二。
楊瀾曾經問她: 你那個時候有沒有想自己真能讓自己躲起來吧?
趙薇:那時候真的是無所適從,我覺得就是無以應對,尤其是自己確實不是有心這樣的。哎呀,但是總算是熬過來了,很多事情當你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只有依賴時間了,就這樣。
楊瀾:就是熬著?
趙薇:但是只要你的意志不崩潰,你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楊瀾:那時候快崩潰了嗎?
趙薇:到現在我覺得我一直沒有。
楊瀾:是嗎?什麼事情能夠讓你免於崩潰的呢?
趙薇:我覺得就是工作,我只有靠那個攝影機開的時候,就遁世了,就是逃離那個地方。
只要意志不崩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是的,趙薇說,我一直都沒有崩潰過。
軍旗裝事件後的幾年,趙薇沉寂了。但是沉寂不是離開,而是潛心修煉,待鳳凰涅槃。
校園裡,時常能看到衣著樸素的趙薇,每天早起上課,和同學討論功課,準備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就是想安安靜靜、一門心思做出一個有誠意的作品。」一番沉澱之後,《致青春》讓她史無前例地成為億元票房俱樂部的女導演。
於此同時,同時,在影視、歌 等領域趙薇也發揮著自己的才能。三次登上春晚的舞臺,各種影視大獎拿到手軟。為了突破人物形象,2017年趙薇在陳可辛執導的《親愛的》首次扮演農村婦女,細心揣摩人物形象,將一個農村婦女刻畫的入木三分,完全擺脫了「小燕子」式的人物形象,越來越多的人說趙薇「演什麼像什麼」了
和她同期的四旦雙冰,一個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她時刻保持著警醒,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上一期《演員請就位》趙薇被網友評為「反矯情達人」,面對女演員一下臺就哭哭啼啼,趙薇說的一番話很耐人尋味。
趙薇評價道:「其實我覺得她們倆沒有演得不好,但是我反而覺得她們倆從臺上下來走到這兒,這段戲不夠好。有一點矯情,在臺上站的時候真是很矯情,作為一個演員,我覺得應該是那上面(舞臺上)是最重要的,在這臺上的戲比上面還足,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而且錯誤是非常微小的當然了,你這個詞忘詞了,有個不好的習慣,我重新再說一遍,沒有想過我怎麼救一下,我說錯了臺詞,你就重複了一遍,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有時候錯誤有錯誤的魅力,對吧。」
你看,趙薇永遠知道作為一個演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於是在臺下戲太足,不如在臺上好好演戲,犯了錯誤,就要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懊惱。
如果17年前,她演「小燕子」,更多是運氣和機遇,那麼17年後,她的人生之路,則意味著實力和經營。趙薇,像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在一波一波的浪潮捲動中,從沒有被打落,她好像踏準了每一波行情一樣,一直站立在潮頭
一「劇」走紅的「小燕子」,是機遇和命運把趙薇拋上人生第一個巔峰。「軍旗裝事件後」你以為她沉寂了,只不過是在蓄勢待發。 面對電視的誘惑,她挑戰電影而成為金像獎影后;她退出 演員的光鮮,變身為億元票房俱樂部的導演;而後,又從電影人到投資人,僅17年,她便從小小的蒲公英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人生只要意志不崩潰,就是最後的勝利;
在一路跌跌撞撞中清醒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不斷努力,終能成功。
當很多女演員都在感嘆30歲之後無戲可拍的窘境,只有趙薇說:「我很享受40歲後的自己」。絲毫看不出年齡對她的阻礙。
對於未來,趙薇笑稱自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不能因為新聞上出現幾個事兒,就說趙薇一生有幾個起伏。肯定遠遠比寫出來的要多。更多的挫折、更多的無奈、更多的困悶,真的到一定程度以後,你就快樂了。」
也許,趙薇真的看透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