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為疫情,北京國際電影節推遲了幾個月舉辦。好在,如今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終於,還是來了!
尤其是,在與電影院暫別了幾個月之後,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順利舉行,也可以讓北京的影迷朋友們,可以重新相聚在電影院,找回那些屬於電影的快樂與滿足,想想,還是很爽的。
按官方介紹,今年的北影節走的是「小而美」的線下展映路線。而這次線下展映將於2020年8月22日——8月30日在十幾家合作影院放映約百部中外佳作。
之前呢,我在微博也陸陸續續分享了一些北影節的片單情況,相信不少朋友,已經都躍躍欲試了吧。
接下來呢,我也會整理下今年北影節的重點影片,感興趣的,記得去關注一下哈。
最後,本次線下展映部分將在8月19日,也就是明天中午12:00,由官方獨家售票平臺淘票票開票,想要觀影的各位影迷記得在排片表上劃好重點,做好搶票準備哦(排片表可查看原文)。
別怪我沒提醒你們。
然後呢,就一起來看看,今年北影節,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片子吧
很多朋友,關注國內的電影節,都是奔著經典修復單元去的。畢竟,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電影節的意義還在於,可以在展映單元看到很多平時影院看不到的經典和佳作,是真正屬於影迷的盛典。
而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在這部分,也是蠻多亮點的。
比如,今年有4K修復版的《戰爭與和平》
這個片子,如果你的腰好,而且又能搶到票的話,真是很推薦哈。按官方排片的信息,本次版本片長415分鐘,也就是近7個小時。絕對的前蘇聯的大片巨製,也是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這也是今年北京的超級大部頭了,如果能搶到票,還是很推薦的。
此外,4K修復版《現代啟示錄》也是相當值得關注的。
本片去年也在美國以IMAX版重映過,反響很好。這次北影節放的是182分鐘版本,也就是那個最終剪輯版。喜歡科波拉的,對這部越戰大片心馳神往的,也是可以去影院重溫哦。
此外,IMAX版的《阿基拉》當然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也希望,你們可以大銀幕,感受到這部動畫帶來的衝擊與癲狂。
當然,也少不了IMAX的《阿甘正傳》
關於《阿甘正傳》有多好,可能就不用我費太多口舌了吧,像這種熱門電影,首先是,我們可以搶得到。
另外,4K修復版的《象人》,可能是這些影片中,相對冷門的一部。畢竟,在大衛·林奇的作品裡,這部也遠不如他的《穆赫蘭道》《藍絲絨》《我心狂野》這麼受歡迎。
但是,大衛·林奇的電影,總是值得關注的。這部《象人》也是林奇作品中比較獨特的一部,相對沒有那麼晦澀,甚至,還有些許溫暖。
另外呢,4K版《黑客帝國》三部曲,倒也是很讓人心動,這要是一路看下來,也是超級大享受啊!
坦白說,連我都有點心動,想在影院來個黑客三連呢!
那麼,你們呢?
今年是法國知名導演埃裡克·侯麥誕辰100周年紀念。所以,北京國際電影節也選擇了6部他的電影作為展映。
侯麥也是新浪潮導演中,非常有人緣的一位。他的作品不那麼難懂,而是會關注更多人與人之間的小情感與小情緒,也是文青非常推崇的一位導演。
這次北京選擇的六部電影,也遍布其導演生涯多個階段,都是非常有人氣且有代表性的侯麥作品。
這其中,分別包括《女收藏家》、《慕德家一夜》、《克萊爾的膝蓋》、《午後之愛》、《綠光》以及《雙姝奇緣》。
因為都是侯麥作品裡評分比較高,或是人氣很高的作品,反倒沒有哪部說是一定要看。
我的意見呢:如果能搶到哪部的話,咱就看哪部吧!
我們哪還敢挑肥揀瘦呢。
特意把韓片單獨挑出來說,也是因為今年北影節的韓片,還是都可以聊聊的。
比如,人氣超高的韓片《殺人回憶》,來了!
關於這部電影,我的看法也一直是,如果可以在影院看到的話,那就都去看看吧。而在很多朋友心裡,這部影片,可能也會是排入他們的韓片NO.1的。
此外,還想推薦的一部韓片,就是金琦詠的《下女》,這也絕對是韓片影史的經典影片之一。
並且,影響到了之後太多韓國導演和電影,渴望對韓國影史有更多了解的,也是可以關注本片的。
同時,李晚熙的《休日》,同樣是韓國影史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尤其是,這部片子不是太好找,所以,看過的朋友也不是特別多。但是,作為韓國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昔日電影大師,能有幸看到李晚熙導演的作品,還是很難得的。
另外呢,大家比較熟悉的洪常秀導演,他的早期作品《江原道之力》,也將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這還是挺意外的一個選擇,喜歡洪常秀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這部片子啊!
實際上,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在策展上,還是用了不少心思的。比如,這個「電影萬歲」單元,選擇的其實都是一些跟電影有關的電影,或者是拍電影,或是放電影的。
也就是,以電影的方式來致敬電影。
而選擇的片子也很有代表性,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天堂電影院》,也是4K版。
也可以去大銀幕,收穫託託的感動哦!
另外,這個單元還選擇了一些品質新片。比如周防正行的新作《默片解說員》,這部我之前在微信也推薦過。
也是借電影,來講述導演自己對「弁士」以及電影這個行業,滿滿的愛。
而是枝裕和導演的新片《真相》,同樣是一部與電影有關的電影。
影片的主演凱薩琳·德納芙,也借著這部電影,各種毒舌和吐槽,這其中,也是有是枝裕和導演對法國電影的情感在其中的。
此外,如果你是塔可夫斯基的影迷的話,這部紀錄片《塔可夫斯基:在電影中祈禱》,也是可以關注的。本片由塔可夫斯基的兒子執導,以塔可夫斯基的自述貫穿影片,講述導演對電影的情感,以及對藝術的探索。
此外,這個單元還包括紀錄片《製作音效:電影聲音的藝術》,關注音效的朋友,可以關注這部電影。以及黑色幽默的《海面上漂過的獎盃》,和《佛曆2562年的甲米》同樣可以關注。
另外,巴斯特·基頓的經典默片《福爾摩斯二世》4K版也是有的,但不知為什麼排片沒看到,也許之後會補上吧,以官方排片為準就好。
這也是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非常有趣的一個單元。
按官方的說法是:入選的這些作品,用富於實驗精神的電影語言,觀察記錄現實生活的不可言說——那些私密的與公共的,個體的與群體的,現實的與虛構的,過去的與未來的,近在咫尺的和遠在天涯的,將電影形式所能承載的思想與情感推向某種個性化的極致,超越了固有的類型限制。
按我的理解,就是從這些電影,看到更多不同吧。
比如,這裡有大鵬的新片《吉祥如意》,本片之前在上海放,也是很受歡迎,如今,影片也回到北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這是一部融合了記錄與劇情的的作品。而且,如果你去年在電影資料館看過他的那部短片《吉祥》的話,這次看《吉祥如意》,一定是特別獨特的體驗。具體的,我就不劇透了哦。
此外,本屆最長的一部影片《工作與時日》,也是很值得關注的。本片排片時長是520分鐘(含三次中場休息),本片包括5個章節,關注一個日本老婦人14個月的勞作。敢不敢去挑戰一下這部片子呢?
此外,這個單元還包括去年大熱的紀錄片《蜂蜜之地》。以及,去年非常受關注的動畫片《我失去了身體》。
這個單元還有《千錘百鍊》導演張僑勇的新紀錄片《這不是一部電影》,關注的是傳奇的戰地記者羅伯特·菲斯克。
以及關注現代舞舞蹈家默斯·康寧漢的紀錄片《再現康寧漢》,已故知名配樂約翰·詹森導演的《最後與最初的人類》等等。
所謂環球視野單元,其實就是關注了一些熱門的獲獎片和節展佳作。
比如,這其中,我們看到了我超愛的一部日片《從宮本到你》。
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這部電影,我就是5星力推的。
而《馬丁·伊登》這種電影,顯然是為大銀幕而生的。
不在大銀幕去感受這部電影,又怎麼行呢。
另外,羅曼·波蘭斯基的新作《我控訴》,也是在爭議中,拿到了去年威尼斯的評審團大獎,以及凱撒的導演獎。
還有伍迪·艾倫的新作《紐約的一個雨天》,這個電影原計劃要在內地院線上的,但是一直沒定檔,所以,倒可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先嘗鮮了。
馬可·貝洛奇奧的《叛徒》,也是我去年很愛的一部坎城電影,如果你沒看過,也是可以去大銀幕感受一下的,是那種很老派的電影。
此外呢,土耳其版的《七號房的禮物》, 安妮特·貝寧與比爾·奈伊主演的《希望溝壑》,菲利普·加瑞爾的新片《眼淚之鹽》,以及《南法撩妹記》,湯姆·漢克斯的《鄰裡美好的一天》也都是很不錯的。
原計劃呢,是想說,挑幾部自己喜歡的展映片給大家,希望其中也有你們喜歡的,結果越寫越多,倒成了各個單元的介紹了,也希望,你們可以從其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片子吧。
最後呢,再隨便挑幾部我覺得可以關注的新片吧。你們也可以從裡面挑挑。
比如,陳哲藝的《熱帶雨》,去年大熱的《燃燒女子的肖像》4K版,關於葉嘉瑩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豆瓣8.7分的高分片《給我翅膀》4K版,《溫蒂妮》,《波斯語課程》都是可以關注的。
幾個華語新片,大家也都可以按興趣搶搶,比如《無名狂》《麥路人》《日光之下》《慕伶,一鳴,偉明》等等。
大概呢,就這樣吧,更多也可以關注官方排片表和淘票票的相關信息。我在查看原文也有一個官網的排片連結指過去。
總之,還是祝搶票順利,希望大家,都能搶到自己想看的電影。
要開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