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這點做得太好了,我很欣慰

2021-02-23 寫給兒童的心理學

晚上和女兒窩在沙發聊天,突然想到羅翔老師一個挺有意思的案例,「在一起自傷案例中,有人正拿著刀在剁手,啪,剁不斷,我看著著急,跟大哥說換這把刀,啪一剁就斷了,大哥還跟我說謝謝,大家覺得我構不構成犯罪?」

我轉換了一下場景,連說帶比劃:「媽媽拿著一把刀剁手,可是刀不行,沒剁下來,然後你跟媽媽說,媽媽,這把刀好,你用這把吧,媽媽一剁,果然就剁下來了。你這算不算犯罪?」

女兒馬上說:「不算。」

「為啥?」

「因為是你自己要剁的呀。」

聽到這個回答,我當時真感覺挺震驚的,因為我原本感覺這提供兇器傷人,那肯定是犯罪啊,誰想到一個7歲小女孩竟這麼篤定地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儘管對刑法學一無所知,連啥是刑法都不知道,但她的理由,可以說是羅翔老師給出解釋的底層邏輯。

爸爸正好過來,我馬上也問了爸爸這個問題,他立刻說當然算嘍。女兒很得意地笑話爸爸答錯了,在她眼裡,這個答案那麼顯而易見,但在我們成年人的觀念裡,「肯定有罪」也是那麼顯而易見。

是什麼?讓我們有了不同的「顯而易見」?

我們和孩子都不知道刑法制定的邏輯和依據,但我們不同的回答,與心理學一個重要的議題有關,近些年,這個議題越來越被社會廣泛討論,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那就是——邊界。

女兒之所以能夠這麼自然又篤定地給出符合法理的回答,就是因為她沒有受到情理的禁錮。你的事就是你的事兒,哪怕對媽媽,都能夠將這道邊界看得清清楚楚。老母親真的很欣慰。

家庭中常會遇到這種場景,夫妻雙方吵架了,動手了,甚至鬧離婚了,讓孩子選邊站隊:「你說爸爸錯了,還是媽媽錯了?」「爸爸媽媽要離婚,你同不同意?」,我們閒聊時也問過倆娃這樣的問題,他們很自然地說:「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

有次家裡長輩問哥哥,以後妹妹結婚了,萬一被她老公欺負,倆個人吵架,你管不管?哥哥說:「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關我什麼事兒?」長輩們教訓他:「你怎麼能這麼當哥哥呢?你們是親兄妹啊,哥哥要保護妹妹,怎麼能不管呢!」

我最懂哥哥,他是我眼中最好的哥哥,妹妹出門耍賴不要走的時候,我和爸爸堅持不抱,他會跟妹妹說:「來,哥哥背你。」

哥哥也懂妹妹,他知道以妹妹的風格,以後誰欺負誰還不一定。但他更懂,他對妹妹的好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事兒,而妹妹和未來老公之間的恩愛也好,衝突也罷,都是他們夫妻之間的事兒,與他無關。

在這一點上,孩子比我們更通透

我們常說代溝,邊界感是代溝中一個很獨特的標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有邊界感,就像很多90後,基本不會接手不在他們職責範圍內的事情,長輩們多半對此微詞,不喜歡年輕人這麼斤斤計較,但這份界限恰恰是組織有序,關係簡明的基石,今天用不著討好而委屈自己,明天也不會因為別人的拒絕而心生恨意。

和有邊界感的人在一起是很輕鬆的,用不著揣測和猜忌,如果你冒失了,提了不妥當的要求,他們會拒絕你,而不是一邊答應著,一邊又四處抱怨。之所以有人對這種邊界不舒服,是因為還沒有順利度過心理的分離期,還處於一種母嬰一體,渴望融合的狀態。所謂「媽寶男」、「乖乖女」就是成年後仍然與原生家庭粘合在一起,缺少自己的獨立意志、獨立判斷,嚴重的會失去獨立行為能力,無法獨自生存。

缺少健康的邊界感,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周圍的人,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兒。沒有邊界感的人容易被他人過度使用。大家庭中,最不能守住邊界的那個人,往往就意味著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原本幾個子女共擔的贍養義務,最後會都落到他的身上。而他們內心的無名火最後總會用委婉的、抱怨的方式表達出去,結果變成吃力不討好。

如何讓孩子確立健康的邊界感:

我們太輕視感覺,這其實是一個人所有心理發展的起點,是一個人之所以獨立於他人的現實基礎。孩子的自我,是圍繞著孩子的感覺而構建的。我和你不同,因為我們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都不同,你喜歡的口味我未必愛,能戳中我的,你也可能無感。

而家人常常以各種名義試圖讓孩子的感覺和感受與自己一致。我冷,所以要給你加衣服。我覺得這個菜好吃,所以也要催你多吃……

孩子的邊界感很容易在這些好意的侵蝕中變得模糊不清

「為了你,爸爸媽媽才沒有離婚」,「真是被你氣死了」,「要不是你,我也不會老得這麼快」,「因為你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除了這些抱怨、指責,還有那些赤裸裸的控制和攻擊,謾罵,毆打,這些都是在入侵孩子的邊界。

什麼時候父母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什麼時候,孩子才真正擁有了獨立生活的機會,有了敢於對任何PUA說「不」的底氣

凡事皆有正反,我們很容易看出前面兩種做法的弊端,卻往往忽視另一種溫情脈脈地吞噬。榮格說,母性總是指向融合,所以有時候讓媽媽獨立於孩子做自己並不容易。

儘管孩子像一個巨大的黑洞,不斷地吸走我們的時間、精力,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被控制的窒息感,但媽媽們似乎天然地有跳進這個黑洞的熱情和勇氣。

所以父母,特別是媽媽們,要有意識地、溫和但堅定地對孩子說不:「我現在有事,5分鐘之內不要來找我。」

哪怕只是這麼幾分鐘的隔離,也會為孩子樹立界限的意識,示範建立界限的模本。

往期必讀:

不陪娃寫作業你就可以長生不老了麼?

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你可能才是孩子最大的挫折(挫折教育「三不原則」)

千萬別和孩子對著幹

別老那麼實在,來點兒虛的,父母孩子都滿意

4歲女兒和我吵架的時候,我倍感欣慰

生個女兒就是來懟你的

為了持續看到推送

請一定要點在看哦

⬇️

相關焦點

  • 迷你世界長盛不衰,對比我的世界,原來是這點做得太好了!
    最近這段時間我的世界宣布了一個非常大的好消息,一審判決出來,言明了迷你世界有260多個元素,和我的世界一樣。不過玩迷你世界的玩家,應該沒有感受到什麼變化,遊戲依舊好好的。那這算是什麼情況呢?其實一審判決之後,迷你世界一方是可以不接受,繼續打官司的。
  • 王朔:唯一讓我欣慰的是,你也不會年輕很久
    時間過得很快,當我還在懷念夏日姑娘們的短裙時,秋風已起,落木蕭下,雖然即使飛雪連天的時候也可以看見穿短裙的姑娘,但不管她穿得再怎麼風騷,也穿不出夏天的味道。每到天氣轉涼的時候,我就會莫名地憂傷起來,可能是緣於骨子裡殘存的詩意。關於詩意這件事我很少提起,只在朋友聚會場面沉悶時偶爾說說,立刻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氣氛馬上活躍起來。詩意還是有用處的,我很欣慰。
  • 李立蘭:只要孩子們好 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和縣農婦李立蘭心存大愛,先後收養兩名棄嬰,吃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將兩個孩子培養成研究生
  • 盤點媽媽們給孩子做的黑暗料理,一個比一個雷,孩子:我太難了
    當然啦,這樣的媽媽不是獨一份,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媽媽們給孩子做的黑暗料理吧:01日本媽媽的奇葩便當系列2、「飯裡有錢」孩子上了一上午的課,就想著中午吃一頓美味的午飯,誰知道一打開便當盒,裡面裝的竟是一個字條和一枚500元日幣。字條上寫著:「媽媽太累了!」言外之意是不想做了,你自己買著吃吧。
  • 以為對孩子好,卻是在「毀」孩子,這6點很多家長都在做
    不然,你的很多做法確實會毀了孩子。 尤其是這6點,毀掉孩子真的就在不知不覺間。 即便孩子做的很好,他們也只是說一句繼續保持。孩子聽到這樣的回饋,肯定會感覺有些失落。久而久之,孩子得不到來自父母的肯定,會越發覺得自己沒用,更容易讓他們自卑,這顯然並不利於他們成長。
  • 郭麒麟綜藝、影視資源太好,郭德綱表示欣慰,否認給過兒子資源
    郭麒麟綜藝、影視資源太好,郭德綱表示欣慰,否認給過兒子資源2020年開年以來在幾乎所有平臺的綜藝節目中,都能見到郭麒麟的身影,除了在《密逃》、《奔跑吧》、《家務男2》中都是常駐嘉賓,郭麒麟也是很多綜藝節目熱衷於邀請的嘉賓
  • 讓孩子吃蘋果也可以這樣做,相伴三餐,好吃又好做,媽媽們學起來
    讓孩子吃蘋果也可以這樣做,相伴三餐,好吃又好做,媽媽們學起來孩子的飲食多難弄,聽過很多媽媽抱怨孩子挑食,而且挑得特別歷害,像蘋果、胡蘿蔔這些都不吃,但這些恰恰是對孩子們很重要的營養食物,隔壁鄰居家的小姑娘就不吃蘋果,而且這個不吃,還是不吃生蘋果
  • RNG無緣S9,小虎心態良好讓人欣慰:我還年輕得很呢
    雖然說這次S9之旅很遺憾,但粉絲們卻更傷心,這麼多年的等待,S8也沒有放棄這支隊伍,卻沒想到S9的成績更差,小組賽被淘汰。此戰過後,小虎也是被頂上了風口浪尖,因為這幾場比賽下來小虎的carry能力太差,打SKT的天使只會開大招,輸出划水,而打FNC生死局的瑞茲,居然傷害只有2200,比小明的露露還低!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做到位,孩子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我一定不能幫忙,不然會耽誤效果"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說服自己狠下心:"不能幫忙,否則他永遠學不會獨立!"家長有這份決心是好的,但大可不必如此嚴苛。想要真正培養起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要做到位,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孩子以後長大了就算一個人生活,也能過得很好,這些方法值得借鑑。01,家長需樹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說來你可能不信,但現實中確實有很多家長沒有"讓孩子學會自理"的概念。
  • 看到這倆孩子沒長殘,我就放心了
    姐姐們不禁發出感嘆,這孩子很好地長大了啊。道枝駿佑,2002年出生,目前還不到18歲。2014年加入傑尼斯事務所,人氣一年比一年高。小時候的他,顏值就很出眾了,被一票飯圈姐姐預測是潛力股。再來就是他去年出演的《我的裙子去哪裡了》。道枝駿佑在這部劇中完成了蛻變,以前是可愛的小男孩,現在是痞帥痞帥的學長。看到道枝駿佑在電視劇中的表現,能明顯感覺到這孩子長大了,知道自己的帥點在哪裡,但又不會用力過猛。
  • 撒貝寧做家教教得太好被辭退,因孩子成績提升太快,網友:把秘訣說一下
    撒貝寧:「也沒人找我一個學法律的打官司,我就套上大鳥的衣服去跳舞,一天下來領300塊高高興興。還做家教輔導人家孩子寫作文,但是因為孩子成績迅猛提升,兩三個星期後被通知不用來了……」網友評論(原標題:撒貝寧做家教教得太好被辭退
  • 「凱叔講故事」:故事講太好, 孩子睡不著
    王凱說,《長恨歌》是他哄女兒的神器,孩子出生後依然可以一詩多用,「哄她高興我就用短促的、開開心心的語氣背,哄睡覺就把她往肚子上一擱,用催眠曲的方法背,不一會兒準能哄睡著,特神。這首詩到她一歲半時才失效。」《長恨歌》下崗了,王凱就開始講故事。普通小孩都喜歡反覆聽同一個故事,聽到背得下來才高興。可噹噹偏不,她記性好,又不聽重複的故事,王凱只能每天講三四個睡前故事,變著花樣來。
  • 搞笑內涵:媳婦兒給我弄的九菜一湯,我好欣慰!
    媳婦兒給我弄的九菜一湯,我好欣慰!老婆:冷戰tm升級了,現在是肉搏戰,給老娘配合點!NO.3跟我嗨起來!萬、兔、死瑞、佛!康忙卑鄙、來次夠!預備唱:夏天夏天悄悄過去開著拖拉機、掰苞米掰苞米、活活累死你!就在就在睡覺的夢裡爸爸叫醒你、去地裡去地裡、繼續掰苞米!不光掰苞米、還得裝進四輪裡、不光掰苞米、還得裝進小院裡!
  • 孩子單純好騙,一個電話就搞定!教孩子防騙,這三點很重要
    小孩子閱歷多淺啊,怎麼敵得過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那些騙子呢?對於騙子來說,小孩子就是行走的人民幣吧。只需要輕輕動動腳趾,他們就能夠達到自己騙人的目的。至於小孩子的安危他們是不會管的。一群沒有做人基本操守的騙子,他們奉行的就是不要臉,天下無敵。指望他們良心發現?太天真了。沒有基本道德底線的人,根本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什麼用。
  • 千萬不要做這四種爸爸,太傷孩子心了,教你做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管教,很多家庭都是媽媽來管教孩子,爸爸通常做甩手掌柜,其實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很大的。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回來,爸爸們一定不要錯過了孩子的教育。孩子難管是很多家長聚在一起常說的一句話,但其實有很多時候自己的行為在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傷了孩子的心。爸爸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嚴肅的形象,爸爸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嚴厲的,孩子容易跟父親之間產生距離感。生活中千萬不要做下面這四種爸爸,很容易傷孩子的心。
  • 孩子書信:媽媽我是男子漢了 在外面親我好丟人啊
    在這個孩子小學階段的最後一次家長會上,川大附小畢業班的全體家長,都收到了一封自己孩子手寫的書信,而這也成了家長會上父母們收穫的最大驚喜。孩子們都會給爸爸媽媽說些什麼呢?爸爸媽媽又會有怎樣的回覆?得到孩子和父母的同意,我們拆開了其中一些書信,並節選一些或有趣,或溫暖,或給人以啟迪的片段,來聆聽成長過程中孩子與父母彼此吐露的心聲吧。
  • 《三十而已》:作為許子言的媽媽,顧佳這一點做得太棒了
    文/希凝《三十而已》已開播許久,作為不太有時間追劇的職場媽媽,我最初是沒打算看的,但最終還是沒能抵抗住頭條作者發文討論的誘惑,給自己定下了追劇計劃。不得不說在追劇《三十而已》時,最喜歡的角色還是全職媽媽顧佳,可能是同為媽媽的緣故。雖然不太認同她的教育方向(一定要將兒子送上頂級教育資源之路),但作為媽媽,她各方面真是做得太棒了。
  • 西安市26中高三班主任:上完課 我從擔心變成了欣慰
    26中高三班主任、數學老師李劍對華商報記者說:「開學第一天,我從擔心變放心,感覺有點欣慰。」  3月28日,26中舉行了全校6000名師生、家長的在線第一課。開學第一天,該校高三學生直接進入課程學習。  因學校已多次進行疫情防控演練,校門口、食堂等的測溫、就餐等環節進行地很流暢,也沒有學生的情緒因此受到影響。
  • 夏天孩子出汗多,常做這湯羹喝,輕鬆補鋅,孩子常吃身體長得好
    大量的出汗很容易讓孩子身體內鋅元素過多流失,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能夠很好給孩子補鋅的健康甜品,做法非常的簡單。夏天孩子出汗多,常做這湯羹喝,輕鬆補鋅,孩子常吃身體長得好。南瓜含有豐富的鋅,類胡蘿蔔素,果膠,胺基酸,多糖類營養物質,常吃南瓜能夠調節腸胃,促進食物吸收,提高人體免疫力。
  • 晚上回來晚了,看見老婆這樣,我是不是得做點什麼?
    1、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老婆2、哥們,你這是幹什麼呢?怎麼雨中洗頭啊!3、我終於信了,大街上真的可以撿到妹子!4、這傢伙太可愛了,請問這是什麼神獸?5、寶寶去廚房偷吃看來是真的餓了,當然孩子也不容易,有時候都吃不飽6、把雞蛋往男朋友頭上砸,會失去他的7、愛跳舞的妹子身材就是好,自己真的是愛了!8、據說把麻將吃進肚子裡,到時候就可以抽老千了9、晚上回來晚了,看見老婆這樣,我是不是得做點什麼?10、妹子,說好的信任呢,你們竟然這樣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