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time | 慢時光
文/圖蘼
慢時光原創,轉載請聯繫
最近,于謙攜愛妻白慧明參加夫妻檔真人秀節目《幸福三重奏》,立即引來了極大的關注。
要知道,在德雲社的舞臺上,謙嫂一直是郭德綱相聲裡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
一說起謙哥謙嫂,那都是甜蜜恩愛的象徵,讓德雲社一眾小夥羨慕不已。
於是大家都很想看看,德雲社裡捧哏逗趣的於大爺,在與妻子相處中是不是也這麼有趣。
在節目中,當于謙他們夫妻真實的相處細節曝光後,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們沒有甜蜜的擁吻,沒有打鬧逗趣,甚至是沒有過多的交流。
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安靜的待在一個空間裡,各自做著各自喜歡的事情。
但卻絲毫不會讓人感到尷尬,反而羨慕起他們這種互相陪伴,卻又互不打擾的婚姻生活。
如今,他們結婚已經20年了,但兩個人在一起時,臉上總會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而我們也能從他們相處的點滴中,看到平淡中的美好婚姻生活。
雖然在結婚前,他們的感情在一開始也不被贊同。
因為不管是身份還是年齡,兩人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距離。
但他們卻時間和行動證明著,他們的愛,無關時間,也無關身份,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很好。
過日子式的婚姻日常,雖然平淡,卻很溫馨
都說愛情是詩詞歌賦琴茶酒,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但如果和你在一起的人是對的,就算是在柴米油鹽裡,也能將生活過成一首詩。
而于謙和白慧明就是,將平淡的日常婚姻生活,過成讓人羨慕的樣子。
進村的時候,兩人是一路手挽著手走進小屋的。
兩人單獨相處,不像大家想的有意思,他們的相處方式很安靜。
通常是一個在喝茶,一個整理東西;一個看新聞,一個煲劇,雖然沒有交流,但給人的感覺卻異常的溫馨。
不過于謙也有不解風情的時候。
兩人剛到小屋,白慧明面對大大小小的行李有點犯難,明裡暗裡對于謙說:「任務還是有點重的。」
但沒想到于謙並沒有接聽到老婆的意思,開始坐在桌子上擺弄著茶壺。
本以為白慧明會生氣,可她非但沒有,還關心的問于謙是不是需要茶葉。
看了這一幕,本來以為于謙在家是不沾一點家務的大爺。
但沒想到,做飯竟然是他全包。
請吳京謝楠夫婦來家裡吃飯的時候,他一人下廚,很快就做好了5個菜。
吃飯的時候,白慧明一臉傲嬌地說:「喊你們的時候,他還沒動手做飯呢?他是我們家的小快手。」
當謝楠問他們夫妻平時愛吃什麼的時候,于謙則很寵溺地說:「我做什麼,她愛吃什麼。」
一個很驕傲丈夫的廚藝,一個熱心養胖妻子,簡直太合拍了。
晚上,于謙不餓,打算不吃飯,但白慧明卻說自己想吃蔥爆羊肉。
于謙又立馬就挽起袖子,開始切肉刷鍋,給妻子做了一大盤蔥爆羊肉。
當白慧明想吃桃子,但又因為塗著口紅,於是就跟于謙說:吃進去了怎麼辦?
這明晃晃的撒嬌,讓不解風情的于謙都能立馬接收到信息,拿過了桃,去廚房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方便她吃。
關鍵是他們之間的眼神流動,真是愛意滿滿,讓人羨慕不已。
儘管兩人已經攜手走進婚姻20年了,但每次對視,兩人眼裡的愛都只增不減。
愛好是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在家裡卻成了寵妻達人,而四十幾歲的白慧明在于謙面前,經常笑的像個小女孩。
與其他兩對夫妻相比,他們不同於新婚夫婦奚夢瑤與何猷君的甜蜜膩歪,也不同於結婚7年的吳京謝楠的互逗互趣,于謙和白慧明的相處方式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于謙稱這種生活叫過日子式的婚姻日常。
雖簡單平淡,卻幸福溫馨。
三毛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等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是不會長久的。」
就如于謙白慧明這種過日子式的婚姻生活,雖家常,但卻實實在在,長長久久。
或許很多人認為愛是轟轟烈烈、熱血沸騰的,但只有一起牽手走過婚姻的酸甜苦辣時,才會明白,能經得起平淡流年的才是愛。
一見鍾情或許不可靠,但我願用餘生為你許諾
1998年,是白慧明第一次演戲,卻收穫了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白慧明說,她和于謙明相識於《紅印花》的劇組,那時的她只是一個沒什麼戲份的群演,卻沒想到,自己竟會被于謙一見鍾情。
那一年,于謙29歲,白慧明19歲。
當時和白慧明一起當群演的女孩有好幾個,好些都是比她漂亮的,她也不知道于謙怎麼偏偏就喜歡上了自己。
但緣分或許就是這樣,雖然你不是最漂亮的,但愛情剛剛好就是你的模樣。
喜歡一個人是藏不住的,于謙開始在片場對白慧明大獻殷勤。
戲拍完後,他更是將自己全部的聯繫方式都給了她。
之後,兩人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繫。
直到一次,白慧明想找個人聊天,於是主動聯繫于謙,卻沒想到打了手機、座機和呼機,都沒任何回應。
白慧明有點生氣,她當時想:這不就是騙子嘛,果然搞文藝的人嘴裡沒一句真話。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打電話的時候,于謙正在地下室拍戲,手機沒有信號,一直到晚上收工,他才看到信息。
於是他飯都沒吃,著急忙慌的就去找白慧明,還在路上給她買了兩朵玫瑰。
把花遞上去的時候,于謙對她說:「我買這花,是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白慧明明白了,伸手結過了花。
他們甜甜蜜蜜的談起了戀愛,小情侶的日子過得很是幸福。
但沒想到這甜蜜日子沒過多久,就遇到了阻礙。
白慧明的父母知道了他們的關係後,立馬就不同意他們交往。
兩人年齡相差10歲不說,當時白慧明還是個學生,而于謙則是個搞文藝的,天天在外面跑,一會幹這個一會幹那個的,一看就不靠譜。
遭到反對的于謙很是著急,為了改變白家父母對自己的看法,他可謂是花了不少心思。
一有時間就會提著禮盒去白家看望他們,各種幫忙幹家務哄老人開心。
最重要的是,于謙對白慧明的真心讓白家父母看到了。
印象漸漸扭轉,于謙成了他們心目中可靠踏實的小夥。
兩人之間雖然相差10歲,跨度很大,但愛卻將兩個人的距離拉得很近。
在父母的祝福下,倆人於2000年攜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20年過去了,于謙也用自己的行動向白家父母證明了自己是最可靠的人。
如今,他對待白慧明的心也一如當初,依舊將她寵的像個孩子。
或許有人認為一見鍾情不可靠,但于謙卻願意用一生向白慧明許諾。
永遠相依相伴,相親相愛。
如何能讓你快樂,那為什麼不可以呢?
剛結婚那會,于謙的事業並沒有像現在的風生水起。
最困難時,兩人的生活花銷都要靠白慧明的2000元工資過活。
後來,于謙與郭德綱搭檔火了,日子越過越富裕,可于謙卻越來越忙。
2006年,倆人的兒子出生,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白慧明辭職在家相夫教子。
為了讓丈夫更安心的在外面闖蕩,她甘願放棄自己的事業,做他背後的女人。
兒子剛出生那會,恰恰是于謙最忙的時候,所以兒子基本上都是白慧明一個人在照顧。
她也有抱怨,于謙就哄她,甚至打算推掉接下來的演出,在家裡專心的陪伴妻子兒子一段時間。
可白慧明卻心軟了,覺得讓丈夫捨棄好不容易得來的事業,對他有點殘忍,於是她繼續放手,讓丈夫安心去外面闖。
看到這麼善解人意的妻子,于謙很感激,從此對她更是加倍的好。
他們倆人,一個願意為了對方妥協,一個願意為對方捨棄一些東西,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或許這就是他們夫妻關係能長久的秘訣。
于謙很喜歡喝酒,更喜歡三五知己一起暢聊。
一次,因為和朋友喝酒聊天到很晚都沒回家,而白慧明那時已做好了豐盛飯菜,卻遲遲等不到于謙回來,電話也打不通。
白慧明很是焦急,一直守在飯桌旁。
等于謙回來的時候,看到白慧明趴在飯桌上睡著了,飯菜也一口都沒動。
他很愧疚,並再三保證,以後不管什麼事,都會先打電話跟妻子匯報。
吸取了這次教訓,之後每一次外出,他都會向妻子報備。
就連郭德綱都說,于謙十分顧家,不管是出差還是在哪工作,每天都會給妻子打一個電話。
夫妻相處,摩擦會有的,但愛和理解卻能化解一切。
對于于謙來說,如果妻子擔心,那麼他就會每天一個電話,讓她安心,這也是幸福婚姻的保障。
于謙特別喜歡玩,也有很多興趣愛好,其中最愛養小馬,甚至自己投資了個馬場,每年投入的費用高達幾百萬。
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金錢在這上面,這不是浪費嗎?
可白慧明知道,于謙家裡人從小就限制他,不讓他玩這不讓他玩那,導致他心裡一直有道傷痕。
所以白慧明從不限制他的愛好。
她對于謙說:「如果養小馬能讓你快樂,那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也正是因為有白慧明的理解和支持,于謙才能那麼無所顧忌的保留著他的愛好,持續著他的快樂。
從這些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于謙和白慧明在婚姻的相處過程中,從來都是我理解你,你包容我。
只要你喜歡,你就去做;如果你快樂,你也去做。
為了能讓丈夫多點陪伴自己,白慧明一直很想過過二人世界,於是來到了《幸福三重奏》這個節目。
而于謙為了讓妻子開心,他也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陪著妻子一起去到小屋生活。
在小屋的時光裡,兩個人很開心。
于謙想去釣魚,白慧明耐心地陪著他到處挑選漁具。
當于謙說要邀請朋友一起去垂釣的時候,白慧明抱怨倆人的二人世界總是有其他人。
于謙就哄著她說:「可以咱倆先釣一回。」
白慧明立馬開心起來。
這簡簡單單的對話,卻讓我看到了愛情的模樣。
你陪我,我哄你。
你尊重我的每一個興趣愛好,我也珍惜你只想和我待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沒有儀式,他們把愛都落實到點滴生活中
節目組問他們:「生活的儀式感是必要的嗎?」
兩人默契的回答:「不必要。」
結婚20年,于謙白慧明兩人從不注重儀式感,就連結婚紀念日也沒一起過過。
但他們的生活卻從不缺乏親密和溫馨。
大家都說,儀式感是生活的增甜劑,少了儀式感就少了很多美好。
可于謙和白慧明卻把對對方的愛,都落實到點滴生活當中。
有時間,兩人就會自然地手牽手一起到外面逛逛。
看到美景,會立即拿起手機拍起來,但也不忘把你也拍進去。
會坐在屋簷下一起喝茶,邊喝茶邊交談,你一言我一語的,度過閒暇的下午時光。
在雨下屋簷一起浪漫的吃頓小火鍋。
暖暖和和的,兩個人圍著桌邊,愜意的氛圍下,還勾起了很多難忘的回憶。
最難忘的是當年在老家的時候,大半夜的,我說我餓了,你說你也餓了,煎了好幾個雞蛋,兩人就端著盤子在被窩裡吃。
那時候,雖然條件沒那麼好,但是不用考慮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拘無束的。
後來,德雲社火了,漸漸忙碌了起來,兩人一起吃飯的時間少了。
可每次于謙在外面吃到美食的時候,總會回家照著樣子做,讓老婆也嘗嘗。
不管在哪,吃到好吃的,總想第一個就和你分享。
雖然有儀式感的夫妻,總能時不時的創造驚喜,給平淡的婚姻生活增添情趣,讓夫妻關係更加親密。
而有些夫妻不注重生活中的儀式感,但是不管在哪,看到美食美景,總能第一個想到對方,這種平凡踏實的愛也同樣讓人心動。
就如于謙夫妻,他們雖然不注重節日、紀念日,但他們卻將愛意,都落實到平淡生活的一餐一飯中。
他們用他們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彼此的愛。
一起喝茶,一起散步,一起屋簷下聽雨,你喜歡吃桃我幫你切,你做的飯我都吃光……
這種不過結婚紀念日的婚姻,也照樣幸福美滿。
一直很喜歡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裡的一句話:
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
于謙在劇組看到白慧明的第一眼,就被她深深吸引,那時兩人正年輕,一個風華正茂,一個年輕貌美。
如今兩人已經攜手走過了20年,一起踏過很多青山綠水,走過很多座橋,賞過很多不同的花……
而未來的幾十年,他們也會繼續手牽著手,一起走遍燈火闌珊,看盡世間繁華。
然後一起慢慢的,讓青絲變成白髮。
*作者:圖蘼,慢時光專欄作者,喜歡小說,喜歡文字,願知世故,也始終善良。本文原創自公眾號:慢時光(id:manshiguang3),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