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粉圈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要想毀掉一個愛豆,張叔平和饒俊二人便足夠了,前者被稱為殿堂級造型師,後者是業內「赫赫有名」的編劇,代表作有《花千骨》、《上古情歌》。
今天我們主聊張叔平,這個僅靠「梳平」便名揚影視圈的造型師,劇迷們說他設計的造型極有辨識度,只需一眼便可認出。比如前段時間剛發布預告片的《青簪行》,瞧這大背頭,還有這花花綠綠的服裝,絕對出自張叔平之手。
不過,《青簪行》的造型師真不是張叔平,而是奚仲文,他之前偏愛「凌亂美」,《新天龍八部》與《誅仙》就彰顯了他的審美;這回,奚仲文模仿張叔平,搞了一出偽唐風古裝秀。
看看吳亦凡被勒緊的頭皮,你是不是想起了《醉玲瓏》中的陳偉霆。
還有主演們的服裝,莫不是從《醉玲瓏》劇組借過來的。
當然,模仿張叔平風格的不止奚仲文,還有《三千鴉殺》的造型師,記得當初這部劇熱播的時候,網上總有這樣的評論:「鄭業成好好一個帥哥,非要梳個背頭,張叔平我恨你」。
其實,《三千鴉殺》跟張叔平沒有關係,此劇的造型師可能也是仰慕大師的風採,才用了「梳平」這一招。
怎麼說呢?無論是美女還是帥哥,遇見張叔平後,都難逃「梳平」的結局,從《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到《鶴唳華亭》,他要麼給男主設計中分披髮,要麼讓女主露出鋥亮的大腦門。
來來回回幾部古裝劇,全是一個造型套路。夜華的黑長直與九宸、寧弈的造型如出一轍,白淺、靈汐的髮髻幾乎一模一樣,鳳卿塵、孫若微梳著同款「天線寶寶」頭。
就算偶爾有點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梳平」是關鍵,《鶴唳華亭》同樣如此,羅晉、李一桐「無一倖免」。
說實話,「梳平」本沒有錯,錯的是沒有根據人物性格和演員特色來設計造型,像迪麗熱巴五官偏硬朗,不適合「大光明」式背頭,中分或斜分更能凸顯出她的美,鳳九就是一個例子(張世傑設計的),但到了《烈火如歌》裡面,張叔平非要勒緊熱巴的頭皮。
湯唯不是古典美人,演古裝十分挑造型,而張叔平給她梳的髮髻,不僅暴露了她的髮際線,而且沒有宮廷感。
再看《如懿傳》,這部劇的其他妃子造型都不錯,唯獨主演周迅的個別造型讓人無法直視,尤其是如懿大婚之夜的「嬤嬤妝」,毫無少女感就算了,服裝的配色實在過於豔麗。
說來,張叔平真的很愛大蝴蝶結和小碎花,這幾部古裝劇貌似都用過這兩個元素。
有人說張叔平難道只會「梳平」,其他的髮髻都不會梳了嗎?實際上,看了他以前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真的不止會「梳平」。
我們先從電影《新蜀山劍俠》聊起,這是張叔平參與設計的第一部古裝片,他從敦煌壁畫裡找到靈感,林青霞的衣衫呈現出飛絮袖帶的視覺效果,髮髻簡單,不是「梳平」,反而留有「蓬鬆感」。
話說,張叔平不是專業的化妝師,他更偏愛服裝配色、道具布景,所以他早年間設計的妝發基本上沒什麼區別,跟當時內地影壇的「考究派」相比,張叔平一直走「標新立異」的路線。
電影《青蛇》裡面青、白二蛇的造型,算是張叔平的一個突破,他與吳寶玲合作設計出了「玫瑰髻」,髮型和服飾皆以蛇的蜿蜒姿態作為創作出發點。
準確說,《青蛇》的造型到今天才被認可,此片剛剛上映時罵聲一片,多年後方成經典,王祖賢、張曼玉兩大美人靠臉撐住了髮型。
到了電影《新龍門客棧》,張叔平放棄了繁雜的髮髻設計,整部影片走極簡極素風,他把心思都放在布景配色上,漫天的黃沙、精彩絕倫的打戲配合著不修邊幅的妝發,將江湖兒女的豪邁氣概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來,創新與復古還原皆是造型設計的兩大路子,一個極其風格化,一個增添了歷史厚重感;但隨著影視市場慢慢擴大,創新開始走向了奇葩,考究派也主動靠近市場。
2000年左右,電視劇數量如日劇增,雷人的造型更是層出不窮,連張叔平都學習了「洗剪吹」技術,並靈活運用到《風雲2》裡面。
沒想到《上錯花轎嫁對郎》裡的嬌俏李玉湖成了雞窩頭第二夢,白月光富察皇后也燙染了秀髮,聶風直接剃了個寸頭。
再看電視劇《如來神掌》,張智霖、朱茵的造型已經顯露出「梳平」的跡象。
說實話,張叔平更適合一些風格化的作品,且要與導演配合好;另外,他還是老老實實地做美術指導吧,髮型師這個工種,他的徒弟張世傑顯然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