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於臺灣音響論壇微信公眾號-劉漢盛音響論壇
串流音樂與攜行音響是最近幾年音響音樂界的大事,串流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經毫不留情的打敗所有其他音樂載體,穩佔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對於一般人而言,MP3質量的Spotify與Apple Music已經能夠滿足聆聽音樂所需;然而對音響迷而言,至少也要有Tidal或Qubuz、Deezer等這類這種能提供等於CD或超過CD質量的服務平臺,可惜這三個平臺在臺灣都還沒有開臺,音響迷只能透過翻牆方式註冊登記。即使如此,也已經有越來越多音響迷加入Tidal或Qobuz陣營。
既然是串流,那就不一定是端坐在家裡音響室中聽音樂,很多時間可能是用攜帶型播放器(耳機或DAP)在聽,此時傳統A類或AB類放大線路已經不適合用在攜行播放器上,目前能夠滿足攜行需求的就是D類放大線路。事實上D類放大最早出現在1950年代,到了1960年代已經推出商業化的產品,不過當時的輸出功率只有2.5瓦。經過這幾十年來的演進,D類放大已經從只能用在非音響級產品或超低音的內建擴大機中,慢慢銳變成登堂入室進入音響迷家中的擴大機了,促使D類擴大機不斷精進的二大動力就是攜行與環保節能要求。
本來,串流音樂與D類擴大機都是鐵桿音響迷不屑一顧的東西,但是自從Tidal率先提供等同CD音質的服務之後,情勢開始轉變,許多音響迷紛紛投入Tidal懷抱。等到Tidal與MQA結合之後,更多音響迷投入,因為MQA可以提供更高等級的高解析音樂(理論上可達352.8kHz取樣頻率)。實際上聆聽起來,MQA的規格的確比一般CD還好。所以,目前Tidal緊鑼密鼓的與華納、環球唱片配合,而這二家公司也提供越來越多的MQA音樂,最近華納還__心提供了數百萬首MQA編碼的音樂給Tidal,我猜環球應該也不會落人之後。
只要您是Tidal用戶,就會發現越來越多標示M的音樂出現,光是聽MQA編碼的音樂就佔掉所有的聆樂時間了。MQA的勢力不僅進入串流音樂,也已經進入CD光碟,市面上有越來越多標示著MQA的CD。這也促使數字模擬轉換器或串流播放器的生產廠商不得不把MQA解碼列為標準配備。MQA CD可以跟一般CD兼容,如果播放訊源不能解MQA,這張CD還是可以播放,只是聽到的是CD音質。假若訊源可解MQA,您就能從光碟上聽到高過CD規格的音質。顯然,MQA已經掀起音響界數字訊源的革命,沒有MQA解碼能力的數字訊源將會寸步難行。
而D類擴大機呢?最近10年,D類擴大機的發展突飛猛進,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超級大廠如美國IR(International Rectifier)或德國英飛凌(Infineon)早已投入D類擴大機研發多年,也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而音響迷比較熟悉的Hypex、ICE Power、Pascal等D類放大模塊更是經常看到。2020年NAD推出的M33智慧綜合擴大機,更是第一部搭載Purifi AudioD類模塊的擴大機,這個 IET400AEigentakt模塊將D類放大的表現能力又往上提升了一大段,其低成本高表現能力的優勢,已經讓許多AB類擴大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許多音響迷一直對D類擴大機有誤解,以為它是Digital數字擴大機,其實D類放大是不折不扣的模擬放大,內部也沒有ADC轉換,只是將模擬波形轉為PWM(PulseWidth Modulation),再以高速開關晶體(MOSFET)做音樂訊號放大。D類放大除了眾所周知的節能之外(電能轉換效率可達96%),還有一個莫大的好處,那就是不怕喇叭單體回輸的反電動勢,去除反電動勢所引起的相位失真與喇叭匹配問題。以往音響迷所擔心的音質不如AB類擴大機問題,現在D類放大也已經完全解決。
真空管機、A類放大、AB放大永遠不死,但未來不斷茁壯的可能會是D類擴大機。黑膠唱片、CD也將永遠不死,但串流音樂已經是不可擋的趨勢。讓我們敞開雙手來歡迎MQA與D類擴大機吧!
相關閱讀:
體驗MQA的魅力—鑑賞PALAB DAC-M1解碼器及MQA唱片音響沙龍活動
體驗MQA的魅力—鑑賞PALAB DAC-M1解碼器及MQA唱片音響沙龍活動紀實
高性價比的MQA解碼器—iFi Audio Neo iDSD 藍牙 DAC 耳放新品即將面市
夏圖酒窖發燒友俱樂部賞樂品茗交流活動
MQA-CD越來越熱鬧
關於NuPrime Audio(新派)品牌的歷史介紹
具有不同聲音特性的NuPrime混合D類放大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