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社交平臺上流傳著一張觸目驚心的照片。
在俄羅斯北部的一條道路上,一輛垃圾車因故障拋錨被迫停在路邊,一群北極熊前來覓食,任憑司機如何鳴笛就是不肯離去。
俄媒聲稱,由於全球的氣候變暖,近來的冰川消融,就連垃圾也成了北極熊的食物來源。
北極熊在垃圾堆中覓食的情形惹人淚目,網友同情心泛濫,在全球變暖的嚴峻形勢下,北極熊的生存狀況的確令人揪心。
排放的尾氣,是烏雲蓋天的狂歡;森林的驟減,是沙漠擴散的心願;災難的增多,是人類造就的劫難。
冰川消融、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酸雨、輻射……層出不兇。漸漸的,蔚藍的天空變得烏煙瘴氣、混沌不清,清澈的河流湖泊變得遊魚不生。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人類的「善意提醒」;北極熊垃圾堆裡覓食,亦是對人類破壞環境行為的無聲控訴。
不知不覺間,北極大企鵝消失了,加灣鼠海豚滅絕了,白鰭豚也不見了蹤影……我們不禁深思,下一個消失的物種又會是什麼呢?會不會輪到人類了呢?
這值得我們反思,為什麼本該和諧共處的自然與人類卻到了如今「你死我活」的局面呢?
與環境共生,建和諧家園,已成為我們刻不容緩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早在先前 ,大自然就已經給人類進行了多次善意的提醒,可是,熟能料想,我們人類竟然如此的「不識抬舉」。
久而久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形將不復存在。那麼,「惹怒」大自然的人類,有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環境問題,道阻且長,行且將至。因為環境一旦惡化,受不住的永遠不會是地球和大自然,而是我們人類。換言之,與環境共生,和自然共處,為的不是其他,因為得益的最終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當前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這裡,「雖然沒有槍炮,沒有硝煙,卻在殘殺著生靈」,但沒有哪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夠逃避不斷發生的環境汙染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它直接威脅著生態環境,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子孫後代的生存。
人類是一個整體,毋庸置疑,但地球更是孕育了我們人類文明和生命的「母親」。
我們應該呼籲:地球只有一個。如果人類再如此肆意妄為,繼續無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試想一下,萬一大自然枯竭,那依附於大自然生存的我們又會如何?
草的綠色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樹的綠色給炎熱的夏天帶來了絲絲涼意。
也正是因為這份綠,自然才得以繁衍生息。這份綠,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這份綠,亦是大自然給予的寶貴資源。
但是,這份綠在人類的「摧殘」下,又能持續多久呢?我們亦不知道可供我們利用的資源還有多少?那麼,僅剩的資源能夠支撐人類文明將地球文明轉換成星系文明呢?
再者說,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隨著地球綠色的減少,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已是關係到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
習主席也曾這樣說過:「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環境是一切的根源。如果一個國家或是一座城市,科技水平極為發達,但是居民每天都生活在空氣汙濁的地方,塵土滿天飛,是不是在出現洪澇等自然災害,他們會幸福嗎?
那時,恐怕只剩滿腹愁緒了吧!
而且,保護環境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準確來說是可持續發展,這是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謀福利的長遠事,其實那些眼前的蠅頭小利可相比擬的?
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去獲取眼前的利益。
如今社會,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已不再是難題,唯有環保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垃圾堆裡覓食的北極熊,消失不見的北極大企鵝,無一不在對我們人類進行著無聲的控訴。
其實,到了人類反省的時間了,我們是依附與大自然的生存者,並不是她的主導者,我們沒有資格去隨意揮霍和浪費。
與環境共生,建和諧家園。希望與自然和諧共處後的我們,能看到蔚藍的天空不再是烏雲的狂歡,茂密的森林斷絕了沙漠擴散的心願,人類也不會再承受自己造就的劫難。望從此以後,「中國行」點亮「中國綠」,「中國綠」為地球添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