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團綜,有些標籤似乎很難撕掉。比如形式套路化,以流水帳式的記錄日常為主,甚至就是簡單地讓成員面對鏡頭說話;再如專業化不足,許多團綜多為經紀公司自己拍攝,與真正的綜藝相去甚遠;又如出圈作品少,主要服務於自家粉絲,即便是幾個頭部,與主流綜藝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更無需談出圈了。
在偶像團綜同質化的現象下,增強故事、提高製作、著力出圈,似乎才是團綜的當下玩法。
自12月1日上線至1月5日收官,同齡青年破壁碰撞紀實真人秀《十一少年的秋天——炸裂狂想曲》(以下均簡稱《十一少年的秋天》)以不同青年圈層碰撞為題,展開了一場6種平行各異人生中的體驗與思考。
從京劇到小輪車,從圍棋到COSPLAY,從侗族大歌到森林消防,節目每一期都以一種全新文化與R1SE代表的流行文化碰撞破壁,推開團綜的新邊界。
一切偶像或明星產業的核心,都是陌生化與日常感的碰撞。身處舞臺中,他們最初是同普通觀眾一樣追尋夢想的人,最終因出類拔萃的特質脫穎而出。
《十一少年的秋天》為R1SE的粉絲們提供了舞臺上無法完全展示的更多面,從而成為對少年們日常性格特質觀察的瞭望角,使他們在不同領域的深度體驗中展示自身,在日常感中讓粉絲了解少年們的不同側面。
在嘗試COSPLAY的第4期中,十一位少年接受「喜怒哀懼」形式的感官訓練,玩壞《情深深雨濛濛》的夏之光和趙磊、姚琛和趙讓被粉絲稱「戲精上身」,惹其他成員各種大笑的趙讓,馬上就被稱「很適合演喜劇」;而在學習小輪車項目的第2期,面對小輪車隊長的偏見和質疑,平日裡「惜命」的周震南果斷加入「大膽組」,也讓粉絲看到了這位隊長不同往常的氣場。
選擇不熟悉的領域以發掘嘉賓的更多側面,是真人秀屢試不爽的秘笈。
節目定位於同齡青年破壁碰撞紀實真人秀,在郭麒麟、陶陽的帶領下前往麒麟劇社學習京劇,與小輪車BMX職業賽冠軍孫躍團隊、圍棋世界冠軍柯潔、COSPLAY世界冠軍田園&劉雪峰等人碰撞,「零基礎」學習他們的專業,並在侗族七仙女以及阿壩州馬爾康市森林消防大隊等同齡人的世界中,感受他們的人生。
在諸多體驗中,少年們的感動與普通人的感情並無二致。在與柯潔快樂相處的第3期,任豪感慨,「人不能一直是緊繃的一個狀態,要學會放鬆,生活就是這個樣子,你不可能隨時都是開心的,但是要找到一個方式讓自己變得開心起來。」夏之光在與侗族鄉民們相處的過程中深切體會,「藝術來源於生活,在大自然中跳舞,會更加解脫、更加隨性。」
如今,粉絲越來越成為偶像品牌的「助推者」,成為整個偶像、品牌或產品生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粉絲要求參與偶像日常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以R1SE的視角帶領粉絲一起感受,《十一少年的秋天》讓少年們暫時卸下舞臺上的光環,在日常體驗中完成了與普通粉絲的共情。
與6組不同圈層的碰撞後,少年們加入了自己的「靈感碰撞」與「感悟表達」,從而實現音樂採風之旅的內涵升級。
《十一少年的秋天》採取綜藝與專輯並行的模式,R1SE的第二張EP《炸裂狂想曲》隨著每期節目的播出同步發布,《角兒無大小》《瘋子》《NEVER SURRENDER》《星星泡飯》《聲聲不息》《赤腳追光》6首歌曲嘗試了6種嶄新曲風,亦蘊含著不同的人生況味。
《角兒無大小》裡「舞臺沒大沒小,沒有絕對的主角;戒驕戒躁戒掉,徒有其表的名號」講述了團隊精神;而《NEVER SURRENDER》的一句「熱血不經鬥,信念強過ALPHA GO」則宣示著男團成員們與世界冠軍柯潔一樣的熱血。
《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對粉絲文化的研究指出,「『偶像製造』進入工業化流程後,粉絲也迎來了市場活躍期,整體熱度上漲,同時呈現出強烈快速消費特徵。」偶像產業確是消費社會的產物,而唯有自我修煉在粉絲心中形成不一樣的深度與厚度,才能打破速生速朽的命運。
隨著國內男女團文化的興起,其發展的速度幾乎與外界不理解的程度成正比。而無論是讓十一少年與不同文化圈層碰撞,還是深入不同圈層採風,《十一少年的秋天》似乎都意在打破這種快消特徵,為粉絲樹立一個更具深度和厚度的偶像團體,豐富R1SE的IP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強這種深度和厚度的同時,節目延續了從《創造營2019》時團訓的風格,在少年們的碰撞中隨處能感受到熱血拼搏的氣息。
在學習小輪車技巧時,面對小輪車隊長孫躍「花瓶易碎」的質疑,平時最「惜命」的周震南舉手加入膽大組。在阿壩州體驗森林消防的過程中,十一少年全體衝進火海滅火,任豪回顧,「因為大家都蒙著面,說實話我都不知道,撲火的那個人是誰了,但是當時的那一瞬間,讓我真正地感受到團體的力量。」通過這樣的團魂展示,也進一步延續了「創」IP的生命力。
據行業媒體統計,各視頻平臺已播及未播的偶像團綜多達30檔上下,而除了部分「大團」的團綜能達到單集時長20-50分鐘的長度,其它團基本都以1-20分鐘的小營業為主。
隨著國內偶像產業的發展,經紀公司與團體運營方越來越看重團綜在固粉、吸粉方面的重要性,超過50分鐘的團綜開始出現。
在統計的30檔上下節目中,目前僅有3檔超過50分鐘,騰訊視頻獨佔《橫衝直撞20歲》及《十一少年的秋天》兩檔,後者長度達到了每期90分鐘的體量,可以說與一般大綜藝的製作體量已無甚差別了。
另一方面,從敘事模式看,《十一少年的秋天》也與一般紀實體驗類戶外綜藝頗為相近。如在與侗族七仙女相處的第5期中,十一少年們先是進入村子裡幹農活,體驗當地農耕文化,後又在「七仙女」的帶領下零基礎挑戰侗族大歌;為了舉辦一場「豐收節」,他們教當地孩子們學習自己的團舞,完成文化碰撞,最終在當地人面前展示侗族大歌與侗族樂器的學習成果。
可以看到,成員們完成了「體驗——挑戰——碰撞——展示」的完整綜藝敘事鏈條,而這與只是50分鐘以下玩一玩、看一看的「小日常」「小營業」相比,已經有了質的提升。
經歷了偶像元年,男團女團們的拼搏和奮鬥模型還有待檢驗,而在目前的情勢下,他們的沉澱與突圍同等重要。
在摸索階段,R1SE的經驗與方法論是否值得借鑑還靜待確認。不過,以頭部大型綜藝為標杆,《十一少年的秋天》已然推動了團綜向綜藝的模式升級,也為新式偶像如何延續生命力提供了諸多啟發。
來源:廣電獨家(ID:guangdiandujia)
原標題:《偶像產業速生速朽?還好有這樣的團綜來打氣》
—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