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就在2日前悄悄上映了一部電影《金剛川》。這一部由三位大導演領銜多名"百億影人"傾情奉獻的電影,為了獻禮抗美援朝70周年甚至趕工兩三個月製作出來的影片,足以體現電影業對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敬意。
作為一個影評人,我大概也能算半個電影人吧。自豪.jpg
《八佰》的管虎導演擅長從小人物入手,他通過相對戲劇化的形式,講述普通士兵的所思所想與成長。
特別出演:鄧超
而拍攝過《流浪地球》的郭帆導演,在特效方面頗有造詣,他劍走偏鋒地講述美方飛行員與我方高空傘兵的信仰。
魏晨飾演閆瑞
《繡春刀》的導演路陽,則在高炮兵的心理上著重筆墨。為了給修橋的工兵連做掩護,高架炮的炮手甘願暴露自己,這是體現我軍英勇壯烈的一面鏡子。關班長和張排長之間的關係現在更多展現的是二人之間的情緒,革命理想維繫著二人的情感,當張譯飾演的張飛說願意用十發炮彈換吳京飾演的關磊那一刻,我熱淚盈眶。
張譯這個角色的性格本是嚴謹認真,顧全大局,從整個戰役總目標出發反覆強調節省相當有限的彈藥——卻在老班長犧牲後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彈像不要錢一樣一梭子打出去"打飛機",足以體現張飛的悲痛,一下子就把觀眾的情緒調動到悲傷的頻道上。唉,不得不說,張譯真的太會演戲了,下次有機會一定要盤點一下張譯的戲!Flag立在這裡!
就衝這張圖這Flag也不能倒!瞧這焦急都溢出屏幕了!
《金剛川》選擇在抗美援朝7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期上映,短短幾天就有了上億的票房,它的成功可見一斑。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並沒有達到很多興致勃勃前去觀影的熱情觀眾的預期。首先是影片開頭採用了真實影像紀錄片,這裡就算刪掉對劇情也毫無影響,加上了卻更顯冗長,同時還拉低了影片的藝術性。再來,電影大量使用旁白,我並不是不喜歡或反對旁白,畢竟阿甘正傳這一經典作品也使用了旁白這一藝術形式。但金剛川的旁白卻略顯生硬,尤其是美國空軍飛行員那段英語旁白,在電影中讓人十分出戲。
人物群像
我非常喜歡張譯的戲,這次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可圈可點,然而張譯這次飾演的人物行為卻與人設嚴重不符。張譯飾演的張飛身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戰士,緊要關頭竟然一心只想為老排長報仇,不顧自己及槍排戰友的安危,甚至連保護目標都不顧了,最後錯過了炮轟敵軍戰鬥機的最佳時機。
金剛川票房第一天就破億,但評分卻不怎麼理想。
當然了,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觀影感都可能會不同,建議大家還是親自去電影院體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