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
在安徽合肥的黃山路與懷寧路交匯處,
城市的霓虹燈下是一個個年輕臉龐,
這裡好吃好玩,和每座城市都有的商業步行街別無二樣。
在這片街區,「85後」朱莎(保羅的口袋書店聯合創始人,瑤海圖書城藝術總監)無疑有最真切的感觸。7年前,朱莎和朋友們一起創建了合肥市第一家獨立書店,如今,其中一個四層樓的分店正開在這片街區中,為城市的喧囂增添了些許寧靜。
圖為合肥市第一家獨立書店
書店的三四層樓是合肥市圖書館分館閱覽區。「合肥市以前沒有這樣結合的模式,把書店變成圖書館的分館,是民營企業與政府機構的一次聯合。」朱莎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她看到了當地政府推廣全民閱讀的決心。
近年來,合肥市著力打造「書香合肥」,在公園、社區、商業街等城市角落,多元的城市閱讀空間正悄然成長。在亞馬遜中國公布的2016、2017年度年中圖書排行榜中,合肥市連續兩次榮登「最愛閱讀城市榜」榜首。
一直以來,合肥不斷擴充它的閱讀體量,逐漸凸顯成一種城市品牌,這座「大湖名城」又有了一張標誌性的書香名片。
誕生與轉型
「每一個閱讀的人都擁有魔法」——朱莎堅信著,這句話成為她和朋友們創建的獨立書店的標語。
7年前,合肥市第一家獨立書店誕生,這家名為「保羅的口袋」的書店,最早是合肥幾個年輕人憑個人愛好創建的小店,以此作為當地文藝青年的聚集地。
「保羅的口袋」的書店
2011年,安徽行政區劃調整,巢湖成為合肥市的內湖,關於「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構想成為當地主政者的期待。
只是在當時,朱莎既沒有擔心過獨立書店的經營狀況,也未成想過有一天,「書香合肥」會成為當地政府打造城市品牌的一張名片。
朱莎把書店的成功歸結於「天時地利人和」。「那個時候,合肥還沒有這樣的獨立書店,『保羅的口袋』恰好出現,有了一定的名聲後,很多年輕人都會聚集於此。」她告訴澎湃新聞,身邊的朋友聞訊而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團隊,名聲很快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投資。
伴隨獨立書店成長的,除了年輕人的青睞,還有老牌國有書店的轉型。其中,新華書店在合肥市的「試驗」足見這座城市潛在的閱讀體量。
保羅的口袋書店
創新與擴容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開放各類城市閱讀空間超過20個。計劃到2020年,合肥市將建成約100個城市閱讀空間,形成「15分鐘閱讀圈」。
其中,合肥市目前最大的城市閱讀空間位於包河區常青街道竹西社區紫竹苑小區內。澎湃新聞近日走訪時看到,這座名為「半畝方塘」的場所集圖書借閱、銷售、共享於一體,是附近居民的免費閱讀及購書點。
保羅的口袋書店
合作與提升
這種契合點,在合肥市的各個區越做越具規模和特色。
為推動閱讀點的建設,貫徹合肥市打造「書香合肥」的精神,2017年,合肥市瑤海區在長臨路與郎溪路交口的東南角打造出了一座「旗艦版」的閱讀空間,名為「瑤海圖書城」。
圖為合肥市瑤海圖書城
澎湃新聞近日走訪瑤海圖書城時,看到了這座極具工業文明風格的大型書店。巨大的活動空間搭配超高的挑高設計,工業文化元素與瑤海區作為合肥老工業區的特點相吻合。在這個空間裡,讀者不僅可以購買、借閱圖書,還能享受咖啡廳、餐廳等多元服務業態。
合肥東新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琦告訴澎湃新聞,瑤海圖書城是政府投入建設的一項惠民工程,但光有政府的扶持還不夠,還要有專業的運營團隊。當時,通過招商的形式,「保羅的口袋」作為第三方運營機構,整體運營瑤海圖書城。
「我們採取政府購買的形式,把民營書店的管理經驗引入到國有載體上來,我們會給他們一定的運營補貼,在前幾年的扶持過程當中,讓他們能夠生根發芽,按照他們的運營理念,在一段時間內把這個空間盤活。」
許琦表示,政府由此獲得社會效應,獨立書店獲得經濟收益。
瑤海圖書城
朱莎也發現,在合肥,如今對書店運營的需求已經不僅來自政府政策的傾斜,還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企業等在耳濡目染中也加入到打造閱讀空間的行列。「房地產商特別明顯,現在的樓盤不只是賣一個環境,而為了提升它們的整體價值,開發商希望從文化角度入手,創辦讀書會也好,文化沙龍也好,他們為此會去尋找有這方面管理經驗的人。」
朱莎更希望閱讀空間可以成為一座城市文化傳承的社交空間,每個人可以放下手機,面對面學習和交流,這在浮躁的網絡時代更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