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撩曉野千重韻,日拂春江萬裡波。春風飄渺淺幽,斑駁了幾多浪漫情思。相思真切深重,落寂了多少旖旎心事。岸柳裁煙揮綠袖,山桃映日著紅袍。似水流年,不能衝淡難忘的記憶。時光變遷,不能磨滅未了的情緣。春風淺淺,些許清寒。相思深深,惆悵繾倦。韶光總愛催花語,惹我情濃頌墨多。——皛玊題記
《七律·仲春》(平水韻下平一先)
風送溫柔拂柳煙,波光逐日泛漪漣。
燕姿蝶影雙飛翼,牧曲鶯聲和調弦。
隔葉啼紅侵曉夢,橫簫吹綠蕩春箋。
東君伴我尋芳徑,惹得香塵落滿肩。
《七律·品春》(平水韻下平二蕭)
牧曲悠揚徹九霄,鶯燕來往踏歌謠。
雨中凝豔紅英發,風裡垂柔綠袖飄。
近擁杏花迎日暖,遙親桃面品春潮。
抒懷且運丹青筆,墨刻芳菲箋上雕。
《七律·踏春》(平水韻下平三餚)
東君步駐對門敲,紫燕歸來覓舊巢。
露溼晨風鋪曉檻,我乘旭日踏春郊。
遠望山色銜紅萼,近讀晴光疊翠梢。
移目漁歌飄蕩處,柳煙傍水復藏蛟。
《七律·春情》(平水韻下平四豪)
波光泛起沒河槽。春水渡舟深一篙。
岸柳裁煙揮綠袖,山桃映日著紅袍。
暖風無意吹花落,柔雨傾情撥草高。
播種希望汗灑處,犁香鋤軟逐勤勞。
《七律·頌春》(平水韻下平五歌)
一樹黃鵬對唱歌,滿山翠黛疊巍峨。
風撩曉野千重韻,日拂春江萬裡波。
詩裡凝香爭綻放,畫中尋句慢琢磨。
韶光總愛催花語,惹我情濃頌墨多。
《七律·詠春》(平水韻下平六麻)
曉門開啟燕歸家,又見鵬鴻棹日霞。
風掠梨園香曳雪,煙燻柳岸絮飄紗。
詩弦遣興隨彈撥,平仄抒情任疊加。
啼鳥伴吟流水賦,聲聲著韻唱春華。
《七律·春望》(平水韻下平七陽)
百花露首沐春光,飾染山川炫曉妝,
追逐千帆魚浪躍,歸飛萬裡雁雲翔。
靜聽夜籟憑欄望,遙讀朝陽縱目量。
奼紫嫣紅爭國色,芳菲是處竟天香。
《七律·讀春》(平水韻下平八庚)
簷間灑落呢喃鳴,陌上飄來牧笛聲。
日拂東風傳暖訊,月攜南雁啟歸程。
百花零亂詩情滿,一地纖柔畫趣生。
步入綠紅搖曳處,蝶蜂陪我讀紛呈。
詩詞寫作小常識:
平水韻是由南宋平水人劉淵編制的(又有認為金朝王文鬱者,也是平水人),是依據唐代詩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是更早206韻的《廣韻》的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用。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並為106個韻部。其中上平聲15部,下平聲15部,上聲29部,去聲30部,入聲17部,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中華詩詞學提出倡今知古,雙軌並行;今不妨古,寬不礙嚴四條詩詞創作用韻方針,將《平水韻》重新校訂,並收入《中華新韻》中。
衣冠不整,形象無存。對於詩歌而言,韻律即衣冠,舊體詩詞更是如此。平仄的合理分布、用韻上口,才是最美的。古典君分享一組下平十五韻春日詩(由於篇幅所限,只能分作兩篇,下平八韻和下平七韻),歡迎朋友們留言互動,共同探討。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