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張立學
(一)
《神鵰俠侶》最後一幕沒有留給楊過與小龍女,而是眼見楊過與小龍女並肩下山的郭襄。《神鵰俠侶》洋洋幾十萬字,讀到這裡心要碎兩重,第一重是為楊過與小龍女而碎,第二重則是為郭襄而碎。書裡是這樣收尾的: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不用說「一見楊過誤終生」之語了,此時的郭襄心裡的確在想「相思相見知何日」這個問題,只是楊過身側有小龍女,到底的 「相見爭如不見」。就在片刻之前,張三丰(那時還叫張君寶)與郭襄第一次相遇。或許是張君寶還不諳男女情事,又或許是彼時的郭襄也不過是一個「求不得」的小女孩,遠沒有那般魅力,張君寶並沒有對眼前這個「大姐姐」有更多的印象。書裡如此道來: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在金庸的世界裡,一次包紮已經足夠點燃愛情的火花了,但張君定此時對郭襄顯然沒有任何超乎常情的感覺——直到《倚天屠龍記》的第一章,這種感覺才變得不一樣。在《倚天屠龍記》的開始,郭襄先是跟無色過了十招,「張君寶在旁看得出神」;而後郭襄要走,「張君寶臉上一紅」,「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最後郭襄要送他「鐵鑄羅漢」,「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最終還是接了。
張君寶愛上郭襄,也就是這個時候——如果說之前那個郭襄還只是一個小姑娘,那此時的郭襄已經郭家有女初長成。郭襄出塵脫俗,名門之後,武功在她那個年紀已經頗為非凡,再加上遊歷了江湖之後自有一股豪邁之氣,對張君寶這個未諳世事、剛剛開始步入青春期且沒有接觸過異性少林弟子來說,殺傷力近於正無窮。於是這一對「鐵鑄羅漢」就再也沒有離開張君寶。
而當張君寶遇到俞岱巖時,張君寶已經成了張三丰。張三丰是這麼說的:「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要說張三丰只是為「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顯然不止於此。但此刻的張三丰也已經武林泰鬥,閱盡人間滄桑了。郭襄在張三丰心裡,更是一個象徵,一個回不去的印痕,一個雋永的坐標。郭襄只屬於張君寶,而一旦張君寶變成了張三丰,郭襄也就成了「郭女俠」了。張君寶會去找郭襄,但張三丰不會去找郭女俠,因為時光啊,回不去了。
就如同那一對鐵羅漢啊,畢竟是後人的故事了。正如同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時的感嘆:「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二)
郭襄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楊過用漫天煙花為她點亮了一夜星空,從此後悄然遠去,再無消息。她用幾十年去尋訪他,他避而不見。郭襄40多歲時,她終於絕望剃度,創建了峨眉派,她給自己的徒弟起名:風陵(滅絕師太的師父)。
郭襄因為暗戀楊過,獨闖江湖尋找楊過,結果遇到瀟湘子和尹克西搶奪楞伽經,少林覺遠大師帶著徒弟張君寶追蹤到華山,因此遇到郭襄。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張君寶他去投靠郭靖,此後二人再未見面。張君寶不願意去受郭芙的氣,也深刻的知道郭襄深愛楊過,於是就自立門戶,開創武當派。張君寶就是後來的武當張三丰。
100多年後,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徒弟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一對鐵羅漢,張三丰居然貼身而藏這麼多年,他對這份禮物的珍視可想而知。
所以說郭襄深愛楊過一人,張三丰深愛郭襄一人,二人均為了愛情終身不娶,並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峨眉和武當。 所以就有了悽冷的千古名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古人」。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如詩一般。
這兩個人實在是太相似,仿佛是命運故意在設置這樣一個輪迴,造就兩段至真至切之情,兩段難訴說的相思,兩個武學宗師,兩個傳世的門派。
初識時境遇是相似的,傾心於心中的他/她時,來得晚了。
與郭襄相識之時的張三丰,不是張三丰也不是張真人,而是張君寶,一個清朗俊逸的少年。對一位為他包紮傷口的小姐姐心生好感,對出手相救自己的小姐姐暗暗傾心,一如當初的郭襄,銘記著十六歲那年,漫天絢爛的煙花。
可是郭襄的大哥哥心裡有一個絕世無雙的小龍女,可是張君寶的小姐姐心裡有一個世無僅有的楊過。都是一份「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緣分。
可他們誰也不會主動去接近對方的。一旦分別了,便是永遠的分別了。
郭襄的心裡放不下楊過,於是遍遊天下,可若真的想去找他,又怎會尋了一生,未有一面相逢。所謂的遍尋天下,不過是讓心平靜下來的藉口。
張君寶的心裡也放不下郭襄,所以他成為了張三丰,在峨眉旁立了武當,卻一生中再沒與郭襄相見。就連何足道,也是見了郭襄許多面。若真有心相接近,又怎會如此。
對郭襄而言,楊過是神,是偶像,加之與小龍女的般配,這段情只能是暗藏心底,她永遠不會去打擾這對神鵰俠侶。對張三丰而言也是同樣,他不需要和這個小姐姐在一起,在自己的心裡,她太過神聖如偶像,反不能褻瀆。但她可以一直留在自己心裡,即使過了千年百年,心中的她仍然是那個那個明慧瀟酒的少女。
只要想起他/她,心裡是滿的,也是暖的。
一切便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