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與郭襄

2021-02-08 風中雨裡遇見你

整理/張立學

(一)


《神鵰俠侶》最後一幕沒有留給楊過與小龍女,而是眼見楊過與小龍女並肩下山的郭襄。《神鵰俠侶》洋洋幾十萬字,讀到這裡心要碎兩重,第一重是為楊過與小龍女而碎,第二重則是為郭襄而碎。書裡是這樣收尾的: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不用說「一見楊過誤終生」之語了,此時的郭襄心裡的確在想「相思相見知何日」這個問題,只是楊過身側有小龍女,到底的 「相見爭如不見」。就在片刻之前,張三丰(那時還叫張君寶)與郭襄第一次相遇。或許是張君寶還不諳男女情事,又或許是彼時的郭襄也不過是一個「求不得」的小女孩,遠沒有那般魅力,張君寶並沒有對眼前這個「大姐姐」有更多的印象。書裡如此道來: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在金庸的世界裡,一次包紮已經足夠點燃愛情的火花了,但張君定此時對郭襄顯然沒有任何超乎常情的感覺——直到《倚天屠龍記》的第一章,這種感覺才變得不一樣。在《倚天屠龍記》的開始,郭襄先是跟無色過了十招,「張君寶在旁看得出神」;而後郭襄要走,「張君寶臉上一紅」,「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最後郭襄要送他「鐵鑄羅漢」,「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最終還是接了。

張君寶愛上郭襄,也就是這個時候——如果說之前那個郭襄還只是一個小姑娘,那此時的郭襄已經郭家有女初長成。郭襄出塵脫俗,名門之後,武功在她那個年紀已經頗為非凡,再加上遊歷了江湖之後自有一股豪邁之氣,對張君寶這個未諳世事、剛剛開始步入青春期且沒有接觸過異性少林弟子來說,殺傷力近於正無窮。於是這一對「鐵鑄羅漢」就再也沒有離開張君寶。


而當張君寶遇到俞岱巖時,張君寶已經成了張三丰。張三丰是這麼說的:「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要說張三丰只是為「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顯然不止於此。但此刻的張三丰也已經武林泰鬥,閱盡人間滄桑了。郭襄在張三丰心裡,更是一個象徵,一個回不去的印痕,一個雋永的坐標。郭襄只屬於張君寶,而一旦張君寶變成了張三丰,郭襄也就成了「郭女俠」了。張君寶會去找郭襄,但張三丰不會去找郭女俠,因為時光啊,回不去了。


就如同那一對鐵羅漢啊,畢竟是後人的故事了。正如同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時的感嘆:「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二)


郭襄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楊過用漫天煙花為她點亮了一夜星空,從此後悄然遠去,再無消息。她用幾十年去尋訪他,他避而不見。郭襄40多歲時,她終於絕望剃度,創建了峨眉派,她給自己的徒弟起名:風陵(滅絕師太的師父)。


郭襄因為暗戀楊過,獨闖江湖尋找楊過,結果遇到瀟湘子和尹克西搶奪楞伽經,少林覺遠大師帶著徒弟張君寶追蹤到華山,因此遇到郭襄。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張君寶他去投靠郭靖,此後二人再未見面。張君寶不願意去受郭芙的氣,也深刻的知道郭襄深愛楊過,於是就自立門戶,開創武當派。張君寶就是後來的武當張三丰。


100多年後,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徒弟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一對鐵羅漢,張三丰居然貼身而藏這麼多年,他對這份禮物的珍視可想而知。

所以說郭襄深愛楊過一人,張三丰深愛郭襄一人,二人均為了愛情終身不娶,並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峨眉和武當。 所以就有了悽冷的千古名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古人」。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如詩一般。


這兩個人實在是太相似,仿佛是命運故意在設置這樣一個輪迴,造就兩段至真至切之情,兩段難訴說的相思,兩個武學宗師,兩個傳世的門派。


初識時境遇是相似的,傾心於心中的他/她時,來得晚了。


與郭襄相識之時的張三丰,不是張三丰也不是張真人,而是張君寶,一個清朗俊逸的少年。對一位為他包紮傷口的小姐姐心生好感,對出手相救自己的小姐姐暗暗傾心,一如當初的郭襄,銘記著十六歲那年,漫天絢爛的煙花。


可是郭襄的大哥哥心裡有一個絕世無雙的小龍女,可是張君寶的小姐姐心裡有一個世無僅有的楊過。都是一份「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緣分。


可他們誰也不會主動去接近對方的。一旦分別了,便是永遠的分別了。


郭襄的心裡放不下楊過,於是遍遊天下,可若真的想去找他,又怎會尋了一生,未有一面相逢。所謂的遍尋天下,不過是讓心平靜下來的藉口。


張君寶的心裡也放不下郭襄,所以他成為了張三丰,在峨眉旁立了武當,卻一生中再沒與郭襄相見。就連何足道,也是見了郭襄許多面。若真有心相接近,又怎會如此。


對郭襄而言,楊過是神,是偶像,加之與小龍女的般配,這段情只能是暗藏心底,她永遠不會去打擾這對神鵰俠侶。對張三丰而言也是同樣,他不需要和這個小姐姐在一起,在自己的心裡,她太過神聖如偶像,反不能褻瀆。但她可以一直留在自己心裡,即使過了千年百年,心中的她仍然是那個那個明慧瀟酒的少女。


只要想起他/她,心裡是滿的,也是暖的。


一切便夠了。



相關焦點

  • 楊過誤了郭襄,郭襄卻誤了張三丰
    張三丰原來是少林雜役僧,師從覺遠和尚,因緣巧合,覺遠大師得到了九陽真經的修煉心法,並在不知不覺之中修煉成功。後來,九陽真經被尹克西和瀟湘子盜走,張三丰隨師傅追趕兩人上了華山,第一次遇到郭襄。兩人算是宿命相遇,雖沒有多說幾句話,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郭襄甚至推薦張三丰去襄陽投奔郭家。
  • 張三丰鍾情郭襄一輩子,為何不敢去找她?郭襄一句話給出答案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
  • 張三丰跟郭襄是一輩,為什麼張三丰的徒弟感覺比滅絕師太輩分小?
    按照書中描述,張三丰只比郭襄小五歲以內,張三丰與郭襄是同一輩人,這點沒有問題。但是在討論張三丰與郭襄兩人徒弟的輩分時一定不能簡單排輩分,而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滅絕師太年齡不比武當七俠小郭襄創立峨眉派,張三丰創立武當派,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忽略了這兩個門派的創立時間差距。郭襄創立峨眉派時年紀在四十歲左右,而張三丰創立武當派是在他六七十歲的時候,也就是說武當派比峨眉派的創立時間晚了三十年左右。
  • 張三丰和郭襄: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著她
    《倚天》的開篇這樣寫道,紅顏少女是郭襄,少年弟子便是張三丰。其實在原著裡面,金庸先生寫張三丰和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後來那些翻拍的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直接就把這段世紀之戀給刪除掉了。
  • 郭襄到底有多愛楊過?看看郭襄和張三丰分別時說的話就知道了
    郭襄當時的反應是眼淚奪眶而出,小姑娘哭的稀裡譁啦呀,大哥哥走了,郭襄的眼淚是為大哥哥而流的。後來,郭襄四處去尋找大哥哥,她來到了少林寺,在少林寺郭襄遇到了張三丰(當時還叫張君寶),那時候張三丰也就十多歲,比郭襄小几歲,張三丰看到郭襄後,有些羞澀,走路都害怕和郭襄並排著走(郭襄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並肩而行。)
  • 張三丰和郭襄的「姐弟戀「 睿之野史
    ·1·在金庸小說裡,張三丰和郭襄(郭靖、黃蓉之次女)僅有兩次見面機會。著墨不多,以致被人忽略。之後,郭襄 給張三丰一隻金絲鐲作為信物,讓他去襄陽投靠郭靖和黃蓉。張三丰未去,反而自立門戶,開創了武當派。  書中說道: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一對鐵羅漢,張三丰居然貼身而藏這麼多年,他對這份禮物的珍視可想而知。
  • 張三丰、何足道與郭襄的那一面之緣,卻關係複雜!
    張三丰和郭襄  張三丰和郭襄兩人同為武林至尊,同是開山鼻祖,這樣兩個為人敬仰的宗師,其實還是有很深淵源的。
  • 為什麼張三丰不去追求郭襄?而寧可做百歲處男
    百歲高齡時,張三丰還把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貼身放著。大家看看,這種暗戀真是到了極點,太可憐了。書中寫道: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了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
  • 郭襄送給張三丰的兩件禮物都在哪兒?真相或許讓人心疼
    在少林寺,郭襄和崑崙三聖何足道大鬧少林寺,張三丰出手激走了何足道,但無意中卻給張三丰帶來了殺身之禍。覺遠大師用水桶帶著張三丰和郭襄逃亡,最終力盡而亡。聽了覺遠大師的臨終遺言,無色、郭襄、張三丰各有所悟,無色為少林寺帶來了新發展,郭襄和張三丰則根據自己的收穫創下了峨眉和武當的基業。
  • 張三丰和郭襄:一段跨越百年的暗戀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小小羅漢,交給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的。你日後送還給少林傳人。
  • 張三丰到底有多愛郭襄?看看武當七俠的名字就知道了
    甚至連小他16歲的郭襄也不例外,郭襄對楊過用情之深,而且為了他一生未嫁。其實在郭襄的身邊,也有一個人對他愛慕至深的人,這個人就是張三丰。當初,年僅二十歲的郭襄途經少林,張三丰作為一個不知情為何物的小和尚,一見郭襄便臉紅,郭襄作為一個女子能夠獨創江湖的豪邁令他心動,但是這樣的感情也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因為他知道郭襄的心中早已有了楊過,放不下別人了
  • 96版《武當張三丰》,張三丰郭襄兩個開山鼻祖一段牛逼的三角戀
    1996年無線《武當張三丰》(關禮傑、梁佩玲、曾偉權等)(張三丰)關禮傑起這個劇名有點激進,講的內容和武當並沒有半毛錢關係,就是張三丰年輕時的一點破事(張三丰)關禮傑、(完顏容若)梁佩玲(葉次虹)何婉盈、(洛峻山)曾偉權看過李連杰的張三丰再看其他人,都會覺得打起拳來不夠帥,總的來說劇情沒什麼亮點,男女主也沒什麼亮點,主題曲……不翻資料都聽出了是周華健自己寫的曲,領教過《難念的經》和《神話情話》,《風笑痴》簡直小意思。
  •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張三丰和郭襄的各自單相思!
    然而,縱覽《神鵰》的結尾和《倚天》的開頭,我終於確信,這裡的「少年弟子」和「紅顏少女」指的是張三丰和郭襄。    小說中張三丰和郭襄僅有兩次會面:    一在《神鵰》結尾:    郭襄一斜眼,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取出手帕,替他包紮,想到楊過便會偕小龍女離去,此後不知是否再能得見,心中酸痛,雙目淚水瑩然。
  • 郭襄永遠不知道張三丰的2個秘密!若知道,世上就沒有純陽無極功
    當然,在這24年中,郭襄也經歷了很多事情,其中最令讀者熟知就是她與張三丰之間的故事(那時的張三丰還叫張君寶,下文通用張三丰這個稱呼)。第三次華山論劍是郭襄和張三丰的初次相遇,而第二次相遇則是發生在郭襄去少林寺向無色禪師打聽楊過的下落之時。之於郭襄而言,這兩次相遇都是草草收場。
  • 張翠山是張三丰和郭襄的私生子?他終生未娶,她也未嫁,怎麼可能
    比郭襄小三歲的張三丰和郭襄是同類人,他們二人對自己所愛的人都是持有一種深情無限的熱情,就像郭襄對楊過,張三丰對郭襄這樣,對自己心愛之人雖是深情無限,但對自己卻是絕情不已。張三丰對郭襄的感情似乎比何足道還要再深幾分,十二三歲的張三丰遇到了大他三歲的郭襄,年少時給了他一點點關愛和溫暖,卻引得張三丰用一生一世來還。 張三丰為了郭襄終生未娶,出家做了道士,而且在他百歲之時,懷裡仍然揣著郭襄年少時送給他的禮物。
  • 張三丰和郭襄的淵源,看過金庸作品的人能否看明白?
    看過金庸小說的或多或少都對張三丰和郭襄這兩個角色留有遺憾。
  • 他是金庸筆下最可愛的絕頂高手,更是張三丰的師傅,卻被郭襄害死
    而張三丰更是無人不知。張三丰是武當派的創始人,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人物,在金庸筆下也有精彩的表現,是江湖人人敬仰的武林泰鬥。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絕頂高手卻不是周伯通,而是張三丰的師傅,覺遠大師。是小說《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的傳奇人物,他更是第一個學得全部九陽神功的人,後期的張三丰、郭襄和無色也只是分別學了部分而已。
  • 張三丰與郭襄平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輩分反而比滅絕師太低?
    有朋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與郭襄同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的輩分比滅絕師太還低?金庸先生筆下人物之間的輩分,本就很亂,一般情況下,都是各論各的。《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只比郭襄小几歲,是以二人以平輩論交,但張三丰的徒弟武當七俠,與郭襄的徒孫滅絕師太之間,卻不能沿用上一代的輩分。
  • 張三丰同人故事:穿越時空再見郭襄,風陵渡一見鍾情,了結一生憾事
    16歲的郭襄見了這個場景,黃河之上好似嘀仙人一般的張三丰,耳邊聽著江湖說書人說著這些年來神鵰大俠如何行俠仗義,頓時間有些痴迷。恰好這時候,接到郭靖求助小龍女和楊過也來到了這個地方,郭襄歡喜地上前叫道哥哥嫂嫂,而張三丰在打完之後也過來上前打招呼,就這樣,張三丰和郭襄就這樣第一次認識了,在風陵渡,郭襄對張三丰一見鍾情,張三丰也覺得這個16歲的少女甚是可愛。
  • 張三丰與郭襄為何只見過三次面,金庸筆下這一細節早已說明
    那日,張三丰此生最後一次見到郭襄,她將手中一對鐵鑄羅漢贈與張三丰,然後瀟灑地跨到毛驢背上,頭也不回地走了。張三丰站在原地,目送郭襄離開,心裡縱然有一萬個不舍,也只能是看著她背影漸漸遠去。遙想百年前,華山之巔初見郭襄,那時的張三丰僅僅只是一個澀澀少年。當時不懂武功招式的小張三丰,被尹克西步步緊逼,面相很是窘迫。在萬分緊要關頭,卻聽得一聲脆響傳到耳際,那聲音傳來的地方便是郭襄站立的位置。待得一場激戰過後,張三丰受傷,傷口處血流不止。郭襄便憐惜般從懷中取出乾淨且帶有一股特別清香氣味的白手帕,給張三丰包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