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閒那條魚第166篇頭條原創文章】
近日,一個鍾麗緹喝中藥拼四胎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面對濃黑味重的中藥,鐘錶現出來明顯抗拒,但依然在另一半的鼓勵下一飲而盡。
要知道,鍾麗緹已經50歲了。在知天命的年紀依然「奮戰」在生育的道路上,我真的忍不住唏噓:太難了!
其實,寫這個話題讓我感到十分有壓力:一是我沒生過娃,難免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二是我沒有解決方案,不免有紙上談兵、事後諸葛亮之嫌。最後之所以決定寫是出於同性之間的理解和疼惜。
我自認是個無年齡概念的人。從來不認為有什麼事情必須屬於某個既定年齡,尤其身為女性,我更希望女性擺脫年齡帶來的各種限制,在不同的年齡段都能活得多姿多彩。
比如,前段時間火爆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鍾麗緹的熱舞讓人驚呼:社會你緹姐,颯氣震天響!
哪兒點能瞅出歲月的痕跡?年齡?那都不是事兒!
但唯獨生育這件事兒,我真心不建議去挑戰年齡的極限。生育這件事兒跟其他不同,不管你承不承認它就是存在某些先天或客觀因素限制。不是說努力了結果就一定好。原因不用多說:性命攸關,大意不得。
有些極限不是拿來挑戰的,是拿來警示和提醒的。儘管這個時代,醫療條件和科學技術已經大大超越了以往任何時候,但是也還沒有達到無所不能的地步。生育風險從來沒有被消除過。
而高齡孕產婦的巨大風險連我這個未婚未育者都了解,難道已經生了三個娃的鐘麗緹會不知道?
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
女性的生育壓力和焦慮從來沒有減輕和消失。二十多歲的女孩尚且要陷入「早點婚早點生」的循環中難以自拔,何況是嫁給了比自己小12歲對象的鐘麗緹。
那她不可以選擇不生麼?反正論名氣和地位,鍾麗緹明顯高出張倫碩一大截。
這個命題就複雜了。裡面蘊含太多因素:雙方感情,家庭壓力,現實環境,角色認知……在某種層面上,這段婚姻要持續更長時間,很有可能取決於有沒有一個娃,而未必是雙方感情有多麼深厚。
這是殘酷的現實。鍾麗緹選擇這個結婚對象的時候,應該已經想過這個逃不開的問題。她依然故我,只能說她的確看中這段情感。
我有一個同事的妹妹,有段時間鬧出離家出走的戲碼,原由說出來也是一把生娃的辛酸淚。她一胎生了個女娃,據說生產過程中極度不順利,也落下不少毛病。哪知二胎政策放開後,婆家開始施壓追要二胎,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到後來矛盾升級,連娘家都加入催生的「大軍」,逼得姑娘不得不出走以示威。可是出走也並非長久之計,只不過是暫時的緩兵之計而已。回來之後難題依然無解:生嘛,自己身體不堪重負,而且帶娃養娃成本高得令人窒息;不生嘛,站到了全家的對立面關係掉入冰窟日子難過。
女性的生育困境如何破?至少目前我看來暫時無解。女性的生育功能似乎從來不完全是自己說了算,儘管器官在自己身上。
應該寄望於科技更進步?還是認知更寬闊?希望都有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