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話題比較有意思,當電子音樂「不插電」,對於我們聽眾會是怎麼樣的體驗?對於一種音樂流派的喜歡,相信大家原因各異,電子音樂風格多樣,但不乏以下特點:
它既可以張狂、熱血澎湃,擁有強烈的節奏帶動你身體的扭動,又可以非常安靜、感人、動情,從歌詞到旋律,節奏到人聲,所攜帶的情感因子微妙至極。
電子音樂「不插電」版即音樂拋開了電子音效處理,不含電子合成音,整首歌曲的演奏完全憑藉純粹的伴奏,往往是通過人聲+吉他或鋼琴等實現,這在很大程度要求了歌曲的歌詞與人聲能力。
咱們不妨聽聽Kygo聯手JHart演繹的熱單《Permanent》不插電版MV,不插電板比電音版本更增添了一絲溫柔與深情,令人難忘又心碎,更重要的是能帶來靈魂深處的感動和共鳴,這也是不插電的魅力之一!
繼2020年的倒數第二天發表中英雙語原創電音EP《光年之外》之後,「電音詩人」Steve Rocks(史蒂夫)與「全能唱作人」CDE再次聯手,在2021年2月14日情人節這天誠意奉獻該歌曲的不插電版——《光年之外 (Acoustic)》,鋼琴、古典吉他、Double Bass,和CDE存溫的嗓音,便是構建起《光年之外 (Acoustic)》的全部。
如果說電音版的《光年之外》是賽博朋克的斑斕色彩世界,那Acoustic版本則是帶你塌陷進冰冷的黑白漩渦。
褪去外在、刪除所有電子音色、飽滿的鼓組給人帶來的聽覺刺激之後,它依然有著難以被磨滅的靈魂,對於史蒂夫而言:創作應當優先於製作,正如「光年」一詞:一個以時間單位命名的距離單位。而音樂既是關於時間的藝術,也可以引申為距離的藝術,編曲人、音樂監製、錄音監製子涵Zan則在精簡的三聲部編配中,要求儘量克制音符、儘量把力量集中在某些關鍵的節奏點上。
對於聽眾而言,一首歌曲的好與壞,很大一部分的評判標準來自於歌者的演繹,電音改版的Acoustic音樂作品裡,什麼質感的嗓音會更加適合?參與本次的人聲監製、錄音監製餘孟霏FEI則認為,重要的是演繹者自己對於這首版本的理解和想要的表達,所有的聲音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歌曲,在自己的天賦聲音基礎上用發聲方法去調整,只要是誠實用心的聲音,都是動聽且動人的,不要太狹隘去給所謂的風格定義必須配備的嗓音標準,重要的是唱腔和情感表達方式!
演繹好一首歌的兩種情緒截然不同的版本,對於人聲演繹CDE來說也是一次新的嘗試,在這個版本的詮釋上,可以聽到更多低嚀淺唱的處理方式,但不丟失聲線上的力量和溫度;
歌曲演唱細節上的精心處理,使之情感自行娓娓道來。
在國內,電音尚未大規模「席捲」傳統流行音樂圈,擔任本次人聲監製、錄音監製師鄭俊樹則表示:」電音是一個蠻獨特的流派:它基本上都是由虛擬的音色構建出的。我覺得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觸電」,而且現在已經有包括流行音樂在內的諸多流派在融入電音的元素。我覺得這次的跨界特別好「,確實,」觸電「的音樂領域擴大了,國內的音樂聽眾才會對電子音樂本身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對待每一次的作品,不論是從史蒂夫自身的歌曲製作人,還是音樂MV的拍攝上,甚至是舞蹈的編排上,史蒂夫的團隊都是精雕細琢,此次《光年之外》Acoustic版本的MV更是唯美,導演Lynn Ye第一次聽到不插電版的demo時大吃了一驚,瞬時被這個美麗、Sentimental的旋律所打動;
這首歌所蘊含的情緒打動了MV裡的舞蹈演員Kuma Shin,在與導演的共同創作中,他們按照歌曲的結構逐段逐段地設計動作;
MV選擇黑白濾鏡也是希望觀看者能夠更專注的欣賞樂手與舞者在表演時所展現的情緒本身,而不會被任何其他因素幹擾。而黑白本身所蘊藏的涇渭分明的對立感,攝影助理劉陽還一度「吐槽」導演太狠了,拍啥都是高難度,創作團隊一絲不苟的精益求精最終打造了這支更具藝術層次的MV!
因為本次的MV也是運用了「由攝影師繞被攝主體做圓周運動,攝影機同時靠手持穩定器做自轉運動」的全新拍攝手法;
光年之外 距離 戀愛
吹散塵埃 你已不在
光年之外 不想醒來
暴露在冰冷空氣中的傷痛
對你吶喊
在發布這篇文章前,小編已將電音版《光年之外》與《光年之外(Acoustic)》反覆循環播放,不同的版本釋放不同的魅力;
歌曲看似悲傷,其實充滿著希望,它承載著史蒂夫幾位音樂人對於愛的理解,將他們的所想表達的情感轉化為每一句歌詞,每一個音符,只想安靜地為迷失的人們吟唱一首詩,在詩裡撥開謎霧,找尋自己的方向。
Steve Rocks的《光年之外(Acou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