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君看了一部剛上映的新片。
老實說,這部電影是本周上映的電影中番茄君最期待的。
但可惜的是,番茄君竟然在電影院睡著了。
這部電影就是
《俠探傑克:永不回頭》
提起都市俠探傑克理查爾,國內觀眾可能知之甚少。
但在英美,以他為主角的系列小說可是超級大IP。
自1997年作家李查德出版第一部傑克理查爾小說《殺人地板》至今,這個系列目前已有20部長篇小說以及9部中短篇,全球銷量接近一億冊。
原著小說之所以能夠大紅大紫,就是它迎合了美國讀者內心深處對於西部牛仔英雄的嚮往。
也難怪阿湯哥會對這個角色感興趣。
作為好萊塢一等一的巨星,阿湯哥無論從外型還是演技來說,絕對無可挑剔。
多年來,阿湯哥在大銀幕上,為影迷朋友們奉獻了無數個不同類型的經典形象。
著名的《碟中諜》系列自然是不必多說。
阿湯哥飾演的伊桑•亨特,身手高強,飛天遁地,是特工電影中,唯一可以和007相提並論的名字!
可以說,阿湯哥的電影,即使有些許失敗的作品,但沒有一個失敗的角色。
在《俠探傑克》裡面也一樣。
但是,阿湯哥出演硬漢偵探傑克有個巨大的障礙。
那就是……身高。
小說中的傑克理身高兩米,體重超過100公斤,重量級的彪形大漢。
而湯姆克魯斯身高1米70,體重更是未知數,完全就是原著形象的袖珍微縮版。
當剛得知阿湯哥要演繹超輕量級的傑克時,原著粉絲是可忍孰不可忍,發動網上抗議活動進行抵制。
關鍵時刻,小說原作者理察挺身而出,表示身高不是距離,體重不是問題,關鍵是氣質。
為了表示對阿湯哥的支持,理察甚至還在電影中客串演出。
還有很多人會把它拿來跟阿湯哥另一個經典的動作系列《碟中諜》中的伊桑•亨特拿來橫向比較。
阿湯哥對於這個問題,也有自己的見解。
不錯,比起《碟中諜》系列中上天入地的伊桑•亨特,打鬥戲份充滿了技術感和一種優雅的克制。
《俠探傑克》系列中的傑克,則更多的是像老牌美國式的孤膽英雄,一身硬漢磁場,打架也是充滿暴力感,拳拳到肉,招招見血。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俠探傑克:永不回頭》中,五十多歲高齡的阿湯哥,依然所有動作戲和特技場面親身上陣,奮不顧身的敬業精神讓人佩服。
事實上,近年來無論是《碟中諜5:神秘國度》還是《俠探傑克:永不回頭》,阿湯哥的動作戲不僅沒有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逝,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阿湯哥可以算得上是「外國的成龍」了。
當然《俠探傑克:永不回頭》看點,不只阿湯哥。
在第一部的口碑並不理想之後,派拉蒙公司找來了導演愛德華•茲威克前來操刀。
他拍過很多經典的電影,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燃情歲月》。
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大美女詹妮弗•康納利合作的電影《血鑽》,也讓小李子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同樣是和阿湯哥合作的電影《最後的武士》,讓世界永遠記住了穿著日本武士甲的阿湯哥。
可見這位導演,絕對一流水準。
導演還為阿湯哥量身配置了一位冒險女郎——
寇碧•史莫德斯。
出身於《老爸老媽浪漫史》的喜劇演員,越來越往女漢子的方向靠近。
這部電影裡,她又拿出了在《神盾特工局》裡職業女特工的勁兒,不僅拳腳功夫了得,跑起來也是腳下生風。
幾次差點把年過半百的阿湯哥帥在了身後。
這樣看來,這部《俠探傑克:永不回頭》,無論是從當家演員來看,還是從導演來看,都是值得期待的。
但為什麼會成為一部讓番茄君在電影院看睡著的電影呢?
原因有三。
首先是關於題材和人物。
前面我們也曾說到,《俠探傑克》系列中的傑克,更多的是像老牌美國式的孤膽英雄。
說好聽一點,是老牌,說不好聽一點,就是老套了。
縱觀現如今依然火熱的動作系列片,《007》中的邦德,永遠都帶著英國式的紳士和優雅。
《碟中諜》系列中的伊森,永遠都帶著美國式瀟灑和不羈。
這兩個角色,經過多部作品的塑造,一直都保持著人物身上那種獨一無二的特質。
使得這些經典人物的形象,能夠很快的跟同類型作品區分開來。
在此同時,《007》和《碟中諜》系列卻從來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
無論是主角的裝備又出了什麼讓人大開眼界的新花樣,還是主角們在電影中不斷嘗試更加高難度、更加富有視覺衝擊力的特技場面。
這些都是能夠讓一個系列電影經久不衰的核心原因。
在這方面,《俠探傑克》系列不僅在人設上毫無創新之點,很難將傑克和其他美式英雄區分開來。
更加讓人遺憾的是,儘管阿湯哥以讓人欽佩的敬業精神奮不顧身地親自拍攝了所有的特技場景。
但是影片特技的設計,都是我們大銀幕上看過很多遍的了,實在是難以讓人有驚喜的感覺。
另一個原因,就是極其糟糕的劇本。
影片的故事結構可以說是相當鬆散,全程除了最終和反派的大對決,幾乎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地方。
導演和編劇在處理文戲和武戲的搭配的時候,犯了很多不小的錯誤,以至於最後影片的故事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冗長沉悶的效果。
影片的故事,不斷重複「逃亡、被跟蹤、反跟蹤、打一架」這種極其單調的推進模式。
就好像幾篇小學生作文拼湊起來的一部長篇小說一樣,平淡得讓人犯困。
關於影片的名字,《俠探傑克》,番茄君只看到了阿湯哥,俠探在哪裡?
最後一點,就是無聊的細節。
最讓番茄君昏沉欲睡的,就是片中充滿套路感的細節。
就拿影片的開頭來說吧。
俠探傑克在一家小酒館打到了一圈地痞流氓,卻被當地警官以惡意傷人的罪名逮捕。
可是被戴上手銬的傑克毫不慌張,反而冷冷地看著警官冷冷地說:
「接下來的90秒會發生兩件事。第一,對面的那臺電話會響,第二,你會帶著我身上的這副手銬進監獄。」
看到這一部分,不僅片中的警官覺得滑天下之大稽,就連觀眾們恐怕也會感嘆:
「阿湯哥這B裝得漂亮!」
同時,也非常期待傑克接下來如何反敗為勝。
然而事實上,接下來的對話中,傑克馬上就提到了特納少校的名字,就像自己拆穿了西洋鏡一樣,瞬間洩了氣。
本來還沉浸在懸念中的我們,也瞬間明白了傑克背後是有軍方高官在支持的。
結果也不出意料,傑克是向軍方和警方舉報了這名警官,並在事後和特納少校的通話中開始了千篇一律的調情……
本來可以是懸念重生的精彩橋段,卻被導演自毀長城。
再說阿湯哥的打鬥戲,無疑阿湯哥年紀多大了,還是在很努力地保持身材。
一身健碩的肌肉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想摸兩下!
但是全片打鬥的場景,簡直不能再單調了!
不錯,美國的老式動作片確實以其厚重直接的暴力感,給人帶了很直觀的視覺體驗。
但是到了電影產業高度發達的今天,再這樣「打」,無疑就是一杯白開水了。
經典如《黑客帝國》也要開始向東方的武打設計「偷師」。
《俠探傑克》這種主打動作戲的電影,為什麼就不能有一點創新精神呢?
我們看到片中的傑克,打流氓,是一個直拳一個勾拳解決。
打刑警,還是一個直拳一個勾拳,打boss,還是直拳勾拳。
再不行就抱住對方死纏爛打!
這哪裡是俠探?分明就是街頭打架的混混的套路嘛!
《俠探傑克》的第一部雖然也存在很多問題,但卻是非常努力地在把破案元素和動作元素融合在一起。
而作為續集的《俠探傑克:永不回頭》卻放棄了這種值得挖掘的敘事方式。
而是直接開始了機械式的不同橋段的堆砌。
案情進展部分推進非常生硬,趣味大減。
總的來說,《俠探傑克:永不回頭》是一部平庸的作品,質量比起前作,還有些許不如。
番茄君希望阿湯哥拍完這部電影後,真正地永遠不要回頭了!
此文為番茄君和新片大判官聯合創作
親!後臺回復「250部」可獲取世界經典電影250部哦!
也可加番茄君微信號:gu985016047 歡迎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