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川幕府時期江戶擴大的原因,除了人口外,幕府稅收也是重要誘因
在日本時代劇中經常聽到諸如,奉行所處罰犯人的刑罰「逐出江戶 」,犯罪者潛伏在江戶期間被稱為「隱居在御府內」等。那麼所謂的江戶和御府內指的到底是哪裡呢?
也許會有人說江戶不就是現在的東京都,又或者是二十三區內,還有可能是在山手線內側等說法。事實上,這些都不是正確的答案。這是因為江戶在德川幕府統治的兩百六十五年間,江戶的範圍不斷發生變化。
首先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其範圍就不斷往周圍地區擴大,加上治安與行政會有不同的政府機關負責,就劃分出了該地是否為江戶的領土線。
如果以時代來看,要界定江戶的範圍,必須先確定是哪個時代,討伐赤穗浪士的元祿時期也好,遠山金四郎成為奉行的天保時期也好,總之一定要先確定出一個時代來。再者,也必須判別該土地為町奉行管轄地,還是幕府直轄領地的勘定奉行管轄地等。
江戶除了留有德川家康時代的大名及幕臣宅邸外,城鎮也讓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民容易聚集,因此就像現在免除固定資產稅的地租一樣,那時候也免除了佃租。免除佃租的區域為江戶,而城鎮的行政負責人當然是町奉行了,此外,監督治安也是町奉行的職責。
江戶時代初期,行政和治安的職責是重疊的,因此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然而,隨著市街地的擴大,都市型犯罪波及到了周邊地區,使得町奉行也必須負責那些區域。不過,周邊地區的佃租徵收,依然是由勘定奉行來管轄。即使該地區成為町奉行的管轄地得以免除佃租,幕府的稅收勢必就會減少,這當然會引起政府官員之間的管轄範圍鬥爭。
最後,幕府就在明和二年決定「以江戶城為中心的四周圍都是江戶的領土範圍」,而二十三年後,又進一步藉由刑罰「逐出江戶」的範圍,將品川、四谷、板橋、千住、本所、深川內側區域定位江戶領土。
儘管土地擴大,圍繞著江戶的領土鬥爭卻仍然沒有解決。於是,文政二年,幕府在地圖上劃出了實際的分割線,明確界定了範圍。首先,用紅色的線規劃處町奉行負責治安的範圍,即為「御府內」,而該地也因此被稱為「朱引內」。
其西邊為現在的山手線內,北至板橋、千住,冬至龜戶、小名木。而町奉行管轄的行政範圍,以被稱為「墨引內」的黑線所劃出,為高輪、白金、目黑、澀谷、高田、巢鴨、谷中、三之輪、本所、深川內側。
綜合以上所說,江戶這個詞的定義就相當困難。領土的擴張除了稅收外,還要平衡幕府內關於管轄範圍的鬥爭。幕府內部同樣不安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