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輪轉,冬去春來,陽光暖了,花兒開了,麥苗綠了,梨花白了,心兒亦隨之欣然怒放了,可,匆匆逝去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了,愴然漸褪的容顏也不可輪迴了,聲聲嘆,嘆聲聲……
臨近開學,三年級的她,在QQ裡寫道:「為什麼快樂的日子都過得這麼快啊?」
我回她:「寶貝,何止是快樂的日子過得快呢,就連不快樂的日子也是一樣的快呀,所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啊。」
不知是春風吹驚了愁感的神經,還是愁緒自個兒長出了翅膀。在這鶯飛草長的季節裡,在這花開明媚的時令裡,深埋在心底的絲絲感傷像是發了芽,躁動著,跳躍著,似是要與百花爭春,讓我時而陷進對時光、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慨與喟嘆中。
溫潤春風,吹軟了天,吹醒了地,吹綠了柳,吹紅了桃,更吹皺了我的心湖。花開花謝無聲,春去春回無語,無奈春緒泛開,情思悠悠轉轉,雖馨香繞指盈袖,閒愁卻縷縷頻添。
人至中年,驀然回首,終是醒悟,人生已過半,歲月忽已晚;人行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一曲清音,《疏梅弄影》,循環來,循環去,徐徐緩緩,幽幽怨怨,纏纏繞繞,繾繾綣綣,疏梅橫斜,弄影寂寂,暗香浮動,月影婆娑。流年付水流,年華逝似煙。
一歲年齡一歲人,人生彈指空似水。歲歲年年,青山無恙,年年歲歲,人卻不同。
純真爛漫的孩童時代,在懵懂無邪中倏忽而過;陽光燦爛的豆蔻年華,於青澀嬌羞中剎那而逝。
飽滿旺盛的青春歲月,在輕狂不諳世事中倉倉然飄散;旺盛充沛的青年時代,於前途路上摸爬滾打中茫茫然逃竄。
終於臨來而立之年,卻又開始陷入上有老下有小的操勞疲累中,日子也就在孩子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的渾沌中瘋瘋然流逝。
而今匆匆然跨入不惑年歲,卻想著偷得浮生半日閒,頤心養性,還未待明心見性,卻常思既往憶昨昔,徒增憂愁,頻添傷情。行將半生的日子,如浮雲隨風散開去,凝思回眸,卻發覺沒有一個日子是記憶猶新的,沒有一程往事能和盤託出的,這如梭的歲月,這似箭的光陰,這輕描淡寫的人生,叫人怎不扼腕嘆息,叫人怎不託腮沉想?
朱自清在《匆匆》裡寫道:「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如梭的歲月,讓我們漸漸學會了處世不驚,隨遇而安;似箭的光陰,讓我們慢慢曉得了順其自然,聚散隨緣。同時,這一去不復返的時光,亦徒增了我們多少無奈與傷感。
如飛的歲月,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沉默,已然深知,言多必有失,寡言才養氣;如流的光陰,讓我們變得愈來愈安靜,因為知道,寧靜才能致遠,淡泊方可從容。
歲月的打磨,讓我們學會了刪繁就簡,終究知道,尋得一份寧靜的心靈,才是生命的本真與初心;時光的沉澱,也讓我們知道了安之若素,學會在平平淡淡中尋求一份真與純,在安安穩穩中提取一份實誠與美好。
終歸明白,短暫人生,荏苒光陰,除卻人與人的關係,還有人與自然的關係,人唯有真正融入大自然中,才可釋放出真正的快樂與慈悲。因而,真正成僧成佛者,無不是在晨鐘暮鼓,青燈黃卷的禪宗佛法的清淨氛圍下,方才修得正果,那些個輕敲木魚的聲聲慢,那些個誦經念佛的悠悠佛音,怎能不叫人心性空明?怎能不渡人又渡己?
光陰的使然下,歲月的悽然中,去的儘管去著,來的儘管來著,曾經再濃的情意也越來越淡,往日再深的經歷也越來越淺,濃濃淡淡,深深淺淺,緣來緣去,因因果果,奔活一世,窮盡一生,為誰辛苦為誰忙?終是參悟到,誰都只是誰的過客,誰都不是誰的誰。
春暖花開,心亦恬暖,然,情愫卻不盡然,思東想西,憶古傷昨,心事二三,傷愁縷縷,嘆歲月,怨光陰,千千結,結千千,不可語,不可言。
多想多想,閒來信步,低眉頷首,漫步西子湖畔,依依楊柳下,蓮步款款,纖纖素手,閒裁細葉一片,聊贈一段春,可,贈與誰去?
千迴百轉,兜兜轉轉,繁華盡處是平淡,鉛華洗卻是尋常。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光陰就在我這傷春悲秋的感懷中輕輕悄悄地挪移而去,歲月就在這萬物復甦的節拍中酸酸溜溜地振翅而飛,而我的年華也就在這昨日越來越多、明日越來越少中撒手而逃。因而,聰明的,抑或是年輕的你,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這僅有一生的時光的呢?有什麼資格去蹉跎歲月虛擲年華呢?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親愛的朋友,就讓我們一齊漫步在春天的田野上,訴說著春天的故事,翩翩起舞吧,如蝶,如蜂,如燕,如春風,如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