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胡曉鈺 網編:肖瑋 2020-12-17
潘家園市場28周年慶典活動「潘淘薈」將於12月22日正式拉開帷幕。歷時13天,二十餘場消費與體驗活動將跨年上演,今年的潘淘薈還將帶來「年度發布」內容——揭曉潘家園文化藝術品指數,推出潘家園禮物年度新品,為2020年度「潘大使」授獎,並全面解讀潘家園抖音電商直播基地、潘家園拍賣兩大全新業態。據了解,這一傳統文玩市場半年來的「破壁先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直播基地自11月18日正式營業至今,現單日成交總額破百萬;潘家園拍賣公司自6月成立截至11月底,已舉辦各類拍賣20場次。在業界人士看來,新業態將持續賦能潘家園舊貨市場的蝶變,打破文化藝術品傳統銷售路徑。
二十餘場活動破圈引流
一年一度的「潘淘薈」在歲末年終如約而至,眾多收藏愛好者與商戶們將齊聚二十八周年的潘家園市場。與往年一樣,二十餘場線上線下活動再次薈聚成藏圈跨年盛事。
談及今年活動的亮點,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盧長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在消費、體驗互動及內容層面上引流:「消費方面,參與活動的店鋪以明碼標價形式參與促銷,覆蓋潘家園舊貨市場內的所有經營品類。互動層面,遊客可在胡同街區體驗老北京走街串巷、買東賣西的時代風貌。非遺街區中,則有國家級、省級傳承人近距離展現技藝,同時,在北商房的培訓教室還將舉辦非遺技藝的親子手工體驗課。藏友們最感興趣的『硬貨』內容,免費鑑寶和公益講座將在活動期間如約而至。」
潘家園自主文創品牌「潘家園禮物」的上新也備受關注。據介紹,潘家園向經典致敬,推出年度力作——「復燒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以「故事開始的地方」為主題,記錄潘家園往事、記錄老北京文化休閒生活的2021懷舊主題日曆如期面市。帶有潘家園特色建築、地標元素的潘家園影背牆冰箱貼、華威裡18號地標冰箱貼成為了熱銷旅遊伴手禮。「硃砂摸金符」、洛陽鏟馬克杯,「盜墓小說」迷心中的靈魂老物件兒在融入了潘家園元素後,也將在潘淘薈現場正式發布。
潘家園作為朝陽區十大特色文旅消費街區之一,潘淘薈的舉辦也不僅限於藏圈的關注,更成為大眾打卡、消費的好去處。「95後」學生小張表示,已經連續參加過兩次潘淘薈,起初是穿漢服來拍照,無意間也培養了淘文玩的愛好。
對於商戶們來說,今年潘淘薈的意義更甚於以往。在潘家園經營連環畫長達16年之久的商戶楊東福表示:「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線上線下活動的舉辦很可貴。連環畫市場更有賴於展售交流,買家的購買力在這場年度慶典活動中將更為活躍。」
接連的活動之外,潘淘薈 「年度發布」的內容更是市場的風向標。據悉,12月22日當天舉辦的發布會將以「藝術品投資的網際網路時代」為主題,現場揭曉2020年度潘家園指數,並全面解讀潘家園抖音電商直播基地、潘家園拍賣兩大全新業態。
兩大新業態引市場蛻變
特殊的2020年也是潘家園市場以全新模式撬動文化藝術品市場蛻變升級的一年,而這一老牌文玩市場半年來的「破壁先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據潘家園規劃運營部經理孫瑋介紹,潘家園抖音電商直播基地自11月18日正式營業至今,現單日成交總額破百萬。定位於大眾、日常拍的北京潘家園拍賣有限公司自6月成立截至11月底,已舉辦各類拍賣20場次,單個拍品最高成交價11萬元。
談及直播與拍賣的嵌入,孫瑋指出,兩大板塊使得潘家園文玩藝術品生態鏈更為完整,潘家園作為平臺給予經營者的渠道和可能性也通過新業態的落成不斷豐富。經營者可以選擇與自己經營方向、經營品類相匹配的渠道或玩法,與潘家園共同成長。
可以看到,今年的潘家園藝術品拍賣會也將首次登陸潘淘薈,於12月27日在潘家園舊貨市場現代收藏品大廳二樓展廳舉槌。拍賣會共有拍品302件,包括中國古代錢幣、紙幣,名人信札、奏摺善本,其中錢幣類132件、名人信札類170件。重點拍品包括前蘇聯代為印製的中國人民銀行第二套工農像拾圓人民幣,北周靜帝宇文闡、大象元年(公元579年) 始鑄永通萬國錢幣,恩詔加爵慈壽皇太后等誥命,孝欽顯皇太后神牌升祔太廟儀式安排奏摺等,估價均基本在10萬元以上。
「拍賣是潘淘薈上的重要環節,這是潘家園自己的拍賣公司開拍,咱商戶們感覺更親切,參與也肯定更加積極。」已參加多次潘淘薈的商戶楊東福表示。
在直播方面,除了潘家園原有的淘寶、京東、微博等平臺,潘家園電商直播基地也將參與到此次潘淘薈中,形成線上的多角度聯動。活動期間,在抖音App搜索話題「潘淘薈」可看到活動短視頻,也可參與到入駐基地的電商主播直播活動。
在業界人士看來,潘家園是傳統文化與民間寶藏的聚集地,隨著新業態的湧現,也正在聚集著新藏家與年輕經營者。多位直播基地入駐商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線上新買家超過以往半數,且以「80後」、「90後」為主。
新老銷路互補中謀繁榮
多業態之下的潘家園市場,客群與經營者正在形成細分與互補。新業態也將持續賦能潘家園舊貨市場的蝶變,打破文化藝術品傳統銷售路徑。
據介紹,如電商直播基地等銷售形式,較適合文玩雜項、珠寶玉石類商戶「走量式」經營。以菩提手串、木製珠串為主營項目,受眾人群較寬、門檻相對較低的商家,已通過基地實現了自身的轉型升級,收穫了大量的成交額。與此同時,潘家園拍賣方面也在推進其他品類的拍賣活動,如千元左右的建盞、珠寶等,線上拍與線下專題大拍、日常拍、夜拍等方式結合,與潘家園原有的展銷形式形成搭配互補,為商戶拓展出貨渠道,提升銷量。
在線下的潘家園市場中,同樣有許多紮根傳統經營的老掌柜和手藝人。1999年便來到潘家園市場的工筆畫師張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直以來都是精雕細琢,一年只創作數張精品。在經營上也是多年未變,店中交易,或隨著他前往海外而銷往日本等地。對於直播等新業態,張鈺直言精力不足:「工筆畫繪製過程很慢,忙於創作,自己也沒時間學習直播等新技能。不知如何在直播中展示。」
傳統匠人「十年如一日」,但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時代已至。據了解,此次潘淘薈發布會現場還將以「藝術品投資的網際網路時代」為主題,盛邀業界專家學者共話藝術品投資的網際網路時代,探討傳統文化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
談及傳統碰撞數位化和潘家園競爭力的問題,孫瑋表示:從創辦潘家園線上官方店到搭建線上銷售平臺,從開設潘家園官方直播間再到打造潘家園抖音直播基地,潘家園在文化藝術品市場破壁先行,力求不斷完善市場業態、賦能行業升級,緊抓網際網路時代轉型發展脈絡,推動潘家園文化產業數位化、品牌化、國際化升級。 「潘家園舊貨市場發展至今已28年,這其中不乏從市場成立之初就在此經營的老商戶,他們年齡較大,一方面對新業態的接受需要時間,另一方面也有自己作為傳統老掌柜的堅守。作為平臺的經營者,在理解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如何帶動更多商家,深入參與到潘家園的新業態發展當中來,從而實現平臺與用戶的共同繁榮。」
北京商報記者 胡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