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明說,「乾坤大挪移」之所以難練,其根本就在於內力。許多聰明才智、武學修為遠勝於張無忌的人,經歷數十年的苦修都沒能練成,最終還走火入魔,其間的分別,便在於張無忌內力有餘,而這些人卻是內力不足。張無忌假如沒有練成功行圓滿的大成版「九陽神功」,他也不可能練到最高層「乾坤大挪移」。
一.「乾坤大挪移」的難練在於對內力的深厚,有極高的要求。
「乾坤大挪移心法」,就如小說中所說那般,實則就是運勁使力一項極巧妙的法門,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內勁」,根本的道理就在於發揮每人本身所儲蓄的潛力。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在緊急關頭,往往都能將體內的潛能都發揮出來去負起千斤,做出在平時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便是巧用了內勁。「乾坤大挪移」其實就是極為巧妙的將內勁運用出來的一門功法,只是在武俠世界裡,這種內勁說的便是內力,「乾坤大挪移」便是要將內力加以調動、運御和鞏固,然後發揮出極致的威力。
張無忌在練就「九陽神功」之後,就是本身已經儲蓄了當世無人能比的內力,只是未得高人指點,未學高明武功,運使不出來。他修習「乾坤大挪移心法」,就等於是及時受到了高人的指點,知發既成,輕易的將他體內的潛力發揮出來,讓他能夠運行自然,收放自如。
這門心法之所以難練,稍一不慎便會走火入魔,全因運勁的法門複雜巧妙無比,而練功者卻無雄渾的內力與之相輔。這就是說,想要通過「乾坤大挪移」的運勁之法去調動體內的內勁,那首先必須是你的體內有足夠的內力可以調動和運使。這些練功者本身就沒有能夠調動得出來的內力去運使,就像在極其乾涸之處去抽水,但這些人卻不知道這回事,一味的去汲取調動,勉強修習,又怎麼會有無緣無故的內力去調動得出來呢?這等於是變成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這種情況之下,繼續去強行修煉下去,就等於是將體內本就所剩無幾的內力抽乾。內力一無,勁力全消,要不就是提前體力耗盡而死;要不就是沒有了足夠的內力,去支撐、控制和運御已經被調動出來的內力所產生的那股氣勁,做不到收放自如,然後真氣亂串,內息分岔甚至是相衝相撞,引致經脈盡斷,走火入魔而死。像練成第五層的明教第八代的鐘教主,練成第四層的陽頂天,他們練成當天就走火入魔,便是駕馭不了第五層所產生的那股內勁。
其實就如小說所言,也是張無忌機緣巧合,先練成「九陽神功」,再練「乾坤大挪移」,便順理成章,倘若倒轉過來,這「乾坤大挪移」便是第一層功夫張無忌也難練成。因為在修煉「九陽神功」之前,張無忌可以說是毫無內力可言。實際上張無忌不僅是練成了「乾坤大挪移」,更是在「乾坤大挪移心法」這門高深武學的引導中,將自己的「九陽神功」更加融會貫通,運行自然,收放自如,兩者可謂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也是張無忌武學之路在外功走上正道的開始,武學修為也因此再上了一個境界。
所謂得道者多助,也正是張無忌天性仁慈,才讓他獲得這麼多天賜的機緣。在崑崙仙谷,若不是他救了白猿,也不可能得到它肚子裡的《九陽真經》,若不是他為救蛛兒,也不可能被說不得裝進「乾坤一氣袋」,而練到「乾坤大挪移」第七層之時,也正因為他知足不辱之心,才讓他避免了走火入魔之禍。因此,張無忌的性格還有悟性,也是成就他練成兩大神功的一大原因。
二.張無忌能快速練成「乾坤大挪移」,完全得益於他練成了大成版的「九陽神功」。
實際上修煉「乾坤大挪移」,一看內力,二看悟性。而內力講的不是勁強和精純,而是深厚。在羽菱君個人看來,修煉「乾坤大挪移」,每修煉一層,就會先消耗掉自己原先的一部分內力,剩下的還必須要有足夠的內力做支撐,去駕馭練就這一層神功的氣勁,駕馭得了,收放自如,內力得以回增,會比修煉之前的內力更強。但到了第二層又要消耗掉更大的內力,而這消耗掉的內力,要比在上一層所匯聚的內力可能還要多,以此類推一層比一層的消耗大。
這種情況下能否繼續突破,看的就是自身的內力有多深厚,而且這種深厚不是非一般的深厚,更關鍵還在於要求內力能夠源源不竭的提供。那麼基於這樣的要求,除非就是內力能夠及時自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像那水資源極其豐富,千年不竭的泉眼,不斷的湧出泉水,任憑你怎麼抽取都不會幹涸。
假如修煉者內力不能及時自生,源源不竭的提供,任你內力深厚,但是人力自有盡時,像楊逍那般,練成第一、二層,尚能支撐得了,但想再練一層,已經是有心無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只能再行修煉內功,繼續積蓄內力,積蓄到足夠的內力再去行修煉下一層。但是內功的修煉又豈是那麼容易的,每一寸內力都是積年累月的苦練之功,沒精深的內功心法,十年或者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潛修,也未必能匯聚到足以去修煉下一層的內力。楊逍修煉了幾十年,便是始終停留在第二層,突破不了第三層。

這也是「乾坤大挪移心法」中註明:「第二層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焉者十四年可成,如練至二十一年而無進展,則不可再練第三層,以防走火入魔,無可解救」的原因。
大成版的「九陽神功」,實際上就是解決了內力自生不息的問題。正是因為「九陽神功」,內力能夠自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才讓張無忌在修煉了一層之後,及時就有充沛的內力去支撐下一層的修煉,即便是一層的內力所需高過一層,對他來說也都不足為懼。
真而正練成大成版「九陽神功」的,除了鬥酒神僧,可能就只有張無忌一人了。覺遠大師雖然練全了《九陽真經》,但他的「九陽神功」並未功行圓滿,不然當年在救張三丰和郭襄逃出少林之後,也不會真氣耗盡力竭而死了。只有張無忌在「乾坤一氣袋」的機緣之下,衝破了最後玄關,周身所有穴位全部圓滿通關,才練就了大成版的「九陽神功」。其中的區別,就是內力能否自生不息。
因此,在羽菱君個人看來,就練「乾坤大挪移」而言,像前後五絕都不可能像張無忌那般練到「乾坤大挪移」的最高層。即便是同練「九陽神功」的覺遠大師復世,也不可能做到,張無忌若是沒有練成大成版的「九陽神功」,他也同樣不可能做到。張三丰的內力雖然精純,但深厚程度也只是「九陰神功」大成的郭靖一般,他應能練成第五層而不會走火入魔,不過以他的武理修為,他不會強行去練,而且也不屑於去練。而創造這門神功之人,他雖創下了這門武功,但他絕不可能像張無忌那樣在半日間就練到了第六層,他必然是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積蓄內力,一層一層的去開發,最終第七層就是他憑空想像出來的而已,他自己也未練成。
「乾坤大挪移」難練,可算的上金庸武俠裡居首的,歷來修煉者走火入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太玄經》難練只不過是創功者有意為難後人,以《俠客行》的詩句和蝌蚪文去迷惑修煉者,看懂之後修煉的石破天,修煉起來並不困難。而「十三層龍象般若功」的創功人,連第十層也未練到,第十三層只不過是個想像而已,根本沒有可行性。其實這麼說來,在《九陰真經》基礎和未竟之處上添磚加瓦,解決了中原武林武學上內功修煉上,內力能夠自生不息這個難題的鬥酒神僧,或許才當真是了不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