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臺作》蘇軾 | 詩酒趁年華

2021-02-07 古詩詞文欣賞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


  這首詞為雙調,比原來的單調的《望江南》增加了一疊。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景象,包括三個層次。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登上超然臺遠眺,春色尚未褪盡,和風習習,吹起柳絲千條細。首先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意暮而未老。「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這一灣護城河水繞了半座城,滿城內皆是春花燦爛。其次,三、四句直說,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煙雨暗千家。」五句是說,迷迷濛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


  三個層次顯示有一個特寫鏡頭導入,再是大場面的鋪敘,最後,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滿城風光,盡收眼底。這是上片,寫春景。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寒食後,酒醒卻諮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說,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這首詞從「春未老」說起,既是針對時令,謂春風、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滿春意,生機勃勃,同時也是針對自己老大無成而發的,所謂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見內心是不自在的。從這個意義上看,蘇東坡實際上並不真能超然,這種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蘇東坡精神世界的真實體現。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相關焦點

  • 山東諸城:超然臺上春未老 詩酒趁年華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6日訊 4月6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了《山東諸城:超然臺上春未老 詩酒趁年華 》,對位於諸城市的超然臺及清明時節諸城民俗進行了報導。全文如下: 清明時節總是容易引發人們的文思和詩情。
  • 清明節話清明《望江南超然臺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是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文學家、書法家,常稱他為蘇東坡。唐朝和宋朝是我國古代文學興盛發展的時期,當時有八位極具影響力的文學家和詩人,統稱為「唐宋八大家」,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父親蘇洵並稱「三蘇」,佔了八大家當中的三個名額,足以體現他們一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三蘇之中,蘇軾的名氣最大。宋代人稱他「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就是說東坡的才華高到什麼地步呢?他用寫文章之餘的精力寫詩,又用寫詩之餘的精力作詞。
  • 「詩酒趁年華」,蘇軾的詩詞也是我們詩酒的青春
    通過蘇軾的五首詩詞,我們一起來探索青春的美好。04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臺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詩酒趁年華,趁著年輕,要盡情的去談夢想,要盡情的去實現理想。許多人會將這句「詩酒趁年華」曲解,會理解為趁著年輕,要去盡興的喝酒作詩。
  • 世人皆愛東坡詞,雙調《望江南·超然臺作》,豁達灑脫驚豔眾人
    蘇軾筆下誕生了無數驚豔世人的佳作,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賞析的就是其中一首詩篇《望江南·超然臺作》。《望江南·超然臺作》宋代: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首詞是在蘇軾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失利後,從杭州調到密州當地方官後所創作的。
  • 此心安處是吾鄉——密州為官,蘇軾依舊「詩酒趁年華」
    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自杭州調知密州,時三十九歲。為政期間,他滅蝗除盜,鑿井祈雨,收置棄嬰,密州百姓無不稱讚。做為樂天派的文人,他自然少不了吟詩作詞,也好讓當地的「蘇粉」不至於失望。密州城北的城牆上有個土臺,蘇軾到任後加以維修,復加棟宇,做登眺之所。蘇轍為其命名為」超然臺」,並著《超然臺賦》贈兄。
  • 蘇軾登上超然臺,眺望眼前美景,道出千古名句,至今流傳,太經典
    詩人蘇軾登上超然臺,眺望著眼前的美景,卻萌生出對家鄉的無限懷念之情公元1076年,詩人蘇軾在他所創作的詩歌《超然臺記》中記載到: "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
  • 蘇軾39歲被調任,卻無消極情緒,登超然臺作詞,盡顯達觀
    其實不然,青壯年時候的蘇軾,在面對人生磨難之時,就已經有豁達之心了。正如蘇軾在他39歲被調任的時候所創作的這首詞,《望江南·超然臺作》,我們就能從其中感受到這一份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樂天」。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這首詞,創作於公元1076年,暮春時節。
  • 古文觀止·第40講|《超然臺記》:詩酒趁年華
    我們採摘園子裡的蔬菜,釣取池塘裡的遊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讚嘆:「多麼快活的遊樂啊!」管他物質捉襟見肘,管他仕途困頓蹇仄,只要有酒有客有不負良辰美景之心即可。多麼達觀、瀟灑!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 蘇軾這首詞讀來讓人感傷不已,更是表達出了詩人有家難回的痛苦!
    至少是會顯得沒那麼有趣,也沒有那麼的豐富,蘇軾的無論是詩,還是詞,那都是寫得極為深刻,同時也不乏幽默,特別是他被貶到偏遠之地,遠離當時的京都,內心其實是非常的痛苦,但是蘇軾卻所這一份痛苦化為力量,從而依舊在生活中創造出了奇蹟,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成就了自己的一世美名,同時他的作品,也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 望江南
    歌曲《望江南》的歌詞來自唐代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
  • 大詩人蘇軾為情所困,一生娶了三個女人,卻誰讓他情有獨鍾?
    以一人之力開創一個時代的詩、書、詞、文、畫之先河;以一己之身力挽一個王朝的宦海狂瀾;以一腔熱血體恤人間冷暖、普濟黎民蒼生;以一往情深詮釋對三位紅顏的至死不渝蘇東坡先生一生中共有三個女人走入他生命,與之攜手共濟,也正是這三個女人讓東坡詞中出現了婉約纏綿的驚世之作。王弗1054年,四川眉州,18歲的蘇軾迎娶了16歲的王弗。婚後,王弗終日陪伴蘇軾,為他「紅袖添香」,當他的賢內助。
  • 人文課堂 | 非關此地獨超然
    在蘇東坡的文化性格之中,致君堯舜、濟世濟民的儒家思想固然是終其一生的性格底色,但超然曠達、隨遇而安更是他贏得後世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1075年,蘇東坡差人到安丘一帶採伐木材,來修理破敗的官舍、荒蕪的庭園。動工後,他發現官舍庭園之北,有一座雖然廢舊、但視野極佳的城臺,於是他就對其稍加修葺,使其成了一處「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可以登臨遠眺、極目騁懷的休閒勝地。
  • 讓你感到親切敬佩的樂天派詩人|蘇軾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讀蘇軾幾首著名的茶詩茶詞,簡單看北宋飲茶的那些事兒
    蘇軾的著名詞作《望江南·超然臺作》中有「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佳句。這幾句詞新奇獨特,其實除了意境絕妙之外,也因為蘇軾本人,便是一個地道的愛茶之人。蘇軾對當時十分流行的煎茶、點茶、鬥茶等茶藝活動,都有著生動且深刻的描寫我們來看:【一、煎茶】蘇軾在《汲江煎茶》中說道(節選):【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
    寫帝王豔情,表達得清涼幽寂,可見作者超然的審美品位。   【注釋】①孟昶:五代後蜀國主,後降宋。②花蕊夫人:孟蜀寵妃,姓徐,一說姓費,別號花蕊夫人。③摩訶池:在後蜀宣華苑中。④水殿:指摩河池中或附近臨水的宮殿。⑤河漢:銀河⑥金波:月光。
  • 一壺濁酒盡餘歡:東坡居士的十首飲酒詩
    不過,人們普遍認同的有猿猴造酒、儀狄造酒、杜康造酒三種。幾乎可以說,酒的文化幾乎伴隨著整個華夏文明。俗話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中國是的詩歷史悠久,中國的酒也源淵流長。中國的詩人似乎尤其愛酒,寫下了無數關於酒的膾炙人口的詩句。酒與詩,承載著中國詩人千百年的靈動與情感。中國的詩人喝盡了酒,也寫盡了酒。惆悵的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