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營是河北省遷安市的一個古鎮,自古就是京東四大名鎮之一。這裡街市繁華、民眾富裕。建昌營清真寺位於回民村內,始建於明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其後的清代也有重修,至今已有近580年歷史。古寺採用明、清兩朝皇家園林式建築風格,造型奇特,莊重古樸,現仍基本保持原貌,屬中國古典式建築群。禮拜殿為捲簾式磚木結構,飛格高翹,雄偉壯麗。窯殿為四角攢尖亭,頂端置金色寶葫蘆。殿前抱廈鬥拱,翼角翹起,廈內有四個字的匾額數塊,分別為「普慈世界」、「天堂正路」、「太初之初」、「松風水月」、「彼善西方」、「美宇隆思」等。
清真寺的寺院佔地面積約五畝,殿堂樓閣共三十六間,有門樓、前廊、大殿、頂樓、南北講堂和學堂,還有女禮拜寺和沐浴室等。大殿由三棟建築構成一體,前廊面東三間,上面筒瓦泥鰍脊,莊重古樸;正殿上懸掛康熙五十八年邑紳李梅父子重修此寺後贈送的「彼善西方」匾額;兩邊磚垛上刻鏤精細,尤以南山牆上的「花鹿覓食」最為精美。明柱和橫檁上均有彩繪圖案和花卉鑲嵌,觀之熠然生輝。大殿抱廈下掛著「清在個中,一片冰心參本色;真尋像外,三更水月悟根源」的木刻對聯。窖殿帥脊上的「龍戲珠」,昂首翹尾,惟妙惟肖。南北講堂對峙,與大殿相襯,顯得格外和諧。寺內尚存一鼎明宣德六年工部尚書吳邦佐監造的鑄銅香爐,外面還鑄有阿拉伯文字。
1924年,在原大殿西邊接建的大殿上又修建了17米高的六角形頂樓。天房殿後的磚壁上刻有李慕臣題寫的「清真古寺」四個大字。寺內蒼松遮地,古柏參天,蒼勁挺拔,頂樓高聳,絢麗生輝。然而不幸的是,在「十年浩劫」中,清真寺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古人所題的楹聯、匾額所剩無幾。
1976年,遷安縣成立了清真寺管委會。清真寺的修復工作被提上日程。後由縣、鎮兩級政府撥款和眾穆斯林自動捐資,於1980年修復了三間南講堂,三間沐浴室和大殿。1986年至1993年,又陸續修建了水房、門樓、女水房和女禮拜寺。1996年擴建了大殿、窖房,普修殿堂。大殿遍鋪地毯,正面18扇大門全部換新,抱廈上懸掛著書法家賈宗武題寫的「太初之初」、「敬為主道」以及穆斯林書等新老數塊匾額,使清真古寺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重現了往日的風採。現遷安清真古寺已經成為唐山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