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想要打開空調續命,卻發現有娃在一邊睡覺,任何製冷設備都是用不上的。
無奈,翻開手機,突然想起昔日看過的「龍貓」,於是,一個鯉魚打挺,做起來打開了電腦。
再次看這部影片,感觸已經非同從前。
除了對影片是那一片片清爽的日本本土風光有著不停的讚嘆外,更是因為閱歷不同,對其內涵有了更多的解讀。
先從那些詩情畫意的風景開始說起吧。
龍貓的老家位於東京西北部的多摩湖和狹山湖區。
從出行導航圖中,我找到了從到達哪裡的方法。
東京站搭乘西武狹山線,到下山口下車,步行15分鐘,入眼的就是沒有邊際的稻田和筆直的樹幹支撐起的綠色的華蓋。
而這裡就是動畫片龍貓的所在地了。
如果你想來到此處參觀,即便是時隔十幾年,這裡的景致也沒有被改變過。
還有那個雨夜裡,小姐妹等爸爸的巴士站、孩子們和龍貓坐在樹枝上進行「湖上垂釣的多摩湖畔、就連滑落進森林隧道,進而與龍貓遭遇的場景也都是真實的守著哪裡,置身其中就仿佛我們正在等待著與龍貓和孩子們的相遇。
突然,覺點有點突兀,我一個人沉浸其中,可能還有人沒有看過《龍貓》這部動畫片吧。
其實早在三十年前,宮崎駿的這部動畫就已經以《鄰居託託羅》的身份來到過中國做客。
可惜,那時由於電影票昂貴的緣故,有太多人都錯過了這部美好的「友情大戲」。
整篇講述了一個11歲的小孩草壁皋月和5歲的妹妹草壁米跟著父親從城裡搬到鄉下去住。在哪裡他們與一些很奇異的小精靈們相遇了。
這些奇怪的小傢伙們,不但能夠自由的乘坐貓汽車,還會將橡樹籽才來送給兩個孩子做禮物。
後來,小的草壁米發現,這些「禮物」不同尋常,它能借著風瞬間長成一顆超大的橡樹。
在這些「新朋友」的陪伴下,草壁皋月和妹妹草壁米很快就適應了在鄉村的生活。
一天草壁米想要去看望住在醫院的母親。
可由於迷路,無論是醫院還是家裡都不見她的蹤影。
草壁皋月慌亂間,想起了貓汽車。
那可是個熟悉這裡每一寸土地,又速度極快的神奇汽車。
他的想法沒有錯,貓汽車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甚至比他想像中的更完美,不但幫他找到了自己的妹妹,甚至還被送到醫院,得以和母親見面。
不難看出,這是一部從兒童視角來看待世界的故事。
從心理學上的角度上講,一個孩子突然改變了居住的環境,自然是充滿樂恐懼和孤獨感的。
而宮崎駿卻利用小小的精靈來化解孩子們緊張的情緒。並利用龍貓這個角色來幫助孩子們消極不適,重建溫馨。
於是原本還覺得生活就是苦難的孩子由此而建立起了獨立向上的勇氣和信心。
第一次見到影片中的龍貓是,個人是覺得蠻可愛的,一點都不會有恐懼感,因為它像極了我家孩子床頭的那隻毛絨熊。
身體視乎是軟綿綿的,很茂密的容貌給人以安慰和順貼的感覺。
後來,體型碩大的它竟然還能和孩子一起蹦蹦跳跳,玩的開心快樂。
還真是孩子們的好夥伴啊。
其實,不單單是劇中的小主角們,即便是我們,電視前的孩子或者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又何嘗不想擁有一個「龍貓」這樣的朋友呢。
即擁有力量和神奇的本領,又能善良以待,真誠而又全心全意。
不同於宮崎駿其他的作品,這篇《龍貓》反應出的主題要多很多。
1.小姐妹倆在鄉野草地之間的嬉戲打鬧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他也暗喻了我們現代的孩子早已失去了這樣享受快樂童年的權利。
2.父女三人那歡聲笑語讓人動容,讓我們現代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們不禁自問,我們彼此間還存在這樣的關愛和呵護嗎?到底我們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如何相處的?
3.處處生機盎然的景象,從天到地,從森林到湖泊,無不顯示出環境靜美的畫卷之感。回到現實中來,再來回望我們所觸及的地方。一棟棟鋼筋混凝土澆築成了「蝸居」,人們之間一切無我無關的麻木不仁。
最後我們用一個網友這樣的陳述來完結這篇文章:真誠善良的龍貓撐著傘靜靜的為小姐妹們打著傘。就好像我們曾經多麼渴望的天使降臨,他無時無刻的不再注視著自己,關心著自己,保護著自己,又好像媽媽那些隱形的守候,讓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充滿信心,毫無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