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綜藝節目追求娛樂化與感官刺激似乎已成定律,而帶來的惡果是同質化的惡性競爭與創新思維枯竭後的疲憊感。在數量日趨井噴的狀態下,網絡自製綜藝想要做出特色,不光要有新意,更要有心意。
與其盲目追求娛樂性,不如將感官愉悅功能擴展到觀眾的內心需求滿足。騰訊視頻近期發起的「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就是把《拜託了冰箱》這個備受好評的網絡綜藝,與公益活動相結合,助力社會正能量的傳遞。
當公益與網綜結合,在娛樂時代深挖網綜的社會價值,是騰訊視頻身為時代瞭望者不斷進行的有益嘗試。這一次,它又站在了行業發展趨勢的前端。
食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也正是因為它的常見,食物往往成為大眾極易忽略的細節,據相關調查顯示,每年全球浪費的食物總量高達約合13億噸,食物的浪費已然成為了全球不容忽視的問題。
「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正是一個號召大家分享餘糧,不浪費食物的公益項目。通過在城市裡設立智能愛心冰箱,將食物免費提供給城市邊緣群體,最終達成分享概念的普及和食物的有效利用。同時,智能愛心冰箱也通過對流程的嚴密監管確保了捐贈食品的安全與食品領取的標準化管理,讓每一份食物都能到達有需要的人手裡。
智能愛心冰箱圖片
一份愛心食物,傳遞的是一份關愛;一個愛心冰箱,關注的是城市邊緣群體的生活質量;一個分享計劃,提升的是邊緣人群社會融合度。傳遞愛心之間,人人可參與、人人在分享。當一名環衛工人從首臺智能愛心冰箱裡拿到食物時,他綻放的笑容或許是這一切付出的價值所在。
為了填滿智能愛心冰箱,讓更多人知道「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4月12日,壹基金、騰訊公益、騰訊視頻還聯合發起了一場特殊的線下活動——以食物換音樂,這場活動也宣告著「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的正式啟動。通過極具創意的活動形式普及分享概念,比起直白的籌款活動,這種形式明顯更為貼心。活動中,兩位民謠歌手用音樂喚起聽眾內心的柔軟,來自參與者的500份愛心食物迅速填滿了冰箱。多位音樂人的互動參與、食物與音樂分享的狂歡,充分調動起觀眾的熱情,既將智能愛心冰箱填得滿滿當當,也將食物分享的概念傳遞給他人。
食物換取音樂活動
除藉助線下活動倡導分享概念外,《拜託了冰箱》節目中也對分享計劃進行了號召,線上公益活動「我的食物分你一半」也將於近日即將上線。分享計劃才剛啟動,就已經得到了多個城市的響應。目前,北京與成都的智能愛心冰箱都已正式落地,未來,上海、杭州、青島、西安、鄭州等城市也將持續設立。從一個人到一座城,「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通過分享觀念的輸出與落地活動的結合,讓更多的人參與這一場分享盛宴,獲得了社會的讚譽。
2
多維度突破,《拜託了冰箱》同時發力內容與內涵
《拜託了冰箱》做到第三季,還能維持高水準的製作與高口碑,離不開騰訊視頻對節目內容的不斷探索。在保留前兩季優點的前提下,《拜託了冰箱》第三季在節目內容和模式上都再度深加工,實現了全面升級。
當然,《拜託了冰箱》第三季最大的突破是將公益與綜藝無縫結合,使這一檔以明星為主的節目擁有了獨立於娛樂之外的社會價值觀。什麼是公益?莎士比亞認為,「是高尚人格的真實標記。」以往「綜藝+公益」的嘗試也屢有出現,但往往是把一些獨立於節目之外的公益事件生硬加載到節目中,再通過明星號召擴大傳播效果。此次《拜託了冰箱》則將公益與節目結合得恰到好處,處處體現著溫暖與愛心。
騰訊視頻《拜託了冰箱》自開播以來,「暖心又暖胃」的節目風格獲得網友普遍認可。節目以冰箱作為洞悉生活的載體,通過食物發現一個個流動著生活溫情的細節故事。經過一次又一次冰箱門的開啟與故事的深挖,冰箱和食物早已不是單一概念的解析,而是喚起屏幕內外情感共鳴的重要工具。也正是因為《拜託了冰箱》獨有的暖,成為了它與智能愛心冰箱的情感契合點,不論是節目內還是生活中,冰箱始終作為一個紐帶連接不同的人,打破陌生人之間的情感防線。智能愛心冰箱的出現,讓「暖」的概念實體化,互助式的分享行為也為冰箱賦予了特殊的社會意義。
雖然目前「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啟動不久,智能愛心冰箱也才剛剛踏出一小步,但每一次捐贈、每一次分享,都是公益路上的一次前行,誰能說這臺充滿愛意的「冰箱」日後不會變成愛心人士的集結暗號呢?
3
娛樂矩陣布局品質化 ,「去快餐化」調動大眾心理訴求
將網絡綜藝與公益計劃相結合併不是騰訊視頻一時心血來潮。從近幾年騰訊視頻發起或參與的公益活動就可窺見它對綜藝娛樂價值的思考。2016年,《拜託了衣櫥》參與「愛心衣櫥」公益活動,為偏遠、貧困和高寒地區的孩子送去溫暖衣物,2017年,《放開我北鼻》發起「北鼻列車」呼籲為弱勢群體讓座,兩次活動反響都十分熱烈。而《拜託了冰箱》所參與的「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則從分享食物角度深入公益的內核,向社會傳達著溫暖。
愛心衣櫥
北鼻專列
從最基礎的「衣食住行」出發,騰訊視頻將公益注入節目,讓公益的影響擴展延伸,在這一娛樂與公益的巧妙結合下,綜藝節目也脫離了淺層的娛樂內涵,有了「公益芯」,真正成為了有價值引導的文化內容。
可以說,《拜託了冰箱》系列的成功之處在於,從「吃」的生活細節著手,傳遞社會的正能量,對於《拜託了冰箱》第三季和「拜託了!冰箱」分享計劃來說,不僅僅是喚醒了受助者臉上的笑容,也喚起大眾對於現實生活的關注。
能夠製作出《拜託了冰箱》這種「寓教於樂」的網絡綜藝,收穫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離不開騰訊視頻的深耕布局。在這個自製網絡綜藝崛起的時代,究竟用什麼去吸引用戶、增加受眾粘性呢?娛樂類型化是一條路,內容品質化是另一條路。騰訊視頻所打造的娛樂矩陣不斷發力,曾打造出多個「爆款」,在2017年也同樣製作出類型多樣、口味多變的娛樂大餐,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同時,騰訊視頻也分外注重作品的質量,有意識地「去快餐化」,在娛樂內容上融合文化、公益等內涵,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著理性與智慧的調動,從而在節目裡呈現出一種對社會和深層次文化的觀照。讓觀眾在觀賞過後還能有所思考、有所領悟、有所收穫,用優質內容,對得起觀眾在騰訊視頻上付出的時間,真正「不負好時光」。
學術合作聯繫人:聶智洋(微信號:i87062760),添加時請註明:姓名+職稱+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