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a Napoli」 中文的意思是「美麗的那不勒斯」。這家南京路背後小馬路南匯路上的義大利餐廳一直在我的wish list 上,曾經預訂過一兩次,但都沒有成行。那天,趁著家人的慶生,終於坐在「Bella Napoli」的店堂裡了。
等著也是等,要了一份餐前麵包,還有不少網友推薦的呢。
柳條籃底,白色餐巾上窩著五塊大小不一,模樣隨性的小餐包,上面還質樸地撲了層白麵粉。麥色的外殼烤得軟硬剛好,放到嘴裡,有著相當的脆性。麵包的芯子裡不是那種誇張的充滿孔洞的鬆軟和彈性,手指捏上去後,能緩慢地回彈。麵包帶著微微的發酵酸味,不是現烤剛出爐的,也就聞不到那烘烤的麥香了。
慢條斯理地撕下一塊麵包,重重地蘸過餐盤上的橄欖油,好打發等待的時間。路過的侍者打趣道,「別都吃完了,待一會兒就吃不下主菜了。」
開場的是網友推薦第一的熟小牛肉片配吞拿魚醬Vitello tonnato和另外一道頭盤炸魷魚配塔塔醬Frittura di calamari。
切成薄片的粉色小牛肉被一層米色的吞拿魚醬所掩蓋著。吃在嘴裡,滿滿的吞拿魚味道,喧賓奪主地搶了小牛肉的滋味,全然沒有罐頭吞拿魚的那種粗糙口感。肥而不膩,怪不得有這麼多的人推薦這道菜。
一盤炸魷魚圈,不多不少十五塊,多了吃了膩味,少了吃不過癮。魷魚圈富有彈性,沒有用鹼泡發過的味道。只是有點淡,吊不出海鮮味。
「簡單既是美」,也最吃店家的功夫。如同要品鑑一家麵館的好壞,只消來上碗普普通通的鹹菜肉絲麵,或者辣肉麵。要吃到地道的披薩,那就得上瑪格麗塔披薩Margherita。
說起瑪格麗塔披薩的由來,還得回到1889年。披薩師傅Raffaele Esposito,發明了用番茄醬,馬蘇裡拉奶酪和羅勒葉做成的披薩,並以當時的義大利王后薩沃伊的瑪格麗塔命名。同時,披薩上的紅白綠三色也是向義大利國旗致敬。
薄底的披薩胚上,塗上一層紅紅的番茄醬,擺上幾片馬蘇裡拉奶酪,撒上幾片翠綠的羅勒葉,再瀟灑地澆上好多初榨橄欖油,送進火光熊熊的柴火爐膛裡。不消一會兒,色香味俱全的瑪格麗塔披薩就好了。
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扯下一片,捏起披薩的硬邊,送進嘴裡。滿口的番茄果酸味,帶著大棚蔬菜所沒有的陽光的味道。接著,從富有嚼勁的馬蘇裡拉奶酪裡散發出來的奶香充斥著整個口腔,而鼻咽部則迴蕩著羅勒的芳草香氣。唯有一小塊烤糊了焦邊把我從如夢似幻的境地拉了回來,小小的缺憾。
打看了安東尼奧•卡路奇歐的《兩個義大利吃貨》後,對義大利燴飯產生了興趣。點了一道「義大利米飯達麗球乾酪和蘑菇」Risotto con taleggio e funghi。因為米的性質和烹煮方法的不同,西餐裡燴飯總是有點夾生的。這道菜吃口比較平庸,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就像吃了碗隔夜的菜泡飯。
不光是義大利燴飯要有一點夾生的,義大利通心粉(面)同樣也要有一點夾生的才算地道。義大利語裡稱作Al dente, 意為「上牙了」。嚼在嘴裡的感覺是意粉已經變軟了,但牙齒咬到意粉中心的時候,會感到點阻力。有的廚師說,看到意粉中心還留有一點點白色的時候,就是「Al dente」了。在家自己煮意粉的時候,在意粉包裝袋上建議的烹煮時間前一兩分鐘時候的狀態,就差不多到那個」Al dente」了。煮意粉寧缺勿多,煮得稍微生一點,放一會兒就好了。如果在火上吃上去正好,待一會放一放就漲開來,爛糊過去了。
可那天晚上的那份斜管面配四種奶酪醬汁「4 formaggi」實在是出乎我的想像。那面煮得不僅Al dente,還粘牙!
幸好,最後店家奉送的甜點——巧克力卷配草莓醬挽救了這個晚上。血腸般的巧克力卷裡是滿滿的巧克力顆粒,蘸上點草莓醬,正好解了甜膩。
從那不勒斯海邊看晨曦中的維蘇威火山
「也許』扮靚『(Bella figura)有不同的含義,有時你擁有的越少,留下的印象卻越發美麗。Maybe there’s a different meaning to Bella figura. Sometimes the less you have, the more beautiful impression you can make.」
訣竅Tips:
- 評分:3/4 有趣好玩
- 西餐廳的習慣,提前電話訂座以免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