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驚現七十二洞妖王,實力強勁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是少有的仙山福地,是猴族的天堂和聖地,也是孫悟空的出生地和發跡地。
他被推舉為美猴王后雖然很弱小,但是「日日、享樂天真」三五百年。用那四個老猴的話說是因為「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
直到孫悟空三百多歲後外出學道,榮歸故裡後打死混世魔王、置辦兵器、一統花果山,猴族發展到四萬七千餘口,這時候忽然又湧現了另一股龐大的勢力:
「早驚動滿山怪獸,都是些狼、蟲、虎、豹麂、獐、麂、狐、狸、獾、狢、獅、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兒、神獒……各樣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來參拜猴王為尊。」
七十二洞妖王的實力和人數如何,在後文也有體現。
當時孫悟空攪亂蟠桃會後逃回花果山,玉帝派了十萬天兵天將前來圍攻:
「李天王即調四大天王與二十八宿,一路出師來鬥。大聖也公然不懼,調出獨腳鬼王、七十二洞妖王與四個健將,就於洞門外列成陣勢。」
雙方是兵對兵、將對將,毫無保留、全員上陣、一對一地捉對拼殺起來:
「這一場自辰時布陣,混殺到日落西山。」
基本上是從早上七點開始打到晚上七點結束,整整一天時間。
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花果山的人數和十萬天兵天將人數差不多,二是花果山的兵將實力和十萬天兵天將也差不多,任何一點懸殊太大就沒法堅持這麼長時間。
如此看,花果山也應該有十萬人左右,而猴族只有四萬七千人,看樣子七十二洞妖王的人數比猴族還略微多點。
獨腳鬼王、七十二洞妖王與四個健將能和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等天庭實力派戰將周旋一整天,可見他們的實力也不弱。
既然七十二洞妖王實力強勁、人數眾多,那麼他們為什麼沒有趁孫悟空還弱小的時候霸佔水簾洞?而是和他相安三百多年無事,一直等他發展強大起來、統一猴族,然後他們才自願俯首稱臣呢?
花果山地位特殊,是動物們的樂土
一、花果山原來有鎮山大神。
孫悟空剛跳進水簾洞時,洞內「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很明顯,這人是
看孫悟空進來了,所以才匆匆忙忙避讓了,致使火跡未熄、杯酒尚溫。
這人是誰,有人說是盤古大神,有人說是太白金星,有人說是東海龍王。但不管是誰,他的使命肯定都是在那裡保護、守衛弱小的孫悟空,看到他馬上成美猴王了,於是他才放心離開了。
他就是花果山原來的主人,雖然暫時離開了,但是他的威懾力一直還在,還在一邊監管著,所以七十二洞妖王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圖謀洞天福地之水簾洞。
二、花果山是一片祥和之地。
花果山地處大海,相對獨立。走獸之王麒麟、飛禽之王鳳凰都不管他,人間王者也不管他,屬三不管之地,是動物的天堂。
而且這裡食物豐富、環境優美,各種動物都能無憂無慮地生活,沒有生存壓力,所以也沒有競爭。
而花果山就屬猴子最多,前主人留給孫悟空的四個老猴又是神通廣大之輩,故此其他的七十二洞妖王輕易不敢招惹猴族、拼個兩敗俱傷。
三、七十二洞妖王沒有統一。
猴族推舉孫悟空為猴王,是一個強大的集體。而七十二洞妖王相對弱小、力量分散,因種族不一、生活習性不一。
最主要的是他們之中沒有出現一個像孫悟空一樣的強大的王者,所以沒法統一,也沒法形成一個強大的集體。
即便某一洞妖王覬覦水簾洞,但他們族群的實力和猴族比相差太遠太遠,所以他也只能想想而已,而不敢付諸於行動。
西遊規則使然,抱團取暖更安全
西遊記中妖怪們的生存法則,都是抱團取暖,特別是實力相近的。比如哪吒曾經降服過九十六洞妖王,比孫悟空的花果山的妖王還多。
二郎神曾經和梅山六兄弟結為七小聖,梅山兄弟六個也是一夥的。
另外還有雙叉嶺三怪、獅駝嶺三怪、七個蜘蛛精等,他們都是講究合作而不是競爭和廝殺,即便像大鵬金翅雕如此狂妄的人也不例外,也是屈居青獅白象之後。
除非雙方級別和本領差得太多,比如觀音菩薩的金魚精奪取了原主人老黿的府邸長達九年,西海龍王的外甥小鼉龍侵佔了黑水河河神的府邸多年,他們才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是西遊記中的七十二洞妖王和孫悟空,當時他們都是草根英雄,本領相仿、惺惺相惜、相互欣賞,所以他們不覬覦孫悟空的水簾洞,孫悟空也不覬覦他們的領土。
就如孫悟空和牛魔王結為七大聖、和二郎神結為兄弟的原因一樣。
但是孫悟空學道歸來不一樣了,成了天仙,相當於留學鍍金歸來、還有了職稱,那本領和檔次提高了一大截,再加上他統一了猴族、置辦了兵器,按照人族的方法治理花果山。
而人是最智慧的生靈,任何妖怪都不能比。
所以擺在七十二洞妖王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個是被動投降,一個是主動投誠。於是七十二洞妖王相約而動,都很明智地選擇了主動納降,免動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