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過年家家戶戶的標配,從1983年至今已經舉辦了三十餘年。
不少網友稱,當年春晚看幾遍都不會膩,如今在除夕夜竟堅持不下來,這或許和新演員的入駐,老演員的離開有著不可避免的聯繫。
春晚舞臺上,小品可以說是一大亮點,也是最受關注的節目之一。
看著這兩年賈玲,金靖等年輕演員的表演,讓小編想起了曾經的馮鞏,牛群,鞏漢林以及已經離世的「小品皇后」趙麗蓉。
在我們觀眾的印象中,趙麗蓉亮相就已經不再年輕,更多的是以老年形象出演。
其實,趙麗蓉走紅已經是六十歲的年紀,在此之前她的人生經歷過大起大落,生離死別,而在退休的年紀卻拼命參演作品,其實是她為了緩解心理的痛苦,找到的寄託。
在1928年的初春,趙麗蓉出生在唐山寶坻縣(現為天津市寶坻區)的一個平凡家庭中,家人以「老愛」稱呼她。
出生不多久,家裡發生了變故,父親生意失敗家道中落,不得已一家人來到復盛戲社工作討口飯吃。
在這裡,一家人受到了一代名伶芙蓉花的幫助,還親上加親把趙麗蓉的大姐嫁給了芙蓉花的哥哥王順堂。
作為最小的女兒,趙麗蓉是在戲班子長大的。
1929年,隨著復盛戲社前往北平,芙蓉花因在上臺時缺少一個「彩娃子」的道具,臨時抱上來未滿一歲的「老愛」。
本以為老愛年紀小,會畏懼臺上臺下的眾多人,卻不曾想,老愛看到這場面竟高興地笑出了聲,還揮手給眾人打招呼,引起了一陣歡呼。
芙蓉花也樂了起來,打趣道:今天老愛的風頭大過了她,以後定能成為一個名角兒。
芙蓉花定是沒想到,自己的話能一語成箴。
隨著老愛一點點長大,每天跟在戲班子後邊牙牙學語,還真的有模有樣。
在上學期間,老愛不願學習,更喜歡唱戲,課堂上也會來一段,雖說有模有樣但還是被老師趕回了家中。
看到不愛學習愛唱戲的老愛,家人乾脆不再逼她念書,隨她發展戲劇表演。
12歲這年,芙蓉花幫老愛找到了馬金貴做師傅,正式拜師學藝,改名趙麗蓉。
無論炎夏寒冬,趙麗蓉每天太陽還沒上班就開始練功,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讓趙麗蓉得到了一個「戲蟲子」的外號。
1943年,15歲的趙麗蓉進入慶豐戲院,本就在刻苦訓練下積攢了深厚功底,加上著名戲劇老師的指導,讓趙麗蓉在張家口唱出了名氣。
1945年,姐姐芙蓉花生病,趙麗蓉回到北平在青年劇社挑起了大梁。
在之後的發展中,趙麗蓉可謂是名聲鵲起,沒有她演不了的位置,所到之處無不拍手叫好。
功成名就的趙麗蓉,她的口碑也是極好。在大家的眼中,趙麗蓉是名人但卻從不擺架子,對待後輩也十分照顧,經常做出讓角色的舉動。
若是放到現在這個娛樂圈中,把角色讓人,定是少有的。
1953年,趙麗蓉在《小二黑結婚》中,26歲的趙麗蓉飾演了一個為老不尊的中年大媽。
這部劇作為中國評劇院的第一部作品,趙麗蓉受邀參加本想著好好過把癮,卻不曾想拿到了一個「潑辣旦」的反面角色,讓她很難接受。
本性任勞任怨的趙麗蓉心裡很委屈,和哥哥趙連喜抱怨了一下,趙連喜卻認為,一人千面才是對演員的考驗。
經過哥哥的開導,趙麗蓉潛心研究了這個角色,最終把「三仙姑」的潑辣演的淋漓盡致,看過的觀眾都稱讚趙麗蓉演得好,二刷的觀眾也都衝著她來。
不僅雜誌報紙紛紛報導,還引起了全國劇院前來學習的熱潮,配角成主角,趙麗蓉超越了自己迎來了又一個巔峰。
事業上的成功,讓趙麗蓉遇見了知她懂她的愛人盛強。
盛強是中國戲曲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看到了趙麗蓉的表演後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在兩人相識之後,趙麗蓉也沉迷在了盛強飽讀詩書的氣質中。
1954年,兩人牽手走入婚姻,還生下了大兒子,三人過的平凡又幸福。
然而,命運的磨難悄然降臨,遭遇勞動的盛強與趙麗蓉分開,前往農場。
這時才發現,趙麗蓉已經懷有身孕。在一次見面之際,趙麗蓉看到了盛強當時所在環境的惡劣,哭著讓他照顧好自己,卻不曾想到,這是最後一次相見。
兩年之後,趙麗蓉得到了丈夫在農場病逝的消息,連最後一面都沒見,消息傳來後,趙麗蓉癱倒在地昏了過去。
當她再次醒來,多希望是一場夢,但看到兩個幼小的兒子,她只能打起精神,匆匆收拾好丈夫的遺物便趕回北京。
回到北京後,她開始強效的工作,為了不讓自己回想起丈夫離世的痛,只能把時間安排的慢慢的,每天伴隨著勞累睡去。
一個女人,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兒子,生活和時間的安排都難免有些困難。
改嫁成了最好的解決方式,盛強的姐姐看到弟妹的現狀,也提出了這個想法,但又不忍心看弟弟的孩子跟別人姓,最終想到了讓趙麗蓉嫁給三弟盛弘。
無論是當時那個年代還是如今這個社會,寡嫂嫁給小叔子那定會引起一陣轟動,更何況趙麗蓉還是名人。
不願跨越倫理,遭受他人非議,趙麗蓉心裡憤怒又無法接受。
可盛強的姐姐苦苦哀求,而孩子們又和長相相似的盛弘很合得來,最終還是妥協了,兩人於1964年組建了家庭。
在婚後的一段時間,雖說趙麗蓉接受了一些指指點點,但在盛弘的悉心照顧以及對她的溫柔體貼中逐漸變得無所畏懼。
不僅對兩個孩子的學業有所指導,還幫助趙麗蓉學習文化知識,在藝術上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慢慢的,事業和家庭逐漸走上正軌,趙麗蓉迎來了事業的黃金時期,似乎生活變得更好了,卻被當頭一棒打了個頭暈目眩。
在趙麗蓉剛生下三兒子沒多久,她就陷入了運動,到農村改造。
1970年,趙麗蓉終於生下了備受期盼的女兒,還以「盛家歡」為名,單從名字就能看出女兒的重要性。
誰知道,喜悅僅僅持續了幾天,醫生就告訴她女兒是個腦癱兒,活不久。
聽到這裡,趙麗蓉的眼淚直逼而出,怨恨無助湧上心頭,伴隨著的還有對女兒的不舍。
為了幫女兒治病,趙麗蓉節省了所有不必要的開支,拿著多年積攢的家產開始四處尋醫。
七年過去了,家產花光欠了一大筆債,女兒還是沒能留住,在女兒去世的那段時間,趙麗蓉在臺上歡聲笑語,下了臺卸妝後低聲痛哭。
失去了女兒,也結束那段悲慘時期,盛弘為趙麗蓉買下了一個院子,兩人一起收拾了雜草屋院,將小家好好的裝飾了一番。
若是上天能就此為趙麗蓉雲開霧散也就好了,災難卻另一次降臨。
盛弘突發心臟病離世,趙麗蓉因在北京參加節目沒能趕上最後一面。
回到家中後的趙麗蓉回想著這些年的磨難,生活剛剛有了起色,為何他卻撒手人寰。
在趙麗蓉的前半生,兩個丈夫都是天人良配,而短短的二十年,經歷了喪夫喪女又喪夫,還有動蕩不安的生活,她過得比戲劇還要更戲劇。
或許正是這苦難跌宕起伏的人生,趙麗蓉的表演才會如此深入人心。
為了孩子,為了藝術,趙麗蓉將心思都放在了藝術創作上,也成功帶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的趙麗蓉。
1988年,趙麗蓉登上春晚舞臺,表演了小品《急診》,這是她第一次上春晚,而此時趙麗蓉已經61歲了。
直到1999年,趙麗蓉在這十二年間,八次登上春晚舞臺。
《媽媽的今天》、《追星族》、《如此包裝》、《打工奇遇》等一系列優秀小品帶給了我們很多難以忘記的美好時光。
1991年,趙麗蓉還主演了電影《過年》,在這個由李保田、葛優、史蘭芽、六小齡童、丁嘉麗等超明星陣容的影片中,趙麗蓉飾演的母親深入人心,震撼了所有觀影人員。
這部影片獲得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等多個獎項,64歲的趙麗蓉還憑藉此片拿下了百花獎最佳女主,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
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影后」,這和趙麗蓉的畢生經歷有著不可避免的聯繫,而在拍戲期間,她的敬業值得我們尊重。
當年拍攝這部影片時,導演為應景安排了過年期間在吉林市的一個新林村開始拍攝,大年初一開機,還有村民參加了拍攝。
東北的天氣我們都知道,嚴寒對於年輕人都難以忍受,而趙麗蓉多年積攢下的勞累疾病,讓她的身體出現了不少症狀。
在其中有一段趙麗蓉裸露後背拔火罐的戲份,當時的溫度有零下二十多,擔心她的身體受不了,導演都安排了替身演員,卻遭到趙麗蓉的拒絕。
為了給觀眾呈現最真實的效果,趙麗蓉堅決親自上陣拍攝了這一戲份,卻因此大病一場,落下了肺氣腫的毛病。
對於表演藝術,趙麗蓉絕對稱得上敬業先鋒。
在1995年,趙麗蓉和鞏漢林合作《如此包裝》時,67歲的她又蹦又跳,在結尾時跪倒在地,觀眾都以為是節目效果,卻不曾想,這是趙麗蓉因腿傷不慎跌倒的。
看似是笑點,真正的辛酸只有幕後人員才知道。
次年,為了寫出《打工奇遇記》中「貨真價實」四個字,趙麗蓉吃飯睡覺都沒耽誤練習毛筆字,光宣紙都用掉幾十斤。
在表演結束後,身體的酸痛讓趙麗蓉疼到大哭,這不僅僅是累,更是心靈無處寄託的釋放。
1999年,趙麗蓉最後一次登上春晚舞臺,看似硬朗的身體,其實早已被確診癌症。
在上臺前,趙麗蓉還大口大口的吐出鮮血,不少工作人員都擔心急了,而趙麗蓉卻擦乾淨嘴邊的血跡,吃了止痛藥便微笑著登上了舞臺。
在她的表演中,我們絲毫看不出趙麗蓉身體抱恙,依舊為她的精彩表演喝彩,若是知道了她的身體狀況,我們是否還會哈哈大笑。
多次登臺,趙麗蓉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精彩表演,她的小品看了多少遍都不曾感到厭倦,而我們看不到的是,表演結束後的趙麗蓉,曾多次走下舞臺就被抬進醫院。
年過七十,本不該離世的年紀,趙麗蓉在她的最後時光選擇了開心面對。
自己選擇了遺照,準備合適的壽衣,安排好葬禮流程,還想以安樂死的方式安詳離世。
2000年7月17日7時30分,趙麗蓉老師因肺癌逝世。
在趙麗蓉老師離世後,作為搭檔的「兒子」鞏漢林抽著煙沉默了很久。當時正在參加節目的他頻頻出錯,讓原本機靈的他失了態。
鞏漢林作為唐傑忠的徒弟,在當初登上春晚舞臺時並不耀眼,若是沒有趙麗蓉的加入,可以說是很難有如此成就。
兩人的感情無論是臺上還是臺下都宛如親人一般,而趙麗蓉離世前曾對鞏漢林說過一句話讓他牢記心中。
「做咱們這一行要講究,一定不能將就」
亦師亦友的趙麗蓉離開後,鞏漢林換了搭檔接連多次登上春晚舞臺,為我們繼續表演有趣的小品。
但不知你們是否有所感觸,雖然有鞏漢林出演,但作品都缺失了曾經的那點味道。
在2010年,鞏漢林與搭檔黃宏最後一次同臺演出後,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春晚舞臺。
回想趙麗蓉的話,鞏漢林的巔峰時期已過,若是作品不再完美,那麼不如就此別過。
年歲已大的鞏漢林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作品上,選擇了離開。而這其中還有另一個原因。
在他的黃金時期,事業的忙碌讓鞏漢林難以從表演中抽出時間陪伴家人,就連母親病重也只是拿出錢為家人救治,但這也成了遺憾。
再多的錢也沒能挽救母親的性命,直至母親離開鞏漢林還在忙於工作。
一夜之間,失去了母親的鞏漢林感慨子欲孝而親不在,時間不等人。於是將父親接到北京一同居住。
但這並沒有影響鞏漢林的工作進程,長時間的忙碌依然沒有照顧好父親的身體。
2007年,鞏漢林要出差去外地表演,而讓他的是父親的身體已經抱恙。
在臨走前,鞏漢林還是被父親送出家門,但這竟是最後一次與父親講話,父親的離世讓鞏漢林明白,是時候把精力放在家人身上,不要等到時間的盡頭再去惋惜時光流逝。
如今做了爺爺的鞏漢林偶爾還會現身,但大多時間都在陪伴家人。
趙麗蓉從不滿1歲登臺到72歲離世,在她的70多年演藝事業上,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作品,但更多的是她為藝術堅持的信念。
從戲劇表演到小品,從舞臺到熒幕,趙麗蓉老師留下的精神足以讓現在的演員們好好學習。
想起著名導演怒批「小鮮肉」演員:要臉不要。
臺詞念的是「123456」,演戲全靠替身,擦破皮就要叫停,這樣的演員,對得起那些守在熒幕前期待你身影的觀眾嗎?
作為九零後,小編有幸趕上了趙麗蓉老師尚在時期,回想兒時過年的盛狀,滿天炸開的璀璨煙花,令人期盼的八點春晚,鞭炮聲齊鳴的凌晨五點,以及大年初一的壓歲錢,每一件都是萬分激動萬分懷念。
趙麗蓉的形象就似親密的奶奶一般和藹可親,她幽默的言論和有趣的舞姿,都是那個年代的記憶。
若是說現在的春節不再讓人激動,或許是年歲已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