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959字,閱讀約5分鐘
「城市秘密」新欄目——城秘人物,專門尋找一座城裡擁有無數秘密的人們,他們的人生都有獨得之處,或低徊或激昂,或百折或順生,但歷盡千帆,他們的人生都被烙上了深刻的時代痕跡;他們講出來的故事,都能帶給一座城、帶給城裡生活的你我以巨大的啟示,也是這樣的一個一個人,凝聚成了杭州精神和西湖魂魄。
「城秘人物」第一個專輯:離不開西湖的人,將把視角投向那些一生與西湖相伴,用自己的天賦異稟、不懈追求為西湖留下精氣神的人們,他們是自己所在行業的英雄。我們探尋他們的所來之徑,發現他們不為人知的秘密。
清晨小攤上生煎包的滋滋聲?814公交車報站的杭州話?還是西湖邊的人聲鼎沸?▲家偉在奧地利·哈爾施塔特。他原是FM96.8知名主持人,曾十幾年如一日地主持金牌欄目《最佳享受》。「夕陽、晚風、音樂、最佳享受。」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晚6點在擁堵的馬路上聽著他渾厚富有磁性的嗓音消弭一天的勞碌。現在每天下班6點,我們又能在電臺裡聽到家偉的聲音了。伴隨著家偉的聲音看這篇文章更有味道。
是的,家偉這片魚塘,被「城市秘密」承包了,他成了城秘的一員。就像這樣的:
▲家偉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的背影
善解人意是一種天賦,也是一種訓練。如何做到恰如其分,讓人愉悅,又不給人增加負擔——照顧別人的尺度,本是一件需要付出心思的事,他卻做得渾然天成。小店老闆是建德人,設計學成後卻打算開咖啡館,家裡人起初很是反對,說他資董窩璽(建德的一句方言,放在杭州話裡大約就是歐七歐八)。沒想到,他便以此為名。家偉很喜歡這裡,北歐風的極簡,融進老房子的構造裡,保留了小時候老底子杭州的韻味。店外有輛老舊自行車。店門正對著一條無人的小巷子,「像是電影的一個場景,又似乎隨時會有一個什麼人從巷子裡走出來。」一對從河坊街意外竄入冷清小巷子的遊客,和他對視兩眼,好奇地打量這家小店。頂著啤酒肚,手腕上戴著大串兒蜜蠟的老居民,早早吃完飯,在家門口晃晃悠悠散步,一臉鬆弛的神情。左手現代、右手古典,左手東方、右手西方。這是整個杭州城裡,最符合他口味的空間。可過去十多年裡,他又對此如此陌生,幾乎從未見過這個時間的杭州——每天晚高峰,他都坐在密閉狹窄的直播間裡,陪伴這座城的下班族,此去經年。家偉與電臺的緣分,源於在上海復旦大學念書期間。他跟著隔壁新聞系實習的同學,去東方廣播電臺玩。那時候,電臺的音樂節目是新鮮潮流的風向標,上海更是一向得風氣之先。家偉就在導播間,看著直播間裡的人信手拈來旁徵博引,與世界無縫對接。他隨即被這種魅力所吸引,打開了第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保險公司,卻對電臺蠢蠢欲動。憑藉極富特色的聲音優勢,和對歐美音樂的熱衷了解,進入了當時的浙江文藝臺,成為一名兼職主播。每個工作日午間,播出節目。1998年,他辭職進入了中航浙江航空公司(現併入國航),成為了一名空乘,在上海虹橋經過了一系列培訓。「比方說撿東西,你肯定不能這樣撅起屁股,」家偉站起身示範道,「必須要先完全蹲下。再比如如何拖起一個200斤的醉漢等等。」有意思的是,彼時的他一邊飛遍了全國各個城市,一邊依然在電臺兼職,直播時間從工作日的中午,調到了周末的夜晚。同事知道他的兼職,尤其喜歡讓他做機上廣播。有一回還遇見一個電臺女同事,說她從沒在飛機上見到過那麼帥的空乘,定睛一看,居然是家偉。——這個故事如果別人說,我可能會覺得有點臭美,他講起來就顯得很合理。空乘的排班很緊,有時實在調不開,他便飛到下午五點,打個車殺到電臺,制服還沒脫,就衝進直播間開始播音了。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年半,時間終歸是不好調和。而電臺的節目剛剛開始小有名氣,「年紀比較小的時候,你對自己會有一個誤判。那時候也就是收到十幾二十封聽眾來信,會覺得自己紅了.」後來他再也不需要拖起一個200斤的醉漢了,卻還是不會在俯身撿東西的時候撅屁股。這種職業感,和強烈的場合意識,引導著他其後的審美判斷和價值取向。他會第一時間注意到,奢侈品商場裡,員工穿著尺碼不合的硬底皮鞋,一路發出踢踢踏踏的腳步聲;或是偶爾瞥見商場的員工,披著半溼的頭髮收銀,都會讓他對商場的品質素養心存疑慮。他喜歡有規範、有制度感的環境和人生,所以當你問及他喜歡世界上哪一座城市,他幾乎想也不想,脫口而出:「倫敦」。▲「吃播」家偉在線解密在倫敦」吃司康餅到底是先抹奶油還是先抹果醬「
是的,倫敦,太統一了,必須是它,這座城市絞盡腦汁思考的是人類文明的各種制度,包括遊戲,他們為現代足球比賽擬定了《劍橋規則》。2000年,他遇到了兩個在他口中「給家偉其人定下格調」的人。一是原金碧輝煌的老闆。家偉曾在他那裡,幫著做了六年的首席策劃。陳冠希在杭州的第一場商演,就是他那時做的。不僅僅策劃完成活動、接觸各方人物,更是打開了他的另一扇窗——他開始認知到很多務實有效的商業理念,「讓我試著用經濟學的頭腦去看待事情」。聽到這裡,我才終於明白,家偉身上那種令人如沐春風的「分寸感」,究竟從何而來。若你待他十分好,他自不會虧欠於你;若你只與他三分,他也不會讓你多加負擔——他給你的好,永遠在你能承受的範圍之內。所謂「精緻的利他主義」,利的其實不是某個人,而是共同的效益最大化。能在節目中浪漫,也能在生活上務實。「經濟學其實是哲學。」▲在馬爾地夫(上)、希臘扎金索斯島(下)散發「荷爾蒙」還有一個人,是竹家莊避風塘的老闆黃曉榮。家偉猶記得一個細節:他第一次去避風塘吃飯,看到櫃檯裡站著一個儀態挺拔談吐得體的女收銀,戴著一副細框眼鏡,氣質不凡。後來才知道,她是老闆的太太,曾在五星級酒店工作,那副平光眼鏡是她最喜歡的單品。那時候避風塘剛剛開在友好飯店一樓,「很多港臺明星,像梁家輝,到杭州晚上去吃夜宵,我就會帶去那裡。每次看到那些港星,她就會說,你好,我是洪金寶的妹妹,我叫洪金妹。」就是那幾年,榮哥對家偉說了一句話,讓他至今印象深刻,「他說家偉你可以開始了。」開始什麼?開始自己有定義的人生,什麼想要,什麼不想要,豁然開朗。
也是在金碧輝煌,他認識了著名DJ Kevin。Kevin是上海人,對音樂有著由衷的熱愛,無論去了歐洲還是在香港,都會買CD。儘管在很多話題上,兩人聊得相當投緣,音樂風格的偏好卻還是截然不同——一個屬意電子音樂,一個則傾心沙發音樂。
從lounge到chillout,這類沙發音樂,也成為後來《最佳享受》節目的獨特名片,在整個杭城電臺音樂圈裡獨樹一幟。
▲家偉在瑞典
你很難想像,這個知性儒雅的主播,居然是大眾偏見裡最不解風情的純種理科男。「我最大的優點是跨界,我是數學系畢業的人,卻很能用音樂和聽眾共情。」當年的媒體都在找這樣的跨界選手,報社裡招人,不要純純新聞系的,最好是經濟系、法律系的,他的跨界和特別的聲音是他進入電臺的原因。比如,這個在人們眼中體面得像個上海男人的家偉,居然從小在老城區長大,一口杭州話。比如,他去自由灑脫的巴黎旅行了4次,卻更喜歡倫敦的秩序感。又比如,這個都市精英範的男人,居然是一個野生動物愛好者。一回辦公室,就興致高昂地講起黑犀牛與白犀牛的故事。打破是重塑的一環。正是不斷的打破,才形成家偉這樣多元融合的品格。2000年,浙江音樂調頻一檔新節目開播了,叫《剎那心跳》,主持人是家偉和雨翎。彼時的他已經在電臺兼職3年了。後來雨翎去北京做紀錄片,他便一個人新創了一檔節目叫《最佳享受》。直到今年3月,這個節目整整做了15年。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最佳享受》是一檔音樂極其重要,音樂卻又「無足輕重」的節目。走遍世界30多個國家,家偉的節目做成了一道融合菜。儘管他被定義成「音樂主播」,但他在節目中的輸出,遠遠超過了音樂的單一面向。還有紅酒、咖啡、電影、旅行,以及無盡的「別處」的生活。阿姆斯特丹:令自律的人都無法自律的地方。
維也納:看上去也是音樂。
米蘭: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座城,比那裡的男人更有耐心陪女人逛街了,上海也差它半步。
巴黎:如果一個人外型養眼而他又恰好學哲學,他便是巴黎的驕子。
佛羅倫斯:獲得201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影片是《絕美之城》,它拍的是羅馬,但我覺得佛羅倫斯更擔得起「絕美之城」的名號。
裡約熱內盧:緊翹之臀壓倒一切。
紐約:紐約就是紐約。
雅典:是神而不是人的城。
巴塞隆納:巴塞隆納人討厭遊客,他們特別在意自己的生活,但這座高迪之城的旅遊資源太豐富了,所以巴塞隆納人太「南」了。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世界有了光。
家偉說要活得克制、自持,於是他不喝奶茶,不吃路邊小攤,在複雜的生活面前,不冒犯一分,不客氣一毫,過著冷靜理智的健康人生。
他相信,自製,是一個人的巨大魅力。
以至於曾有一次,一個同事去吃早飯,在廣電食堂碰到家偉後,受到莫名的巨大衝擊——你不是應該喝咖啡吃麵包麼,怎麼能來食堂買包子呢!
▲家偉在北極圈
家偉只能哭笑不得。
我們不懷好意地問他,路邊髒亂差但好吃的蒼蠅小館,和環境很好但口味不行的餐廳,二者選其一。
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儀式感帶來的滿足,對他來說頗為重要,那是奔波人生的獎賞。
而當你以為他用一種理性冷靜的態度,在過一個嚴絲合縫的人生時,他毅然丟掉了金牌主播的頭銜,跳出體制,扔了鐵飯碗,加入一個前途未卜的新媒體創業公司。
我們問他,究竟怎麼想的。他告訴我們,以前做節目的時候,永遠是他在直播間,聽眾在外面。場景雖然是同一個場景,卻在電波的兩端。現在他走出來,站在夕陽下,他就知道,當你疲倦了一天開車回家,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所以我認為如果有可能,所有的人都應該辭職半年。」
今年夏天,家偉去了一趟土耳其,回來寫了一篇名叫《戲太足了!》的推文。
他在文中寫道,身處大巴扎集市,「我不禁念起『清明上河圖』裡的『街』與『市』,那畫裡的生動鮮活栩栩如生。我們還能不能重新擁有那樣的集市?」
▲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巴扎集市
網友留言感嘆:「在人來人往,熱鬧喧囂的大巴扎集市裡,我看到了玲琅滿目的商品,而家偉老師卻在看戲……」
他總有種旁觀者的跳脫。把日常生活,活出電影感,是一種天分。
他相信,內心有戲的話,感知到的「美」,是乘以1.5倍的美。
「見過了聖託裡尼20:45的日落,也要見見西湖邊18:19的落日。」他在朋友圈裡如此寫道。
這半年裡,他走出直播間,重新成為了一名聽眾,仿佛擁有了旁觀者的「第三隻眼」。
而這樣反轉又融合的特質,形成了他觀察城市的獨特視角——
你,永遠是你城市的異鄉人。
你,總在別處,偶遇故鄉。
採訪間隙,為了找洗手間,家偉繞了很遠的路。
途中經過一陣緩坡,沿著小徑向上,拍到了一張很有味道的照片。
回來後告訴我們,值了。
「我在杭州無名的小巷裡,看到了西班牙的格蘭納達。」
每周一至周五晚18:00-19:00(晚高峰黃金時段),
FM89 杭州之聲
好久不見的家偉,
回到直播間,
作為城市智庫型媒體《城市秘密》的主播,
和你聊聊城市的記憶和好的城市是什麼樣的,
在那裡他將
發出「最杭州的聲音」。
後臺回復「讀者群」,與一群地道老杭州討論交流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杭州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