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視寒冬,明星們經常上綜藝,因為綜藝輕鬆還來錢快。流量們上綜藝,不是長久之計,一來消耗熱度,二來容易將缺點放大招黑。那些當紅流量們都是選擇上一兩個綜藝節目,維持熱度和曝光度。
現在的流量越來越多,好像有個通過爆劇出來的演員,都給個頂流的稱呼。可一代四大頂流和二代四大頂流還是很能打的,數據能打,粉絲能打,流量更好看。一代流量是鹿晗,吳亦凡,李易峰和楊洋。
二代流量比較有爭議,他們是在一代流量紅了幾年突然迸發,對一代流量產生了不小衝擊。雖然有各個版本的二代四大流量,可是比較公認的二代四大流量是蔡徐坤,朱一龍,鄧倫還有易烊千璽。
這四位現在的數據還是依然能打。二代流量比起一代流量,他們更有野心,也更有規劃,可能看到了一代流量人氣消耗後的現狀,他們對於未來有自己的出路。
像朱一龍一直執著於默默拍戲,電視劇主打,不喜歡上綜藝,也不喜歡其他。獨佔巔峰的易烊千璽,他說他想做演員易烊千璽,他也做飯了,金像獎最佳新人後,劇本默默找上來,他也在好好的拍戲。
蔡徐坤是二代流量中唯一安心做音樂的,他一直說他熱愛音樂,他喜歡音樂,他確實也做到了,沒有利用自己的流量和熱度去拍戲,也沒有亂上綜藝,一直安心做綜藝。
而二代流量中的鄧倫好像是走的最偏的一個。科班出身,演技也說的過去,完全可以走演技派。
可是走紅以後的鄧倫,後面的戲都撲了,雖然也是跟angelababy等流量合作,可再也沒有拿的出手的作品。現在在影視寒冬期間。鄧倫更是無縫連接上綜藝,粉絲統計連上四綜藝,這是要淪為綜藝咖的節奏啊。
頻繁上綜藝,真的會被反噬。看看孫紅雷
朱亞文,這類正劇演員因為上綜藝人設太深,曾經在正劇積累的標籤卻讓人遺忘,眾人都覺得可惜。大咖如此,何況鄧倫這類流量。
鄧倫頻繁上綜藝淪為綜藝咖讓人覺得可惜。本來他是可以走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的。在一眾流量中,他的臉是具有辨識度的,而且演技說的過去,在所出演的電視劇中,不會同一模式化表演,能看出他用心琢磨人物,看到不同人物的表現力。
而且鄧倫的臺詞功底也是很強的,聲音很有辨識度,層次感分明,低沉渾厚,這就說明拍影視作品不用配音,這也是演員的專業功底,是很大的加分項。
在鄧倫成為流量之前,鄧倫的團隊或者說本人還是很會挑選劇本的,從《歡樂頌2》還有《香蜜沉沉燼如霜》,裡面的角色很適合鄧倫,人設也很討喜,這也是他成為頂流很重要的一步。
可是走紅以後呢?初心不在,不再好好挑選劇本,開始讓鄧倫頻繁上綜藝,好像在壓榨他的價值。如今綜藝一部接一部,影視作品卻不見。人氣消耗的很快,從數據看,他已經被其他流量趕超。照這個形式下去,鄧倫遲早要退出頂級流量的隊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