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了熱搜。
趙麗穎在綜藝節目《中餐廳》中,為了不浪費食材,將一個一直不願意扔掉的桃子榨了汁。
結果,喝了壞桃榨的汁後,她拉壞了肚子,一趟一趟跑廁所。最後,趙麗穎不忘告訴大家,「壞桃不能吃!」
網友們一邊心疼,一邊也展開了討論。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水果又是特別容易壞掉的食物。一不小心,水果就摔壞了,被蟲子吃了,黴變了,凍壞了......
於是,為了搶救這些即將全部壞掉的果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些因為節約而吃壞果的情況。
壞掉一塊的西瓜,被切走損壞部分之後繼續食用。
磕壞的梨被媽媽榨成了雪梨汁。
在冰箱裡被凍變樣的香蕉拿出來做香蕉牛奶。
這些吃法,到底對不對呢?爛了一部分的果子,到底還能不能吃?
爛果子究竟能不能吃,其實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我們需要從水果壞掉的原因說起。一般來說,水果壞掉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
因為磕磕碰碰而導致的機械性損壞;
因為低溫而導致的凍傷;
因為微生物侵染而導致的黴變腐爛。
不同原因導致的爛果,我們也需要區別對待。
01
機械性損壞
水果在採收、運輸及銷售過程中,由於擠壓、跌撞以及磨損等原因,會造成機械錶皮損傷。
機械性損壞非常常見。
裝在運輸車裡的西瓜不小心經過了一段泥濘小路,顛簸了一下。
又大又紅的蘋果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這些由外界機械損傷導致的破損水果,可以放心食用。
因為機械性損傷而看起來壞掉的部分,只是因為在碰撞的時候,細胞發現了破損,導致細胞質溢出來了。
另一方面,由於細胞損傷,一些無色的多酚類物質被轉化為深色的醌類物質,傷口的顏色也就發生了改變。
因此,這類壞果子除了看起來不太好看,影響外觀之外,並不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危害。
只要在短時間內吃完,不讓細菌有機會滋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02
低溫凍傷
低溫環境下,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變低,以至於不能及時清除細胞內的自由基,積累過多就會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破壞細胞的結構。
另一方面,低溫環境會提高水果中果膠酯酶的活性,這種酶類物質會分解水果內部不溶性的果膠物質,也會導致水果變軟、發爛。
放進冰箱的水果,被凍傷可就太常見了。
自從冰箱被人類發明出來,香蕉,蘋果,梨......各式各樣的水果都被人們扔進冰箱。
人們自以為萬無一失的時候,卻發現在冰箱裡放了一晚上的香蕉變成了燒火棍,表皮變得黑乎乎的。
這些被凍傷的水果,還能吃嗎?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低溫凍傷和機械性損傷的原理很相似,都是細胞的破損,只要保證這些水果沒有被細菌侵佔,只要抓緊時間食用,就對健康沒有影響。
當然,口感和味道自然不能跟新鮮的水果相比。
03
黴變腐爛
我們最常說的「水果壞了」,是指由於微生物的侵襲,導致水果腐爛變質。
水果黴變的部分,是肯定不能食用的。
在水果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以擴展青黴為代表的青黴,它們產生的展青黴素會引起腸胃道功能紊亂、腎臟水腫等病症。
這些展青黴素會對細胞造成長期損傷,且不可逆,甚至有致癌風險。
很多人認為「將爛了的水果部分去掉,就可以安全食用了」其實也是並不科學。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的一項調查發現,黴變蘋果上外觀正常部位的展青黴素含量是黴變部位的10%-50%,同樣是非常危險的。
因此,如果是黴變腐爛的水果,一口別吃,全部扔進垃圾桶才是最安全的選擇!
水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維生素來源,卻又非常容易壞掉。
本著不浪費的原則,一定要區分爛果的原因,不要吃黴變腐爛的水果。
同時,延長水果的保鮮度也非常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要區分水果的品種,再將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儲存。
比如,熱帶水果大多數情況下怕涼,不易放入冰箱冷藏儲存,可放在避光、陰涼處。
如果一定要把熱帶水果放冰箱儲存,應該將其置於溫度較高的層。另外,保存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天。
當然,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根據家庭人口數量少買、勤買水果,這才是保證水果不變質的關鍵。
最後,祝大家都能吃到最新鮮的水果,新鮮水果每一天,快樂生活每一刻!
Hello,我是杞不凡,出生在天府之國
或許和你一樣,是一個開始注重養生的95後~
開開心心 ,健健康康!
希望我們能在紛繁複雜的當下
依舊可以有足夠的信心與健康的體魄迎接每一天
我的出現並未想要去驚豔誰的生活
未來已來,祈願我們最終都能夠長成不辜負這個時代的年輕人
「杞來,對平凡SAY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