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數據研究專家、「網絡溫度計」創辦人金志聿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天新聞臺遭NCC拒絕換照,轉進網絡新媒體後,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持續上升,出現很多有趣現象,包括讀者打賞短短5天就突破百萬,預測下周中天就能穩佔臺灣冠軍寶座。
他提醒,打賞畢竟不是廣告收入,這樣收入其實跟正規電視臺上千萬收入差很大。中天以往跟其它新聞臺競爭,轉網絡要跟YouTuber網紅競爭,當然現在「新鮮感」有優勢,未來在視覺、風格、美感、深度都要顧及,還有國際影響力,才可能成為領導品牌。
金志聿說,11月18日NCC說中天新聞臺要關臺,之前網絡聲量在11月18日達到最高峰,一天討論到「中天」有15萬筆,第二高峰是12月12日關臺,一天也有10萬筆,中天新聞在這1個月被網友討論數很高,以前分析電視臺都看收視率,網絡是電視「附屬品」,現在中天新聞臺關臺,反而讓中天網絡聲量變高。
他說,中天轉入YouTube,關臺這天YouTube「同時線上觀看」人數不僅全臺第一,也是全世界第一,算是另類「臺灣之光」。
他分析,網絡會看「好感度」,以往談到「中天」印象是深藍支持者愛看,在網絡聲量總是負面大於正面。但有一個轉折點很有趣,在12月10日、11日開始,也就是快要關臺的前兩天,正面大於負面,反而關臺的那一剎那,對中天好感度提升很多,另外就是社群關注度,通常習慣操作手法是用新聞帶動社群討論,可以看到是新聞數量的九倍,也就是平均一篇新聞,有九倍社群自發討論量,這是很難。
為了研究電視臺轉入YouTube發展,金志聿問學生看法,很多學生都說以前不看中天,關臺後反而好奇才看,而且頻道經營模式變了,雖然同樣是這些主播,但是經常會看到主播,播新聞同時也在吃火鍋、吃漢堡,甚至喊人數達6萬人時候,來賓還露肚臍給你看,以前傳統新聞臺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