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肝病的發病率極高,常見的有B肝、B肝病毒攜帶者或A肝、C肝以及肝硬化等,特別是做肝功能檢查時一定重視以下幾個肝臟指標。
肝臟檢查需重視哪些肝臟指標?1、轉氨酶升高
轉氨酶升高說明肝功能異常,穀草轉氨酶和谷丙轉氨酶都是轉氨酶,特別是後者存在於肝細胞中,這是肝細胞損傷的特異性指標。當肝細胞出現炎症、壞死和中毒時,谷丙轉氨酶會有明顯症狀。在正常情況下每升谷丙轉氨酶在0~40U,當超過40U時,說明肝臟出現問題。但這並不是絕對的,當正常人過度勞累、吃太多油膩食物、做劇烈運動後以及服用某些藥物後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轉氨酶升高。
2、甲胎蛋白升高
甲胎蛋白是篩查肝腫瘤常用方法,也是肝腫瘤的特異性標誌。一般從正常組織細胞發展成1釐米左右的實體瘤需5年時間,在此過程中做B超和X光檢查根本不能被發現,但甲胎蛋白能更早地反映出腫瘤的變化情況。成年人甲胎蛋白每升不超過26微克,超過400微克時需警惕腫瘤。值得提醒的是,普通肝病也會引起甲胎蛋白升高,但2~3周左右就能消失。
3、大小三陽
B肝5項檢查能反映出身體有沒有感染B肝,這是肝臟檢查的重要項目。若病毒性肝炎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會發展成肝硬化。
4、脂肪肝
很多上班族體檢時查出輕度脂肪肝,卻不以為然,認為是小問題。脂肪肝說明肝細胞周圍有太多脂肪堆積,若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會出現肝細胞破裂壞死,使得肝功能異常,甚至會發展成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輕度脂肪肝可通過控制飲食以及運動的方式來逆轉,若一直放任不管可能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
5、肝脾腫大
肝臟和脾臟相鄰,當受到細菌感染時會引起肝脾炎症,從而導致肝脾腫大。一般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去醫院做超聲和CT檢查時,可發現肝脾腫大。
6、肝實質增粗
通過做B超、核磁共振以及CT檢查,能檢查出肝臟的實質密度。當肝密度太低,肝組織細胞和血管瘤增粗時,說明肝臟有問題,最常見的是急慢性肝炎、肝結節和肝硬化。
溫馨提示肝病患者需定期去醫院做肝功能檢查,一旦發現異常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能自行去藥店購買藥物,以免增加對肝臟帶來的傷害。生活中要保護好肝臟,維持正常體重,避免身體太肥胖。注意飲食衛生,不能喝生水,也不能生吃海鮮,因為生蠔、蛤蜊以及貝類等易受到A肝病毒感染。肝功能差的人不能喝含有酒精的所有飲料,因為酒精會通過肝臟代謝,肝臟功能下降時,乙醇會經過乙醇脫氫酶催化轉變成乙醛,引起肝細胞變性或壞死,甚至誘發酒精肝或酒精性肝硬化。吃進去的藥物都通過肝臟解毒,除了處方藥外,避免自行服用其他藥物,因為多種藥物一起吃,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肝臟代謝藥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