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7月13日報導,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剛剛開幕,有細心的臺灣民眾發現,該博物館在展品介紹中公然篡改歷史,將"臺灣鐵路之父"改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
對此,作家張方遠糾正道,最早在臺灣修建鐵路的是清代名臣劉銘傳,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他怒斥民進黨當局的行為簡直是在捏造歷史。
前國民黨籍所謂"立委"蔡正元也在社交平臺上諷刺臺當局稱,"臺獨"不拜日本人,要怎麼活下去?
史料記載,劉銘傳是安徽人,一生戰功赫赫,是廣受兩岸人民敬佩的民族英雄。他曾在1883年爆發的中法戰爭中,領導中國軍民血戰基隆,最終成功抵禦法國艦隊,粉碎法國侵佔臺灣的陰謀。
1885年,清政府命劉銘傳擔任首位臺灣省巡撫,前往寶島。劉銘傳到任後,積極興辦洋務,修鐵路、開煤礦、發展教育、鞏固邊防,促進了臺灣地區工商業的發展,有學者將其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
1887年,劉銘傳上書清廷,請命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興建鐵路。他還專門聘請了來自英國和德國的專業人士,修建臺北至雞籠(今臺灣基隆),臺北經竹塹至臺南兩條線路。1893年,雞籠至竹塹的鐵路線建成通車。
臺灣學者劉進慶曾對劉銘傳克服艱難險阻成功建設臺灣鐵路事業的行為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這是中國近代產業經營史上的一大創舉。
至於臺灣博物館所推崇的長谷川謹介,他到1906年才開始接手臺灣的鐵路事務,而當時距離劉銘傳修建的鐵路建成通車已經過去至少13年的時間。那個時期,臺灣地區已被日本人佔據,由長谷川謹介擔任當地鐵道主管部門的負責人。
臺灣博物館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收藏大量珍貴文物,有著向每一代臺灣人民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作用。抗法保臺、建設臺灣也是劉銘傳生平最耀眼的成就,他的事跡亦是聯結皖臺同胞骨肉親情的紐帶。
如今,民進黨當局罔顧兩岸情誼,公然淡化民族英雄的存在,洗白侵略者,這無異於篡改歷史,毒害下一代。
有臺灣網友批評蔡英文當局"數典忘祖",並警告稱,當心下一代的教育,"不可認倭賊為父"。
還有人表示,"臺獨"分子舔日舔到天了,令先人們的努力付諸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