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副市長、城固縣委書記、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心亮和城固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李傑參加表彰大會,並上臺領獎
12月4日,全省雙擁模範城(縣、區)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在西安召開。會上,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聯合命名表彰了一批雙擁模範城(縣、區)、雙擁模範單位和先進個人,城固縣喜獲「陝西省雙擁模範縣」榮譽稱號。副市長、城固縣委書記、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心亮和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李傑參加表彰大會,並上臺領獎。
城固縣是川陝革命老區縣,也是駐軍大縣、兵源大縣,境內現有駐軍單位10個,各類優撫對象3.5萬餘人,重點優撫對象5681人,重點優撫對象和每年退役軍人安置對象數量均居全市前列。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持續開展雙擁創建活動,全縣雙擁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升,開創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良好局面,榮膺「全省雙擁模範縣」五連冠。
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完善雙擁工作機制
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理念,圍繞「拓寬領域、搭建載體,創新機制、重在實效、雙擁爭創、提升水平」的24字雙擁工作思路,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黨政軍「一把手」工程,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堅持把雙擁優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堅持把雙擁和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思想教育計劃,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堅持把軍民共建納入各單位工作計劃。
縣委常委會專題召開常委議軍會議
軍地聯席會議
健全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和人武部5名領導任副組長,40個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設立雙擁辦,為常設機構,人武部常派一名幹部實行軍地合署辦公。全縣17個鎮(辦)設立雙擁辦公室,272個村(社區)建立退役軍人服務站,實行「網格化+服務退役軍人」的管理模式,構建了黨政軍齊抓、縣鎮村覆蓋的雙擁組織體系和工作網絡,為新時代雙擁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縣委、縣政府每年定期召開議軍會、軍政座談會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健全完善軍地互訪交流、走訪慰問、黨政領導「軍事日」活動等制度。堅持每年春節、八一印發雙擁工作安排意見,廣泛開展雙擁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進學校、進街鎮、進村社「六進」活動,建立社會擁軍組織,實現了雙擁工作規範化、常態化。
營造雙擁氛圍,全面加強雙擁宣傳教育
整合紅色資源,築牢宣傳陣地。紅四方面軍小河口會議遺址紀念館建成開館以來,已有3萬餘名幹部群眾到此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縣烈士陵園環境提升、南沙湖革命烈士紀念碑維護翻新全面完成,每年清明、烈士紀念日組織學生和幹部到此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發揚優良傳統」公祭烈士活動。2019年建國70周年之際,組織全縣400餘名幹部、學生開展烈士公祭活動。同時,在縣域交通要道設置了19面永久性大型戶外宣傳牌,利用行動電話網絡平臺設置雙擁宣傳彩鈴,在航空智慧新城、機場等雙擁共建點製作電子動態宣傳屏,構築了山上山下、城市農村、點面結合的立體式宣傳陣地。
舉行國防知識教育專題報告會
加強媒體宣傳,打造雙擁文化。加大新聞宣傳力度,近年來,在《中國社會報》《陝西民政》等報刊、市縣政府網、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二百餘篇,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設雙擁專欄大力宣揚雙擁先進事跡,編印雙擁畫冊和簡報,唱響了雙擁共建好聲音。同時,堅持重要節點抓宣傳,每年七一、八一、國防日和春節期間,開展知識講座、形勢報告會、黨政領導「軍事日」等雙擁宣傳活動。特別是,2017年以建軍90周年為契機,在江濱公園舉行大型雙擁文藝晚會,全縣軍民近萬人共同感受了軍民魚水情。
副市長、城固縣委書記、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心亮慰問退役軍人
增強教育功能,推進國防教育全覆蓋。把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計劃和普法內容,在全縣中小學校普遍開設國防教育課,對高一新生統一開展軍事訓練,組織中小學生到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聖地開展研學活動,共有1.7萬名學生順利完成研學。 「八一」前夕,開展「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人家庭」「最美擁軍人物」選樹培育先進典型活動,縣級領導帶隊為烈屬、軍屬、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1.81萬面,敲鑼打鼓為立功戰士送喜報,為城固籍現役軍人及駐城部隊官兵榮立一、二、三等功戰士147人發放獎勵金14.9萬元,營造了愛國擁軍、尊崇軍人的濃厚社會氛圍。
服務打贏備戰,不斷提高擁軍工作水平
縣委、縣政府堅持服務備戰、保障打贏,優先保證並逐年增加駐城部隊經費,足額劃撥20萬元民兵預備役訓練經費。2015年至2019年,為各駐城部隊送去110萬元慰問金。妥善安置軍隊轉業幹部,接收自主擇業軍轉幹部18人。2015年以來,發放冬季取暖費14.3萬元,復員幹部2人,發放養老、醫保、困難補助及取暖費7.8萬元,為企業困難軍轉幹部發放生活補助74.9萬元。縣雙擁辦積極開展「援建軍營圖書室,共建學習型軍營」活動,為縣武警中隊送去書籍開展「文化進軍營」活動,組織衛生、教體、司法等雙擁成員單位開展行業擁軍活動,組織「兩新組織」到駐城部隊開展雙擁文藝匯演活動,豐富了部隊官兵文化生活。
縣委副書記、縣長、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胡新利慰問抗戰老兵
雙擁共建蓬勃開展
縣內金融部門、旅遊景點、醫院等窗口單位全部設立「軍人優先」或「軍人免費」服務窗口,在機場、高鐵站設立軍人候機(車)專區和登機(進站)綠色通道。對駐城部隊現役軍人家屬遷戶轉戶,辦理工作調動接轉手續、社保入保提供便利,對現役軍人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子女、殘疾軍人子女入學入託享受優待,彰顯擁軍真情。
聚焦擁政愛民,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駐城固各部隊與航空智慧新城雙擁共建深度融合發展,對口支援共建航空領域項目170餘個,促進了軍工經濟和地方經濟的交匯融合。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駐城部隊立足城固「高質摘帽越線」脫貧攻堅工作目標,發揮優勢結對幫扶貧困村,積極參與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雙擁活動豐富多彩
駐城部隊官兵以保護駐地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為己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某部隊提早謀劃、迅速行動,及時與地方部門溝通對接,在駐地主要幹道、黨政機關、人群密集處等公共場所開展消毒殺菌等防疫工作,向駐地人民傳遞了抗疫必勝信心和強大力量。原消防大隊近五年來,累計出動官兵1.1萬餘人次,撲救火災596起,搶險救援144起,社會救助506起,贏得群眾廣泛點讚。
軍地聯手戰脫貧
各駐城部隊每年植樹節參加駐地植樹造林活動與群眾共建「雙擁林」。某部隊開展「藍天心系漢水情」志願活動,為包聯村群眾巡診義診、配送辦公用品和文體用品,到中心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開展「學雷鋒」活動。某駐地部隊定期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慰問桔園敬老院、縣中心敬老院,為老人體檢、打掃衛生,送去食品和藥品。
用情用心服務,紮實推進退役軍人事務工作
不斷提高優撫對象待遇。建立優撫關愛機制,不斷優化服務,確保優撫政策全面落實。2015年至2019年,共為全縣義務兵家庭發放優待金5227.7萬元,發放各類撫恤補助金1.53億元,重點優撫對象在享受定補撫恤後仍有困難的,通過低保、臨時救助等政策給予雙重優待。每年列支240萬元,用於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籌集10餘萬元構建一站式服務網絡,實現每個重點優撫對象就近刷卡看病。設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救助8名困難退役軍人13萬元。每年春節、八一期間,縣級領導帶隊慰問重點優撫對象,保證每一名重點優撫對象一年內至少慰問一次,2015年以來,發放慰問金737.4萬元。
國防教育從娃娃抓起
提升退役軍人安置質量。縣委、縣政府全力確保轉業軍官和退役士官優先高質量安置。在安置工作中堅持人崗相適、陽光透明的原則,實行積分選崗。4年來,12名轉業軍官全部安置到黨政機關工作,186名轉業士官全部到事業單位工作,其中從2018年開始轉業士官全部安置到全額財政供養事業單位。創新開展了待安置人員崗前鍛鍊制度,鍛鍊結論作為選崗安置的重要依據。近兩年來,安排38名待安置人員到脫貧攻堅主戰場參與督導評估工作,26名待安置人員參與河道治沙等環境治理工作,31名待安置人員參與到交通管制、社會治安等平安城固建設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加強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扶持工作。成立了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在縣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服務窗口,為退役軍人搭建求職就業連心橋,共有自主就業退役士兵374人,實名登記就業創業退役軍人150人,提供就業創業技能培訓140人,創造提供推薦就業崗位90人次。同時,為大力提升退役軍人就業能力,投入209萬元為346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免費提供汽車駕駛維修等特色專業技能培訓。試點培樹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對符合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開展崗前培訓。與市內高校配合,組織700餘名退役軍人報考高職院校深造學習。積極支持自主就業,為787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金2797萬元。廣泛宣傳大學生退役士兵專崗招聘政策和招聘信息,鼓勵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軍入伍。(通訊員 單慶華 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