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 反 迷 信
還 原 歷 史
弘 揚 中 華 文 化
魔鬼交易
Deal with the Devil
又稱惡魔契約或浮士德的交易
是西方廣泛流傳的文化主題
按照傳統基督教對巫術的解讀,魔鬼交易要在人類和撒旦,或其他惡魔之間籤署。人類以自己的靈魂換取惡魔的恩惠。在不同的故事中,惡魔提供的誘惑各不一樣,但通常包括青春、知識、財富或權力。也有些人毫無所圖地籤署魔鬼契約,只為了可以為惡魔服務。在故事中,魔鬼交易總含有很大的危險性,籤約者往往為魔鬼的恩惠付出自己的靈魂。這些故事一般以道德教訓結尾,一個想投機取巧的人獲得永恆的詛咒。也有一些故事刻意製造反轉結局,一個狡黠的農民以智取勝,戰勝惡魔。
在通俗文化中,任何超凡的成就都可以被歸因為魔鬼交易。從歐洲各地都有的魔鬼橋,到尼可羅·帕格尼尼精湛的小提琴技術,都有魔鬼交易的傳言。
民間傳說裡,籤署了魔鬼交易的人通常會做一些壞事。常見的說法是,他們要把剛出生的嬰兒殺害或奉獻給惡魔。(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很多接生員因為這個原因被指為女巫。)籤署魔鬼交易的人還會參與女巫集會、與惡魔發生性行為,並與異性魔鬼生子。
交易契約可以由口頭或書面完成。口頭契約需要用召喚儀式引來惡魔;召喚師認為惡魔出現時,可以對它提要求,並以自己的靈魂為交換。交易不會留下任何證據。但是在中世紀的獵巫審判中,法官認為凡是和魔鬼交易過的人,身上都會留下永久記號,稱為「惡魔的標記」。只要在人身上找到這種記號,這個人就可以被指為巫師或女巫。
與惡魔籤署書面協議有很多種說法。有些地方傳說,召喚師需要用自己的血籤名。也有些惡魔學家認為,契約書全文都需要用血寫成,不過可以用動物血或紅墨水代替。除了寫契約書外,在撒旦的紅皮書裡籤名也能生效。
以下幾位是在西方歷史上
被認為與魔鬼交易過的人
教皇西爾維斯特二世
Pope Sylvester II
約945年-1003年5月12日
原名熱貝爾,是他所處年代最為博學的人物之一。 精通數學,天文學,機械學和力學; 他被譽為發明液壓機構,擺鐘,水利風琴,並向西歐引進阿拉伯數字。 他還寫了許多關於數學,自然科學,音樂,神學和哲學的書籍。 教皇西爾維斯特二世是歷史上第一位法國教皇,也是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教皇之一。 在他離世後,關於他的一些謠傳散播開來,人們認為他是一個中世紀的浮士德、一名邪惡的教皇和墮落的修士,他之所以擁有如此非凡的才智,以及由此造就的發明天賦,皆是因為他曾與撒旦立約。因立約而得來的才智令他練習巫術和佔卜,而這些巫術的使用都是為了令自己得到好處。其中有一個流傳最長久的傳說,就是他製造出一個「預言家首領」,學習他的命運。他使用了星體科學和觀察的方法,為自己造了一個雕像。人們有這樣的謠傳還有可能是因為,他總是與阿拉伯的偉大科學家定期會面,而且還曾試圖根除教會中的聖職買賣行為。
尼科羅·帕格尼尼
Nicolo 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
尼科羅·帕格尼尼是歷史上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其高超的技巧被人極少有人可以超越。5歲學習曼陀鈴,7歲作曲,12歲開始公開演出。可這早來的成功卻讓他茫然失措,在16歲時開始酗酒。但他很快振作起來,20歲時成為第一位音樂巨星。帕格尼尼可以用一隻手在四根琴弦上拉出三個八度音,這樣的超凡技巧即使以如今的標準來看也近似不可能之壯舉。他在23歲創作出的24首隨想曲,多年來一直是其他音樂家難以駕馭的絕響。據說,他對柔緩樂章的演奏曾使聽眾落淚而泣。
《女巫之舞》( Le Streghe)則是他最負盛名的傑作之一,聽眾認為帕格尼尼為炫示超凡技巧而與撒旦結盟。有人傳說他的琴弦是由情婦的腸子製成的,一些聽眾甚至聲稱曾在演奏現場親見魔鬼幫助帕格尼尼,有人甚至說「請您至少拉錯一個音符,好讓我們至少覺得您還是人類」。
由於他在臨終時拒絕向神父做最後的祈禱,且當時社會上廣泛散播著他與撒旦結盟的謠傳,因此熱那亞教會拒絕為其舉行天主教葬禮。直到四年後,有人向教皇訴諸請求,教會才準許帕格尼尼的屍體被運往熱那亞,但卻仍未將其下葬。1876年,他的遺骸最終在帕爾馬的一個墓地得到安置。
吉爾斯·德·萊斯
Gilles de Rais
1404年-1440年
百年戰爭時期的法國元帥,人們眼中的吉爾斯·德·萊斯足智多謀,膽色過人,還有著極為惹人注目的藍鬍子。他也是西方童話傳說中的反派角色"藍鬍子"的現實原型之一。他出生於布列塔尼的一個貴族家庭,在十幾歲時其父去世,此後便自成家庭。財富與權力是誘使他走向墮落的源起,待他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無盡財權之時,便踏上了「比排場顯闊氣」的不歸之路,其結果可想而知,大部分錢財被他耗之殆盡。
吉爾是參加貞德的隊伍比較早的將領之一,貞德被俘以後,他受到極大的精神打擊,並退隱於馬什庫勒和蒂福日的領地,開始在弗朗索瓦·普勒拉蒂(Francesco Prelati)的指導下埋頭研究鍊金術和黑魔法,同時成為歐洲歷史上著名的黑巫師。
他希望借血來發現點金術的秘密,聖女貞德被處死時的慘象,深深地震動了吉爾德雷。1432年底在外祖父的葬禮結束後,吉爾搬到蒂福日城堡居住,「為什麼堅定不移信仰上帝,並為上帝而戰的貞德,會有這樣悲慘痛苦的結果」,吉爾在為數不多的書信中反覆思考著這個問題,他開始背叛自己原先的宗教信仰,弗朗索瓦普勒拉蒂說服他「用活祭跟名叫巴隆的魔王進行交易,能使死人復活」,於是決定吉爾一試,並從此走上墮落黑魔法的不歸之路。吉爾和他的手下用食物、玩具和錢,引誘蒂福日城堡附近的流浪兒以及農家少年進城堡作客,這些孩子往往在儀式中被開膛剖腹,作為黑魔法的祭品,在這場屠殺狂歡中,吉爾斯凌虐、折磨、殺害了80至200名孩童。後亦因此被施以絞刑和火刑。
喬納森 · 莫爾頓將軍
General Jonathan Moulton
1726年7月21日-1787年9月18日
喬納森·莫爾頓將軍之前曾是一名細木工學徒,但在1745年離開所在地,開始了他在新英格蘭軍隊的軍旅生涯,並曾參與喬治王之戰和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他於1749年結婚,育有11個孩子,並躋身於新罕布夏一帶的富人之列,而這正是後來傳聞他與魔鬼做交易的源起。 1769年,莫爾頓在貧窮清教徒小鎮上建立的一座宅邸被焚毀殆盡。那時人們普遍認為莫爾頓已與惡魔立約,為換取他的靈魂,惡魔每逢一月便會將他的靴子填滿金幣。
傳聞稱,莫爾頓就此想到了一個耍聰明的小伎倆,他將靴底削掉,然後再將靴子置於地面的大坑之上。靴子所盛金幣之多不禁令惡魔生疑,在發現莫爾頓的小把戲之後便對其施以報復。據說,莫爾頓死後,其屍體消失於棺槨之中,而代之以錢幣一盒,上有惡魔頭像的標記。但由於莫爾頓的棺槨下葬之時並未在其墳地處豎有墓碑,因此我們至今不知其墓地之所在。
烏爾班·格朗迪埃神父
Father Urbain Grandier
約1590年-1634年8月16日
烏爾班·格朗迪埃曾是一名法國天主教徒,後因施行巫術而被處以火刑。他曾在普瓦捷羅馬天主教教區下屬盧丹聖十字教堂擔任神父一職,然而他就任牧師之時所許下的獨身誓詞卻被他棄之不顧。據悉,不少女性都曾是他的榻上之賓,其風流放蕩的形象更是名揚當時。
1632年,當地修道院的一群修女指控格朗迪埃施展魔法,將魔鬼阿斯莫德(Asmodai)送臨至她們之間,與她們共行雲雨之事。在庭審過程中,法官們將格朗迪埃神父折磨一番之後,拿出一份據稱是格朗迪埃與魔鬼們共同籤下的契約,以此作為他與魔鬼立約的明證。契約以拉丁文倒著寫就而成,上面甚至還有撒旦本人的籤名。
朱塞佩.塔蒂尼
Giuseppe Tartini
1692年4月8日-1770年2月26日
塔蒂尼是一位義大利作曲家兼小提琴家,所創作品逾400首,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器樂作曲家之一。與他大多數同時代的作曲家不同,塔蒂尼的創作焦點並不在教會音樂或歌劇上,而是潛心於小提琴協奏曲和奏鳴曲的創作。其最臭名昭彰之樂當屬《魔鬼的顫音奏鳴曲》。「魔鬼的顫音」背後還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故事始於塔蒂尼的一個夢境。據說,塔蒂尼曾將所夢之景告知法國天文學家拉朗德,他夢見魔鬼現於眼前,並要求成為他的僕人。在他們授課結束之際,塔蒂尼把小提琴交給魔鬼以試探其技能——魔鬼當即便演奏了起來,技巧之精湛令塔蒂尼心醉神馳。夢醒後他迅即追憶記錄下這首奏鳴曲,竭力捕獲夢中所聞。儘管塔蒂尼演奏的這首奏鳴曲在觀眾中獲得不錯反響,但他仍哀嘆痛惜,稱其所奏與夢中所聞差之千裡。他曾親手寫道,「與我夢中所聞之樂天差地遠,如小提琴非我賴以為生之器樂,我將會毀掉它,並永生不碰音樂」。
科尼利厄斯·阿格裡帕
Cornelius Agrippa
1486年9月14日-1535年2月18日
科尼利厄斯·阿格裡帕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有影響力的秘術作家。它曾修習過法律和醫學,但並未獲得相關學位。那時人們印象中的阿格裡帕具有魔術師、秘術作家、神學家、佔星學家和鍊金術師的多重身份。他曾領導過女權運動,並常為那些被控行巫術的女性辯護,他寫下的神秘哲學三書仍流傳至今。1535年,他被貼上異教徒的標籤,並被判處死刑。
他雖成功潛逃,卻在回家途中染病去世。在他死後,關於他召喚惡魔的謠言也在人們之間流傳開來。其中最為盛行的謠言如此傳聞:阿格裡帕臨終之際曾將所圈養的「密友」黑犬釋放。這條黑犬曾出現在諸多關於浮士德的神話傳說之中,它在歌德所著《浮士德》中化身為「黑魔犬」靡菲斯特(Mephistopheles)。
羅伯特·詹森
Robert Johnson
1911年5月8日-1938年9月16日
羅伯特·詹森是美國偉大的藍調音樂家,在《滾石》雜誌評出的「搖滾史上最偉大的100位吉他手」名單中名列第五。據傳,當時想要成為吉他聖手的詹森被指引著前往一處十字路口,他在這裡遇到魔鬼,魔鬼為他的吉他調音,並將彈奏吉他的超凡技藝教授與他。
詹森並未對這些謠言多加辯駁,甚至還暗示自己確實曾與魔鬼立約,由此促使謠言愈演愈烈。他於27歲英年早逝,生前錄製了6張唱片。人們對詹森之死說法不一,其中最為盛行的謠言如此傳聞,他曾與一名已婚婦女調情,而其丈夫知曉之後,便在妻子拿給詹森的威士忌中投放劇毒。詹森的墳地之處並未豎有墓碑,因此其埋葬之地至今仍富爭議。
約翰·喬治·浮士德
Johann Georg Faust
約1480年-1540年
約翰·喬治·浮士德博士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術師、佔星學家和魔法師。16世紀80年代的浮士德故事便是以他為藍本,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1604)與歌德的《浮士德》(1808)更是將其傳聞引向巔峰。傳聞浮士德奢望享樂安逸的人生,並一直潛心研究秘術,以尋求召喚魔鬼之途徑。待他召喚出魔鬼之後,便與其締結契約,將靈魂抵押給魔鬼,而作為交換,魔鬼將為他服務24年。不幸的是,16年後他便心生悔意,想要終止契約。只要看過浮士德故事之人皆清楚他這樣做的後果:被魔鬼殘忍殺害。
亞達那的聖西奧菲勒斯
St. Theophilus of Adana
卒於538年左右
懺悔者聖西奧菲勒斯(也被稱為亞達那的聖西奧菲勒斯)是公元6世紀的一位神職人員,據稱,他曾為獲神職而與魔鬼立約。他的故事極富意義,因為這是人類與魔鬼立約的最古老傳說。西奧菲勒斯曾是西裡西亞亞達那(現屬土耳其的一部分)的副主教,後人們一致推選他為主教,但他卻謙遜地表示不能勝任。
於是另一個人便代替他接下主教之位,但這位新主教卻不能公正處事,無來由地剝奪了他的副主教頭銜,西奧菲勒斯此時對自己當初所秉承的謙遜之道後悔不迭,於是找到巫師,讓其幫忙與撒旦取得聯繫。作為交換,撒旦要求西奧菲勒斯以血結契,放棄對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信仰。西奧菲勒斯遵從契約行事,於是撒旦依諾讓其登上主教之位。
多年以後,出於對自己靈魂的擔憂,西奧菲勒斯向聖母瑪利亞懺悔祈禱,以求寬宥。四十天齋戒之後,聖母瑪利亞向他顯現,並在言辭上對他多有訓斥。最後在西奧菲勒斯的多番哀求之下,聖母瑪利亞允諾為他向上帝求情。隨後他又齋戒了三十天,其間聖母瑪利亞再次向他顯現,並豁免了他的罪過。
但撒旦卻不願意就此放棄對西奧菲勒斯的掌控,三天後,西奧菲勒斯醒來在胸口處發現了那份萬惡的契約。他將契約拿到之前那位合法主教處,並對自己之前所為供認不諱。主教於是焚毀了這份契約,西奧菲勒斯自此得以解脫,為不再背負「魔鬼契約」之負擔而歡欣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