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一大批來自黃浦江畔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帶著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來到白茅嶺,他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白手起家,開啟了他們的創業故事。
肩負使命 挺進皖南勘察
1955年8月2日, 面對上海遊民安置任務的繁重壓力,在上海市委和市人委的統一領導與規劃下,市民政局、農業局、公安局等單位組成30餘人的調研勘察組,前往安徽等地,為籌建遊民改造安置基地。
楓樹嶺作業區-移民開墾的試點用地
勘察組對宣城、郎溪、廣德3縣28個區的27萬多畝丘陵荒地的的歷史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常見的疾病和群眾生活情況,作了詳細調查。
建場初期,白茅嶺農場建設者的茅草屋
草鞋和蓑衣
當時的農場還是一片荒涼,人煙稀少,連路都沒有,可以說是「天晴一塊銅,下雨一塊膿」。一天考察下來,腿和腳都被茅草割得紅一道黑一道。途中,他們吃自己帶的乾糧,水壺裡裝的井水喝完了,就喝路邊的河水溪水;晚上住的是臨時搭的三角棚,蟲叮蚊咬,歷盡艱辛。
1956年1月,上海市委、市人委有關領導在聽取勘察組匯報後,決定在皖南宣郎廣地區建立勞改農場。2月2日,在一片天寒地凍之中,籌建工作組進入楓樹嶺作業區,投入東南西北4個村的規劃設計、物資採購等前期籌備工作。
齊心協力 艱苦開創基業
1956年2月22日,對於白茅嶺來說,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上海市民政局正式發文:「我局在皖南廣德楓樹嶺地區建立勞改農場」,任命樊玉琳為「皖南勞改農場」場長,總場設于楓樹嶺。
樊玉琳:1956年3月至1958年4月任白茅嶺農場場長,是白茅嶺農場創始人之一
樊玉琳同志是一名老新四軍、老黨員,為了黨的事業,他始終衝鋒在前。抗戰時期,他曾變賣家產交給組織作為抗日經費,更曾在郎廣地區打過遊擊戰。解放後他在上海市區已經有了非常好的職位。然而當黨和人民需要時,已經56歲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到故地,領導農場籌建工作。他帶領同志們穿草鞋、戴草帽、住草棚,規劃設計,選定場址,親自採購建築材料,在荒山野嶺中打開了白茅嶺建場新局面。
原楓樹嶺舊址
為了認真貫徹「改造與安置相結合」的方針和「邊建、邊送、邊墾、邊教」的原則,首批40名幹部於1956年4月10日抵達農場,至7月上旬,先後從上海新人習藝場調集了泥工、竹工、木工500多人。
樊玉琳場長帶領大家一邊修建茅棚、修築道路,一邊開墾荒地、種植蔬菜,建場工作如火如荼。開始的三個月是農場建設中最為關鍵的時期,奠定了農場初期的整體面貌。而對於農場的創建者來說,這是與天鬥、與地鬥、與時間賽跑的三個月。
為了儘早完成接收遊民的任務,他們寫下承諾書、立下軍令狀,把建場當成了戰場,這也成為了白茅嶺幾代人「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務實求新」精神的最初體現。
幹部們投身光榮而艱辛的建場洪流
幹部們懷著建設農場的火熱激情,積極投身於艱苦而又光榮的建場洪流中。在野嶺荒山、白茅叢生的環境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排排村屋的建立,一批批遊民的安置,一片片荒地的開墾,到處洋溢著欣欣向榮的可喜景象。
第一批新人習藝場營建隊中,有技術幹部3人,其中一名叫許連洪。在建場初期沒有供電的情形下,他自學沼氣照明,不顧髒臭,屢次脫下衣服,跳入糞池測試,終獲成功,為白茅嶺點亮了第一盞燈。在1960年7月18日,他在搶修新建磚窯道時,突發大拱窯圈倒塌,年僅26歲的共產黨員許連洪為農場建設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建場的歷史舊址
雖然條件艱苦,但是白茅嶺的前輩們創造出了驚人的成果。短短三個月,皖南農場已經初具規模,安置6000多人,建成場部1個,楓樹嶺、邱村和郎溪3個作業區,下轄8個村,各類專業隊、生產隊28個,建成竹草房屋933間,種植蔬菜、旱糧作物259畝,開墾荒地3867畝,收穫了建場創業的累累碩果。
砥礪探索 引領風氣之先
日夜流淌不息的無量河與高高聳立的獅子山,見證了前輩們在白茅嶺這片熱土上的艱苦初創,也伴隨了一代代白茅嶺人忠誠擔當、奮勇拼搏的壯美詩篇。
探索實施「三分」工作模式
從1985年4月至1989年4月,白茅嶺監獄探索實施分類關押、分類分級管理、分類教育「三分」工作模式。1989年7月,全國監管改造工作會議在白茅嶺監獄召開,「三分」工作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推廣至全國監獄,並於1994年12月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獲得的榮譽......
「一日規範」影響深遠
1988年3月創建的白茅嶺監獄教導大隊,成為監獄規範化建設的樣板。《民警一日工作規範》《犯人一日行為規範》,兩個「一日規範」影響深遠。教導大隊的經驗成果推動了監獄內部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白茅嶺監獄逐漸以「工作出規範、崗位出標準、隊伍出人才」著稱於上海乃至全國的監獄系統。
60餘載砥礪奮進,不畏艱難險阻。洪水肆虐時,我們的民警跳進激流,為押犯車隊引路,是衝不垮的人體路標;疫情來襲時,我們「召必回、戰必勝」,是聽黨指揮的逆行勇士。滄海桑田,我們初心依然;時代發展,我們使命在肩!為了黨和人民,為了申城平安法治建設,為了上海監獄的安全穩定,我們將一如既往、努力奮鬥!
為您推薦(點擊閱讀)
1、 鐵流
2、
3、
白茅嶺監獄
長
按
關
注
原標題:《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白茅嶺監獄風雨兼程秉承紅燭精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