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薦下,去看了時下非常熱門的一部家庭電視劇《白色月光》。這部劇的男女主角分別叫張鑫、張一。妻子張一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設計師,是職場中叱吒風雲的女強人。丈夫張鑫則是一個完美的奶爸,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甘願成為妻子背後的男人,辭職在家全心全意帶孩子,讓張一毫無後顧之憂。
一開始,這對夫妻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幸福的一對愛人,女主外男主內,互相協作,甘願為對方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奮鬥。這樣的幸福表象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紛紛表示張鑫簡直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結婚對象。
然而劇情一轉,張一在一些日常細節中發現了張鑫的異樣,開始懷疑張鑫對婚姻的忠誠度。當在發現對方與他人有曖昧之情時,第一時間竟然是反思自己,認為可能是自己平時過於努力工作,沒有好好的關心丈夫,才導致了如此的境地。所以,在張鑫誠心承認錯誤時,她果斷選擇了原諒,幻想以後能夠撥雲見日,重新找回幸福。
然而,一度的退讓並沒有將張鑫徹底的扳回正軌,反而是將他徹底推向了別人的懷抱,導致兩個人的婚姻終於無法再維持平和,最終走向了破裂。故事中處在三角位置的三個人都為此付出了各自的代價。在故事的最後,張鑫在張一的作品展上再次與張一遇見,兩個人四目相對,為兩個人的結局留下了無限的可能。
從這部劇裡,我看到了一種現實中非常熟悉的偏見論,那就是「受害者有罪論」。大多數婚姻在出現問題時,大家在斥責完出錯方之後,也會將問題同樣對準受害方。認為男方固然有錯,但是女方作為另一半,也並非全無關係。就像《白色月光》,明明出錯的是張鑫,但很多人卻也認為是張一太強勢,導致張鑫挺不直腰板,沒有男人的尊嚴,才會如此叛逆。
然而事實上,男人變不變心和女人怎麼做,做什麼毫無關係,更多的還是男人對待婚姻的態度與自身的自持。縱觀這幾年的熱播片,就會從中得到驗證:在《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因為陳俊生的一句我養你,甘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在陳俊生變心時,被指責道沒有自己的事業,整天圍著男人轉。《白色月光》裡的張一為了生活努力拼搏,卻被指責太過強勢,不夠體貼自己的老公。然而《三十而已》裡的顧佳既拼得了事業,又顧得到家,許幻山卻仍然還是愛上了別人。
綜上所述,男人變心更多的是因為內心的欲望驅使。世界上哪有百分百讓人滿意的人呢?妻子賢惠溫和,在家默默無聞,也許男人會覺得妻子不像別的女人一樣能夠在事業上幫助自己。妻子在事業上如日中天,男人也許會覺得妻子像個公司上司,沒有一絲溫情。妻子事業家庭兼顧,男人又可能覺得妻子像是個母親,什麼都把控在手裡,讓人沒有自由。
所以,在婚姻中,女人的行為不能成為洗白對方的工具。既然做了,就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將責任轉換到他人的身上,來掩蓋自己的錯。
這個時代給女性渲染了太多的焦慮,好像無時無刻不在督促女人一定要做一個既能扛得起事業,又兼顧得了家庭的超人。就連微商都經常在朋友圈裡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女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擁有自己的事業,否則就容易被男人看不起。
可是,女人也是普通人,也需要休息,需要自由,需要空間,需要愛。對女人寬容一些吧,讓她們做自己,做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這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