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導,12月12日通過軍事偵察衛星檢測到異狀,位於亞洲東部的鄂霍茨克海,一艘俄羅斯海軍的核潛艇接連向西方發射4枚洲際彈道飛彈,飛彈最終命中俄羅斯位於卡寧半島上的一處靶場,飛彈總飛行距離為5500千米。
但是,北約方面並不能事先偵測到飛彈的打擊目標,加之俄軍發射潛射洲際彈道飛彈並沒有提前知會各方,位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美軍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一時間警鈴大作,甚至空襲警報一度拉響了數分鐘,直到飛彈的彈道被北約一方計算出來後,威脅才算接觸。
飛彈落點的卡寧半島,是俄羅斯西北部涅涅茨自治區的大型半島,面積約10500平方公裡,其北部即為巴倫支海,已經極為靠近北約前線,也難怪美軍基地亂成一片了。不過為了預防萬一,駐歐洲美軍總部仍然發出數道命令,要求北約方面立刻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並加大對俄軍的密切監控,避免類似的軍事威脅再次發生。
據悉,此次發射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正是俄羅斯海軍的955型核潛艇,即「北風之神」,其排水量高達24000噸,是除了前一級「颱風」級之外,世界上噸位第二大的核潛艇,美國海軍現如今服役噸位最大的核潛艇「俄亥俄」級,排水量僅為18700噸。
近年來,俄羅斯經濟狀況不佳,在應對美國為首的北約時,開始顯得愈發有心無力,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加SS-NX-30「圓錘」的搭配,正成為俄羅斯最強大也是最主流的核打擊方式,似乎也是今天和美國抗衡的「唯一利器」,此次發射的飛彈型號也正是「圓錘」(或者被稱為「布拉瓦」)。
SS-NX-30發展於1998年,從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白楊-M為基礎打造而成,射程長達8000千米,一次最多可以攜帶10枚分導式多彈頭,不過正常狀況下僅會攜帶6枚,打擊威脅非凡。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北風之神」發射4枚「圓錘」了,早在2018年「北風之神」也完成了「圓錘」洲際彈道飛彈的四連發射,極大地震懾了北約方面。
那麼此次俄軍核潛艇發射彈道飛彈,目的是什麼呢?這可能和即將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有關,於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的該條約,將於明年2月4日24時正式到期,如果美俄仍然無法在接下來的2個多月時間內達成新條約,那麼美俄將會面臨核武競賽脫鉤的糟糕局面,美國將會率先開始擴張軍事實力,打造更多的彈道飛彈和戰略轟炸機,將世界推向「核戰爭」的深淵。
長期以來,美國政府都指責是俄羅斯率先違約,並威脅將退出該體系,但事實證明美國才是《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最大破壞者,雖然「始作俑者」川普即將於明年1月15日下臺,但是為了避免拜登重走川普的「老路」,俄羅斯有必要重申自身立場,敦促雙方向著正確方向前行。
美俄關係與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後就一直在變遭,除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之外,美俄也分別於2019年退出了另一軍控協定——《中導條約》,引發世界範圍內的不安。